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营养科 300480
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肠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病变部位多出现于胃窦部,特别是胃小弯侧,病情复杂,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胃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胃癌的常见方法【2】,为促进患者术后疾病快速恢复,术后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为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特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确定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其中23人和17人分别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55岁,最大75岁,(65±2.1)岁为平均年龄,病程最短2年,最长3年,(2.5±1.3)年为平均病程;25人、15人分别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60岁,最大80岁,(70±2.5)岁为平均年龄,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2.0±1.1)年为平均病程。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两组患者区别不显著(P>0.05),可以实施相关研究。
1.2临床诊断标准
1.2.1纳入标准
(1)两组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2)获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代谢紊乱、药物过敏者;(4)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5)哺乳期及妊娠者。
1.3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治疗,方法为:术前在胃内将鼻胃管插入,为进行胃肠减压,术中合理调整鼻胃管。术前对患者进行置管,一般为颈外静脉置管,此通道可进行肠外营养。将肠外营养液500ml在术后第一天通过深静脉置管注入人体内,每小时低于3.7ml/kg为输注速度,在术后第二天时,不断增加营养液量,一般为1000ml,对患者持续输注7天时间。
给予观察组肠内营养治疗,方法为:术前在胃内将鼻胃管插入,为使肠内营养通道建立好,术中合理调整鼻胃管。将温生理盐水200ml在术后8小时时经营养通道注入患者体内,若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将肠内营养乳剂在术后第一天注入,总量为500ml。在术后第二天时,不断增加营养液量,一般为1000ml,对患者持续输注7天时间。
1.4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患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情况;(2)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资料一般运用SPSS18.0系统软件;【n(%)】表示计数资料,同时实施相应检测时通过X2进行;有统计学意义时一般运用P<0.05表示;(±s)表示为计量资料,同时实施检验时通过t进行。
2结果
2.1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两组进行比较
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果情况看比表1。
2.2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25%)低(P<0.05),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结果情况看表2。
3讨论
胃癌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泻、恶心、呕吐、咽下困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3】,若治疗不及时,出现消化道出血、癌肿穿孔等严重并发症【4】,危及患者生命,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胃癌根治术作为治疗胃癌的常用方法,效果显著,但为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术后也应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有效治疗。中医辨证观点指出,胃脾功能失调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主要症状,胃肠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肠结、腹胀的范畴,胃脾为病变组织,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脾功能失常,腑气下行不畅导致。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由于该穴位具有宣畅气机、补虚弱、理脾胃及调气血等主要功能,因此对该穴位的关注度较高。
肠内营养治疗与肠外营养治疗相比,在营养支持方面,其功能更加全面,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肠道菌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同时对肠道内的细胞分泌功能能够起到显著的调整作用,且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5】。
本文通过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研究数据显示,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分别为(27.8±2.5)g/L、(59.3±4.2)g/L、(42.9±25.3)g/L,对照组分别为(22.1±3.1)g/L、(52.1±3.6)g/L、(97.6±24.7)g/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25%)低,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6】。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使患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快速恢复,应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帅磊渊,许建利.不同营养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0):2342-2343,2346.
[2]黄国强,于吉人,冯永生等.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839-1840.
[3]韩国杰,徐曼,周海岩等.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早期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5):127-128.
[4]程兮,杨卫平,罗茜等.螺旋型鼻肠管在胃癌根治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1):61-65.
[5]胡霜久,马小庆.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9):36-38.
[6]杨光.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393-1394.
论文作者:刘俊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营养论文; 术后论文; 血清论文; 蛋白论文; 白蛋白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