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欢 张 燕 张 瑀 黄 婧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科 150036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7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然后再将观察组基本痊愈、显效患者定义为A组,有效、无效患者定义为B组。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失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显示,后遗症期、脑卒中次数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确切,其疗效受病程、脑卒中次数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针刺;针灸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aphasia caused by exercise after ischemic stroke,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77 patients with sports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32 case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45 cases).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such as lowering blood pressure,lowering blood fat,antiplatelet,brain protection,etc.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mild moxibustion,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one month later. Then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were basically cured and effective were defined as group A,and the patients who wer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were defined as group B. Results:①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hasia scor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After treatment,the aphasi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P < 0.05). ②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③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quelae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strok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and gender,ag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motor aphasia after ischemic stroke is definite,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course of disease,the number of strokes an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motor aphasia;acupuncture;Acupuncture
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明,大约1/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1]。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如未及时得到康复治疗,该后遗症极有可能伴随患者终生,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探索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神经内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7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4];②符合运动性失语的诊断标准[5];③病情基本稳定,无意识障碍且合作性好;④自愿针刺或针灸治疗。排除标准:①发病前即有智力障碍、语言功能异常、构音器官器质性病变等;②合并严重的视力障碍或听力障碍;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全身状况较差;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针刺治疗,方法如下:选用百会、四神聪、廉泉、金津、玉液、风池、通里、足三里等穴位。常规消毒腧穴局部,选用华佗牌28号2寸以及1.5寸毫针(批号:苏械注准20152270970)。百会、四神聪穴:采用2寸毫针沿着帽状腱膜向左平刺0.3~0.5寸,以150次/min的速度捻转3min,留针30min;廉泉穴则采用齐刺法,即采用2寸毫针先于廉泉穴斜刺向舌根大约1.0寸,再在其左右两旁1.0寸处斜刺1针,得气后均匀提插捻转5~10 s,留针30min;金津、玉液穴则采用1.5寸毫针点刺出血即可,不留针;通里、足三里穴:采用2寸毫针直刺1.0~1.5寸,平补平泻法30s,留针30min。1次/d,15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针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温和灸方法如下:选用百会、廉泉、足三里等穴位。点燃艾条一端,对准腧穴局部,距离皮肤2.0~3.0 cm进行熏烤,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温热感为宜,每个穴位灸10min直至皮肤潮红。1次/d,1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在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及各指标赋值
疗效评价结束后,将观察组患者中疗效评价为基本痊愈、显效的患者定义为A组,疗效评价为有效、无效的患者定义为B组。收集其临床资料指标,其赋值方法如下:①性别:男=1,女=0;②年龄:>65岁=4,56~65岁=3,45~55岁=2,<45岁=1;③后遗症期:是=1,否=0;④脑卒中次数:≥2次=1,1次=0。
1.4 观察指标
①失语评分:根据汉语失语症检查法[6]进行评分,其总分为100分,得分越低,失语症越严重。②疗效评价标准:言语基本流利、说话自如,思维正常为基本痊愈;言语比较流利、偶有口吃,思维基本正常为显效;构音、发音比较清楚,言语功能有一定恢复但是言语不能连贯为有效;言语功能无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检验。疗效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失语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失语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失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期(P<0.05)、脑卒中次数(P<0.05)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P>0.05)、年龄(P>0.05)、体质指数(P>0.05)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
3 讨论
脑卒中后失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诸多药物主要是预防脑卒中病情恶化,但是这些药物对已损伤的语言中枢功能却难以发挥恢复作用[8]。尽管现代医学主张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该病,即通过开发尚未损伤的语言中枢达到代偿其语言功能的目的,但是目前诸多研究认为该方法的有效率较低且疗程偏长[9-10]。基于上述情况,本研究从传统医学角度出发探索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两类,前者临床以实证居多,临床治疗原则多以醒神开窍、清热化痰、平肝潜阳为主,实际治疗时多采用针刺法泻邪,较少使用灸法[11],而后者临床以虚证居多,临床治疗原则多以滋阴潜阳、益气养血、化瘀通脉为主,实际治疗时多采用针灸互补,从而发挥扶正祛邪之功效[12]。考虑到本研究的治疗方案为针灸合用,为保证其适用性,因此选用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研究对象。此外,目前临床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中医辨证分型大多为气虚血瘀型,其对应的现代医学分型即为运动性失语,由于其具有缺血性脑卒中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13],因此本研究选用运动性失语作为进一步选择研究对象的标准。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失语评分、疗效的改善效果更好。分析其治疗机制,针刺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之功效[14],本研究选用头颈部及舌部腧穴为主穴,更易发挥促进经气运行之功效,而气行则神行,神行则脑明,进一步发挥改善失语作用。从灸法角度进行分析,其具有通经活络、固本培元、温散寒邪、醒脑安身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艾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脑血管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清除自由基,调整内环境等诸多作用[15]。由此可见,针刺、温和灸两种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均有一定的疗效,两者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更佳。
在进一步分析过程中,笔者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疗效评价为基本痊愈、显效的患者定义为A组,疗效评价为有效、无效的患者定义为B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期、脑卒中次数是影响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可见,临床分期、脑卒中次数对针灸疗效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尽量选取初次发病的急性期或恢复期患者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关红丽,丘卫红,武惠香,等. 中文版脑卒中后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2):97-101.
