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 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实验幼儿园 265800
摘 要:《纲要》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班级环境中做主人,每个墙面上都有自己点滴的创作,不但是幼儿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也促进了环境始终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得到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
关键词:幼儿 环境 创设 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因此,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
一、以教师的“放手”为前提,让幼儿有机会参与创设环境
幼儿在教师已经准备好的环境中只能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可能获得活动的主动性而成为发展的主人。在幼儿参与创设环境时应遵循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凡是儿童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心中装有大目标,把环境创设中幼儿能想能做的事留给幼儿。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教室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教育意义。如开学初教师等待幼儿回园一起讨论物品如何摆放?区域如何创设?桌椅摆放在哪里等。结合主题,幼儿所创造的作品,如幼儿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废旧材料、设计的标志等等,当然也有老师收集的图片、知识信息来布置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主题环境中做主人,每个墙面上都有自己点滴的创作,得到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
二、引领、帮助幼儿参与,生成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师幼关系和谐、平等。
“爱是用心灵去体会孩子最细微的精神需要。”老师的爱要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气氛,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使幼儿得到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生活,从中获得更多愉快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让他们的能力充分得到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保持适于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开展“我们的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和家长一起搜集来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模型等分门别类整理后,展示在教室的四周,让人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之中,从而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此外,孩子们用各种材料,如小石子、砖块、贝壳、木块等,在户外场地上铺设了形态各异的小路,孩子们通过用脚踩、用手摸来感知光滑、粗糙、宽窄、长短等,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与愿望,让幼儿与环境共和谐。
2.幼儿间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个性,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中问题会很多。如:争执、互不尊重、相互干扰等,我们鼓励教师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应对发生的问题及时作分析、解决,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或帮助幼儿懂得以礼待人、或增加活动材料、或调整活动区的分布。同时注重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解决物质环境或心理环境的问题,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以教师的支持、引导为导向,引发幼儿自主创设环境
幼儿自主参与创设环境需要教师的支持、引导,教师的支持、引导能引发幼儿持久地参与。如主题区里幼儿在探索让物体飞起来,为了引发幼儿能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体验创造的快乐,我用塑料盒制作了一个飞碟,教师制作的飞碟引起幼儿注意,教师启发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制作飞碟。幼儿纷纷从家里带来一次性纸杯、纸板等,有的还和家长一起制作飞碟,一股制作飞碟的热潮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掀起了。为了让幼儿得到一种成功感,我们及时布置了一个展示台“飞碟真好玩”,在相互欣赏的同时还有利于日常的取放。这一系列活动之所以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与教师不断的支持、引导分不开的。
1.布置前,广而告知。
当教师在进行班级环境内容整体规划时,首先,要向幼儿传递信息,及时把教师的创意与构想告知幼儿,让幼儿明白自己将承担怎样的任务。其次,要开辟空间,利用教室的某个区域,让有兴趣、有能力和有想法的幼儿先行自主选择,使他们帮助,对于幼儿的作品既可以是技能上的引导,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渲染。如帮助幼儿根据画面内容编写简短的故事,并记录呈现在幼儿的作品上;帮助幼儿对作品进一步加工美化,用不同的材料使平面的作品变成立体的作品,如以上提到的灯笼,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黏贴在不同形状的食品包装盒上,既使作品逼真形象,又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2.布置时,合理布局。
当教师要把幼儿的作品呈现在整体的环境中时,切忌将幼儿排除在外。首先,要讨论布局,可以通过“怎么贴?贴哪里?贴多少?”等问题的讨论来确立作品布置的空间方位和作品数量;其次,要分工合作,对于垂挂在高处的作品可以直接由教师承担,但可以让幼儿递一下作品、拿一下工具。布置在低处的作品完全可以让幼儿直接布置,但必须给予建议与要求,如作品的对齐方式、作品的摆放位置等。
3.布置后,欣赏调整。
当幼儿的作品通过师生共建形成一幅有主题内容的画面时,首先,要组织幼儿进行欣赏评价,可以是三三两两的自由式欣赏,也可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集体式欣赏。如采用预约的方式开展“每日一评”活动,让同伴了解作品创作的意图等。其次,要撤换组合,通过对同一作品的重新组合来让幼儿持续兴趣。如教师与幼儿利用各种废旧纸盒做成“飞船”悬挂在教室里,以满足幼儿对飞船的认知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兴趣与关注渐渐弱化了。此时,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幼儿把作品从空中移到柜面、从柜面移到地面,进一步利用这些作品拓展想象,重新组合,产生与作品本身相关联的互动行为和创作热情。
总之,在实施班级环境共建的过程中,教师切忌简单地把幼儿定位在“参与者”这一层面上,而应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我是环境的主人”,充分体会参与的乐趣和被尊重的喜悦,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通过环境来观察幼儿,而幼儿也在环境中获取知识,教师结合合理的环境调整和改变,将幼儿的兴趣从好奇引向研究,必要时还可以延伸形成专题探索活动。抓住幼儿的生活来引导其参与创设环境,给幼儿一个安全的港湾,也使他们将自由、智慧、艺术融汇于成长环境之中,使他们从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获取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鲁晶 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及几点创新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11期。
[3]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瑞芳 关于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的分析[J].学周刊,2013年02期。
论文作者: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幼儿论文; 环境论文; 教师论文; 作品论文; 幼儿园论文; 材料论文; 主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