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改革与发展体系研究论文_陈建萍

大课间活动改革与发展体系研究论文_陈建萍

陈建萍(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中心小学 广西 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1-005-02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促进身心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 “关于中小学生每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我校从2009年起由传统课间操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转变改革,并逐步创新和完善,但效果欠理想。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没有开始时的兴趣,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显得有些懒散不积极,即使有活动有时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作为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成员,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大课间活动改革与发展的意义

大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它能对以室内文化学习为主的紧张的智力活动进行调节,还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精神理念。同时让学生用健康的身体投身于学习之中,发挥智力和个性特点,展现新时代小学生的健美形象,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大课间活动必须改革并探求新的发展方向。

二、大课间活动改革的现状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我校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的一项新型的学校组织的体育,但随着改革时间的推移,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其质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如下:(1)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更新体育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大课间活动不能坚持开展下来。即使开展时师生之间又缺乏互动,教师参与活动其中的也少见。并且我校体育老师少,不能及时到班级中去协助指导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2)学校对大课间活动不足够重视,没有完善的改革制度、发展特色和评价方式,学生没有从活动中增强终身锻炼的健康成长的意识,对大课间活动没有多大的兴趣。(3)继续片面追求升学率,难以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侵占了学生到操场上、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陶治身心的时间和空间。(4)学校活动场地受限,影响了学生的活动项目。仅有的体育课、课间操及改革的大课间活动,其内容与形式还是单调,没有更新与发展,难以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了上课和锻炼的质量,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大课间活动的发展体系

1.健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学校领导与教师必须更新体育锻炼的观念,认识大课间活动对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关于体育大课间的专项监督体制,设计相关的组织管理网络,确定每一个层面的负责人。形成校领导统帅、教务处和德育处主管、体育老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人人参与的组织体系,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另外,学校要安排好体育老师进入相应的年级组辅导各班主任组织开展好大课间的活动,解决各种困惑。

2.创新发展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体系

(1)多种活动内容自选

传统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单调枯燥,时间长了,学生没有了开始时的兴趣。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需求与方向也各不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学校则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创造各样的条件并设立一定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针对一些学生因没有喜欢的项目而不愿意参与活动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带简易的活动器材。

(2)要开拓创新活动内容,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发展。

传统的课间操和改革的大课间活动,在内容上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锻炼发展的需求。本着小型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强身健体、促德辅智、创新发展的的指导思想,我校于2016年开始立足于本地,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师资情况,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个性特点,确定场地和运动项目,轮换进行。既解决了场地的供需矛盾,又培养了学生的多项技能,凸显着操作上的灵活性、科学性,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给力。每周一至周五,很多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如丢手绢、羽毛球、板鞋、滚铁球、跳竹杆舞、抢种抢收等。在形式上有单项、小组和集体的形式。并且结合季节与气候的变化,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设置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大课间活动保持常新状态,并在一个不断更新、不断改进的过程中逐步规范和完善。改革大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和结构,促进了大课间活动的发展使学生乐于参于,教师敢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定期组织运动会,展示大课间活动的成果

不管是大课间还是运动会,它是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过程,组织全民运动会是检测大课间活动效果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通过比赛让学生对自身的锻炼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制定下一阶段的锻炼。近几年来的秋季学期,我校都展开了冬季学生体育运动会。运动会比赛项目形式丰富新颖,展现了学生的精神风貌,培养了学生顽强拼博、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丰富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举办这个运动会,班级之间的比赛有效地保证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的参与率,又调动了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热爱。

3.构建科学的大课间活动评价体系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获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改进和建立对学生的体价体系,把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表现列入常规的体育成绩考核,调动激发学生参加大课间的积极性。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效。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内容、过程的精心设计,器材的精心选择,教师的精心组织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活动有实效,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实在的体育技能,还要有强度、负荷,三者缺一不可。

(2)拓宽评价主体,构建参与新机制。运用学生自评、他评、上级评,拓宽评价主体,是保证大课间活动评价客观、公平、公正的前提,采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广泛性是评价结果客观、公平的保障。依靠师生,相信师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师生的参与度,以考评主体的多元化保证考评公正的民主化、科学化,构建大课间活动全员参与的新机制。

(3)建立考核评价表。为了增强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必须改进对学生大课间活动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评、教师评或同学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总之,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的改革实施与发展,我校坚持“健康第一,注重发展”“拥抱阳光,健康生活”的指导思想,健全了相关的制度,建立了发展的体系,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完善评价,让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体会到锻炼一小时,健康一生的理念,多创新,让大课间的活动更加吸引学生并富有效性。我校大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发展,让师生走得更近,使师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放松,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师生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校风,促进了校园的文化建设。同时,不仅展示了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我们还需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以展现本校的活动特色,使大课间活动更加让师生喜闻乐见,更加形之有效。

论文作者:陈建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大课间活动改革与发展体系研究论文_陈建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