[2]孫慧慧,卢艳华,李岩.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干预治疗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装备,2017,14(4):117-120.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医药学报,1986,1(2):56-57.
[5]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1993:265-280.
[6]张红豆,刘晓加,艾佩莹,等. 卒中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特点及影响因素[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6):519-523.
[7]李祖剑. 体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失语45例[J]. 四川中医,2001,19(7):75.
[8]张红,李贺,李若金,等. 注意训练在脑卒中失语症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3):235-237.
[9]刘晓丽. 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41-142.
[10]黄芳. 脑卒中失语症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6):465-467.
[11]李兰卿.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2009,31(11):1378-1379.
[12]朱红霞,肖晓华,易本谊. 益气消栓颗粒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肌力障碍的疗效及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762-6764.
[13]汪晗. 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17,10(6):650-653.
[14]于学平,孙晴. 针刺四关穴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1-23.
[15]田岳凤,陈猛,王军,等. 艾灸对中青年人群机体亚健康状态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4,24(3):351-353.
(上接第28页)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早期,其症状并不具有典型性,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可能会引发嵌顿,而嵌顿会导致肠管坏死、穿孔,最终诱发急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5]。临床治疗腹股沟疝,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传统修补术、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6]。其中,传统开放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以疝囊高位结扎为基本治疗原则,通过对腹股沟管管壁进行修补或加强,来起到治疗的目的,但是,这种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7],同时,也不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多项调查研究指出,行修补术后,患者的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牵拉感、疼痛感[8]。基于上述原因,传统开放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不是十分理想的腹股沟疝治疗方法。
近年来,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临床医务工作者纷纷加强了对腹股沟疝解剖的研究,另外,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耻骨肌孔概念的建立及疝修补材料的改进与丰富,为疝修补术的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其中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就是一种先进的疝修补术方法,主要在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不进入腹腔,从而不仅不受腹股沟管状态的限制,也无需钉枪固定,因此,其具有应用范围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的显著优势[10]。
本研究中,对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分组试验,试验组行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照组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根据本研究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2 h与术后24 h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其效果更为确切,且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宏兴,刘庆文,吴爱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优劣差异[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127-129.
[2]金哲敏,童伟民.改良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5):513-516.
[3]周琳,周毕军.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82-1683.
[4]燕涛,侯亚峰,程晓剑,等.手术入路选择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5,19(7):1348-1350.
[5]刘威,沈根海,高泉根,等.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补术在女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72-1674.
[6]艾万朝,周旭坤,张成建,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分析[EB/OL].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4):270-272.
[7]冯泽昀,王海银,杨晓娟,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技术评估[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6):560-562,576.
[8]冯明明.不同术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5,36(18):2877-2880.
[9]梁盛枝,徐维,邓博,等.三种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22-2323.
[10]朱响,梅拥平,王馨,等.经腹腔镜与开放式腹膜外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0):1412-1415.
论文作者:齐欢,张燕,张瑀,黄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缺血性论文; 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针灸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