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为什么下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影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影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电影经营管理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电影市场滑坡厉害,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国产电影的发展规模。就我所看到的显在原因,有三条应该尽快着手解决:发行渠道堵塞、放映质量低劣、票价过分高涨。
发行渠道严重不通畅:市场流通,血液循环,电影业才能有后续力量和无限生机,文化产业莫不如此。好影片尤其是优秀国产片,不能及时到广大观众面前,是发行的失败。影院品位低劣的片子总是让人败兴而归,反复几次,受到伤害太深,观众会干脆不再想看电影。那么,发行不善,是否体制不顺、观念陈旧、人员组成总体素质太低?一项一项严格抓住清理、解决问题,脚踏实地,一定会有成效。遇到问题,首先要有解决的诚意、智慧和行动,尤其是领导、决策者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发行观念、体制、人员,是否都应该顺应时代而有一个本质意义的革新呢?
电影与观众见面,中介是放映。但是,放映质量普遍不过硬:去年冬天,我先后在中影公司电影院、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片,有《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放映设施是一流的,放映技术却令人不堪忍受,莫名其妙中途中断好几回,甚至还多次焦点对虚,观众气得拍手跺脚也没用,观众花费时间、金钱、热情,消费权益却得不到保障。电影业的假冒伪劣谁来管?长此以往,难道不是电影界在自己拒绝观众和宝贵必要的社会支持吗?这不是自毁行为吗?相反的是,我曾经去看过几场演出,留下深刻印象:在护国寺人民剧场看话剧《父亲》、在中央戏剧学院剧场看话剧《三月桃花水》、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看《名著精品朗诵音乐会暨纪念金乃千逝世十周年晚会》,内容、表演、灯光、音响乃至全局控制,都非常精彩,令人感怀不已。时光流逝,观众的心却久久徘徊在剧院特定的氛围和空间里,完全不同的观赏效果,都是人为的啊!
电影票价过分高昂:不顾老百姓的实际承受力,不考虑大众收入菲薄与高昂票价之间的讽刺性悬殊;决策者似乎更寄托希望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但是,真正关心电影、买票看电影的人,主要还是工薪低廉阶层的普通劳动者和没有工作收入、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滋养的青少年学生。票价的制定,是否应该首先考虑消费者的平均收入和支付能力?我国近年暴涨起来、现在普遍奉行坚持的高票价,实在是奇怪,它的经济、社会、心理基础是什么?急功近利,会不会导致竭泽而渔呢?看得懂的看不起,看不懂的瞎看,评论界又流行食洋不化的话语策略,对谁有好处呢?目标是什么?既然是市场经济,票价为什么全国一般高,服务形式那么僵化单一?即使影院只有两个观众看也照样居高不下,构成实际价值的巨大浪费。影院门可罗雀、凄凉萧索,也不下调票价,只怪宣传策划人员没有想出花哨幌子把观众连哄带骗懵进来。这是什么样的经营思想?经营者消费者双方的利益都不能有效保障还硬撑着,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换一种经营方式?是不是生意经念歪了呢?
“为人民服务”,今天重温这句话,实在是非常亲切、意义深远,有多少人慷慨陈辞、制定规则、开创事业时,胸怀如此朴素、高尚的目标呢?市场经济真的形成气候,商业高度繁荣,必须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找到一个利益的支点,要有服务意识。文化产业如果没有服务意识,萧条是必然的。国产电影市场滑坡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标签:电影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