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朱宇翔 林家祥 郭济 610213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包括新时代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军事安全、国家政治安全等面临的新挑战。我们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对策:一是加强振兴中华与社会主义教育,二是明确救亡图存与革命传统教育,三是进一步增强公共生活与公民意识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一、前言
习近平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冶。”思想政治工作第一次得到了极为重要的提升。从习金平的讲话中可以看出,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原则不会动摇,“一个野生中心”和“两个基本冶炼点”仍然是我们长期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经济建设,也关系到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从思想安全的角度看,青年大学生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点,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1.新时代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国际经济中的任何推动力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经济安全。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深,相互损害的机会就越多,潜在的经济安全问题就越严重。此外,互联网有其固有的技术缺陷。一旦互联网感染了病毒,它将给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还有一些计算机黑客或别有用心的人千方百计闯入国际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缺陷盗窃其他国家的经济情报,或对金融、商业部门的网络展开攻击、蓄意破坏,或进入银行提走巨额资金。
2.新时代国防军事安全面临的新威胁
虽然我国的军事力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与最顶尖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军事网络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非常重要的基本安全问题,如操作系统安全、CPU安全和加密技术安全等,都是由人控制的。由于新技术在源头上受制于人,中国的军事网络安全面临着潜在的威胁也就比网络技术先进国家所面临的威胁要严重得多。
3.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历史时期,以西方为首的一些国家垄断了先进技术,依靠其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进行颠覆别国政权的政治宣传,输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播敌意信息。这种“自由思想能够像微生物一样,借助于电子网络毫无障碍地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混淆他国的视听,以达到涣散民心、挑起社会冲突的目的。所有这些都使政府权威和国家主权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对策
1.加强振兴中华与社会主义教育
振兴中国的历史使命要求大学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足点,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设繁荣、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青年大学生的神圣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已成为遏制国际敌对势力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强权政治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全球化的到来,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采取各种隐蔽、狡猾的手段从各个方面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的渗透。所以,现在我们更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抵制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涵义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力的政治保证。热爱祖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2.救亡图存与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的优良传统鼓舞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童一代又一代地追随,以便振兴国家和民族。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党的三大作风是引导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科学方法。革命先辈的高尚品德,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革命和人民,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革命传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不怕劳苦的意志品质。革命传统是老一代革命者抱着对祖国、民族救亡图存的信念而产生的,是革命的动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通过革命传统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珍视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强化民族自救意识,将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3.进一步增强公共生活与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自觉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观地位为思想来源,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并自觉地将自己的责任感融入社会、使命感和个人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其核心在于对公共事务以及公共利益的自觉参与和维护。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合理性、合法性的内化和认同,从而调动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让大学生真正懂得作为一个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义务,树立正确的人权与法律意识,懂得法律的功能,明确法律与公民、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的关系,懂得用法律捍卫、维护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用法律来协调自己的行为。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青年大学生的教育相结合,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获得国内外文化话语权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青年大学生教育问题的途径之一。青年大学生群体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市场和现实基础。传统文化的传播为解决青年大学生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张红薇.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6(2):80-82.
[2]程仪容.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28(3):1-3.
[3]韩海燕.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跨文化交际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65-68,86.
论文作者:朱宇翔,林家祥, 郭济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大学生论文; 国家论文; 新时代论文; 青年论文; 公民论文; 经济论文; 政治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