摘要:针对某公司一起发电机出口PT高压保险慢熔异常现象,从PT高压保险硬件、励磁“PT断线”保护逻辑、生产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PT高压保险慢熔;误强励;过激磁;误跳机
0 引言
发电机出口电压互感器(PT)高压保险熔断时,正常情况下其二次侧电压应该瞬时降至零电压(快熔);实际运行中,因保险管老化、质量不良等原因,高压保险熔断时其二次侧电压会出现缓慢下降的现象(慢熔),从而导致误强励、机端电压上升、过激磁保护动作等连锁反应,甚至造成误跳机。近年来。因发电机出口PT高压保险慢熔造成的跳机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对该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有着积极意义。
1 事故概述
某公司#1机组为600MW机组,励磁装置为ABB公司U5000系统,发电机额定励磁电流为4600A,超过额定电流1.1倍(5060A)时励磁装置发“强励动作”报警信号。发电机出口配置了两组PT,第一组PT带发变组保护A屏、励磁装置工作通道、故障录波器、DCS画面电压监控;第二组PT带发变组保护B屏、励磁装置备用通道。2015年5月10日,该机组带有功450MW、无功54Mvar运行,励磁装置投AVR模式运行,AVC投自动调节模式。13:57分该机组发电机励磁装置第一次发“强励动作”报警信号,三分钟之后,无功最高升至529Mvar,励磁电压由226V升至531V,励磁电流顶表。运行人员紧急将励磁装置切至手动调节,减无功至148Mvar。此后派人检查#1机发变组A、B两套保护装置发“定时限过激磁动作”警信号,A套保护装置电压回路三相电压不平衡、B套保护装置电压回路三相电压平衡;检查DCS画面上机端三相电压不平衡;检查厂用电6KV电压正常、三相平衡;检查励磁装置已切手动、工作通道电压回路三相不平衡、备用通道电压回路平衡。经实际测量发电机出口两组PT的二次电压并进行比较,初步判断发电机一次系统正常,为第一组PT的A相高压保险熔断或接触不良引起。该公司紧急召开现场技术分析会,确定按更换PT高压保险进行操作处理,安全措施为:(1)励磁维护人员将励磁AVR切至第二通道运行;(2)热控专业人员退出有功功率扫描;(3)检修人员做好防触电、防坠落安全措施。更换保险工作结束后,检查二次电压均已正常,陆续恢复AVR自动运行、有功功率扫描、AVC控制,机组恢复正常运行工况。
2、故障原因调查和分析
2.1 故障过程解析
维护人员对故障录波器和DCS系统进行了数据收集、分析,事故过程按时间顺序分八个阶段解析如下:(一)、PT一次高压保险熔断,引起励磁装置、故障录波器A相电压下降,但由于高压保险熔断为慢熔,致使A相二次电压仍有50V左右,因此,励磁装置和发变组保护的“PT断线”保护均未动作;(二)、励磁装置当时在AVR自动运行状态,A相电压的忽然下降,AVR认为一次系统发生电气故障,迅速响应增加励磁电流和无功,尽力保持机端电压不变;(三)、由于A相PT高压保险的慢熔现象存在,A相PT二次电压一直维持在50V左右,故励磁装置AVR继续增加励磁电流,达到强励电流门槛5100A左右,励磁装置发“强励动作”报警信号;(四)、由于一次系统实际并未发生电气故障,励磁电流的快速上升(最高至6400A左右),导致发电机机端电压快速上升,达到励磁装置V/HZ限制器的门槛值(1.07倍定子电压/50HZ,0s),V/HZ限制器动作,开始限制励磁电流的增加避免发电机过电压;(五)、由于机端电压的快速升高,B、C两相电压达到发变组保护过激磁定时限定值(1.1倍定子电压/50HZ,7s,动作于发信不跳闸),定时限过激磁保护动作;(六)、由于励磁电流升幅过大,励磁装置中的转子过励限制器动作;过励限制器和V/HZ限制器动作共同发挥作用,40s后将励磁电流拉回至强励电流以下,过励限制器和V/HZ限制器返回(七)由于A相电压依然维持在感应电压50V左右,励磁装置还处在AVR状态,再次认为一次系统发生故障,又开始重复第二至第六步骤所述,周而复始,直至励磁系统被切为手动为止。(八)、170秒之后,运行值班人员将励磁装置从AVR自动状态切为手动模式,并人为降低了励磁电流,励磁装置恢复正常,无功不再波动。
2.2 原因分析
2.2.1励磁装置中PT断线逻辑无法检测到PT高压保险慢熔
ABB-U5000励磁装置有两个调节通道,一个为运行通道,一个为备用通道,两个通道的电压回路相互独立。当运行通道中的电压回路高压保险出现慢熔时,备用通道的电压回路应该还是完好的,只要励磁装置能检测到PT高压保险慢熔并发“PT断线”告警,则装置会自动切换到备用通道,从而规避了误强励的风险。ABB U5000励磁装置“PT断线”逻辑为下图:
(图1)
通过图1可见,运行通道电压需低于同步电压15%时,励磁装置才发“PT断线”报警信号,本次事故中PT高压保险慢熔后其二次侧电压仍有50V,相对于正常电压57.7V,降幅只有13.3%,未达到门阀值15%,“PT断线”不动作,也就无法自动切换至备用通道。该逻辑只能对PT高压保险快速熔断起到监视报警作用,对慢熔无效。
2.2.2 PT高压保险质量不良
该机组PT高压保险大修期间更换过,运行时间仅一个月,在电气系统未发生异常下发生缓慢熔断,高压保险本身存在着质量问题。
2.2.3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生产人员对此类异常运行情况缺乏经验,既没有事先制定应急方案,也没有做过相应的事故演习,使得事故临场处理时间偏长,导致机组无功巨幅波动、机端电压升至过高。
3.防范措施
3.1对ABB U5000励磁装置中的“PT断线”逻辑进行修改,保留PT高压保险快熔监视报警功能,新增慢熔监视报警功能,当出现发电机出口PT高压保险慢熔时,励磁装置发“PT断线”报警信号,并自动切换至备用通道,从而避免误强励发生。改进后“PT断线”逻辑图如下:
(图2)
3.2采购备足优质合格发电机出口PT高压保险,并定期进行更换,加强发电机PT一、二次回路的检查,定期开展相关试验,做好台账。
3.3编制发电机出口PT高压保险慢熔异常处理方案,组织运行人员进行学习,定期开展发电机出口PT高压保险慢熔的反事故演练,提高生产人员事故处理应急能力。
3.4 梳理励磁装置与发变组保护定值,让两者之间进行合理配合,是误强励发生时防止机组误跳机的有效手段。励磁装置中的“V/H限制器”动作原理与发变组保护中的“过激磁”保护动作原理是一致的,发变组组保护中的“过激磁保护”又分为定时限和反时限,“定时限过激磁”保护只发信不跳机,“反时限过激磁”保护动作于跳机,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应为:“V/H限制器”整定值小于“定时限过激磁”定值、“定时限过激磁”定值小于“反时限过激磁”定值。
4.结束语
发电机出口PT高压保险慢熔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运行工况,在此工况下运行机组有较高的误强励磁误跳机风险,近些年来,国内大型机组在实际运行也多次出现过该工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工况进行梳理和分析,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此工况下的设备风险。
作者简介:
郭志斌(1975-),男,继电保护技师,主要从事发电厂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维护和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郭志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励磁论文; 装置论文; 电压论文; 高压论文; 发电机论文; 动作论文; 时限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