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我价值感的负效应:自我危机与攻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效应论文,自我价值论文,危机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1999)04-0073-(04)
关于攻击(aggression)与自我价值感(feeling of self- worth)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低自我价值感是攻击的基础;而现代的观点认为,攻击的主要原因是高自我价值感者的自我危机(threatened egotism)。所谓自我危机,是指有利的自我评价(favorable self-appraisals )及其动机偏向(即有利的自我观念)受到质疑、否定的心理状态。有关自我价值感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但一般对自我价值感的定义是一种对自己整体性的肯定和重要性评价的体验,含有认知和情感成分。就情感成分来说,如包含优越、自豪及自负、自恋等。本文拟探讨自我危机与人际攻击的关系。弄清这一问题,不仅可进一步丰富攻击与自我价值感的有关理论,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传统观点:低自我价值感与攻击
传统的观点把低自我价值感作为攻击的一个重要原因[1], 并提出了以下四种理论假设。 第一种假设为自我提升论(self- enhancementtheory)。该假设认为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把攻击作为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工具。这看似有理,但研究表明寻求自我提升动机是高自我价值感者的特征;高自我价值感与高抱负相关[ 2] 。 第二种假设为亚文化论(subculture theory)。 该假设认为少数民族中的个体生活在难以得到自我价值感的传统中,生活中攻击盛行,所以,低自我价值感造成攻击是个别亚文化现象。该假设是缺乏实证基础的,研究者尚未发现将攻击置于积极价值的亚文化[3] 。 第三种假设为分化论(differentiationtheory)。该假设认为所有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分化,高自我价值感者因满足了此种需求,因而能忽略它;低自我价值感者则以此作为关注的焦点。根据此种推论,高自我价值感者就应该不会产生自我危机。但研究表明,高自我价值感者往往对消极反馈反应强烈,比低自我价值感者对批评更为敏感[ 4] 。
第四种假设为限定论(limitation theory)。 该假设认为攻击的某些原因与自我价值感没有关系,任一自我价值感水平的人均可能成为攻击者。攻击倾向和低自我价值感的结合对攻击目标的选择起作用:攻击强者需要一定的自信,所以,低自我价值感者可能将其攻击倾向转至攻击弱小对象。可见,限定论并不把低自我价值感作为攻击的原因,而仅将它作为导致对无助目标选择的偏向。总之,低自我价值感导致攻击的观点虽被学者广泛引证,但却缺乏充足的研究证据。
二、现代观点:高自我价值感与攻击
高自我价值感的观点认为,当非常有利的自我评价受到外界威胁时,最有可能因自我危机而导致攻击。即,攻击源于有利自评与不利他评之间的差异,当个体被迫接受不利他评时,就会变得具有攻击性。有关自我评价动机的研究围绕着两个假设,一是自我提升假设,认为人们都希望最大程度地获取有利的自我概念,所以不断寻求提升自我评价[5];另一是自我验证假设(self-identification hypothesis),认为人们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持一致的自我评价,因此尽力避免改变自我概念[6]。这两个假设不尽一致,但都强调高自我价值感者强烈地反抗负面反馈以避免自我价值感受到损失。两个假设都预测:高自我价值感者得到负面反馈时,他们对外部评价的反应将会增大,因而也最易引起攻击。研究表明,当对自我价值感的威胁增大时,高自我价值感者往往以非常过激的方式反应[7]。可见, 高自我价值感者的确可能因憎恶丧失自我价值感而作出攻击行为。
三、影响自我危机与攻击的因素
(一)增大自我危机概率的因素——膨胀的有利自评
如果自我危机造成攻击,那么自我概念中的任一方面遇到足够数量的威胁均应成为与攻击相关的因素,从而,自我价值感越高,被当作威胁的反馈内容的范围就越大。也就是说,个体的自我概念对自己越有利,外部反馈被知觉为不能接受的概率就越大。从自我危机引起攻击的意义讲,攻击在高自我价值感者中应更为普遍。由于外界反馈往往围绕个体的真实情况上下波动,任何自我价值感水平的人得到的威胁反馈可能并无差异。但是,准确反馈与那些膨胀的(inflated)有利自我概念相矛盾。只要自评超过实际,个体就可能对威胁反馈产生弥散性敏感。研究表明,有利自我概念的个体其自我概念充满膨胀色彩[8]。 鉴于反馈信息趋于准确,其主观影响取决于接收者的自评是真实的还是膨胀的。如果自评符合实际,那么准确的反馈信息将验证个体的自我评价;如果自评是膨胀的,那么准确的反馈将否定个体的自我评价。所以,膨胀的有利自评会增大遇到外部威胁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攻击的发生率。
(二)增大自我危机程度的因素——自评的不确定性、依赖性和不稳定性
研究表明,人们对他人意见的关心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和情境变量,假如这样的因素会改变消极反馈和自我威胁的主观影响,那么,它们就能调节攻击反应的程度。增大自我危机程度,从而增大敌对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种:(1 )自评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self -appraisals):肯定自己具有某一良好特质的个体比不肯定的个体较少受到矛盾反馈的影响。据此,那些有利自我概念不确定的个体亦可能最易对自我危机进行防御反应。 (2 )自评的依赖性(dependency
ofself-appraisals):Wicklund & Gollwitzer 的多项研究表明人们在需要他人验证自己同一性的程度上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对于已获得许多荣誉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不再有得到更多荣誉的迫切需要,离题的贬损性评价就可被置之不理;对于所渴望的同一性尚不圆满的个体而言,他们就可能有获得他人确证的强烈需要,并对轻视性评价特别敏感[7]。(3)自评的不稳定性(instability of self - appraisals ):Kernis等指出,有些人自我价值感的整体水平波动得比另一些人大[8]。自我评价不稳定的人倾向敏感和防御,与自我评价稳定的人相比,负面反馈将使他们产生更快更强的反应。对这样的个体来说,他人的不良反馈最可能使其自我价值感下降,所以他们要强烈反抗自我危机的任何线索。结果是不稳定的高自我价值感者可能对很小的自我价值感威胁产生攻击反应。
(三)调节自我危机与攻击的中介因素——情绪反应
攻击倾向是积极自评与消极外评矛盾的产物,增大这一矛盾的概率或主观影响都将增长攻击。不过,从矛盾评价到攻击行动,其间还有一个过程,情绪可能是关键变量,从而,高自我价值感观点扩展为:有利自我评价和不利外部评价之间的矛盾会产生厌恶性唤醒状态,该消极情绪状态滋长攻击。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降低通常要导致消极情绪[9]。高自我价值感观点提出当有利的自我概念遇到负面的外部评价时,个人就面临一个选择点(choice point),在该点的选择方向决定着情绪反应,即要么接受外部评价,降低自我价值感(这有可能产生焦虑),要么拒绝外部评价,保持有利自评(可能对外部评价产生愤怒情绪)。自我一致和自我提升动机的交汇决定着一般的偏向反应。Berkowitz 已对选择点假设作了扩展,认为许多不良体验都会导致对争斗或逃走反应进行选择,即在自我肯定的攻击反应和自我否定的退缩反应之间作出选择[10]。说明人们对自我危机的情绪反应是依赖于自我评价的,保持有利自我评价,愤怒外导,将导致攻击。所以,可把攻击看做是调整情绪的一种粗糙手段。情绪观点与前面分析的调节因素很吻合。有利自我概念是膨胀的、不稳定或不确定的人,可能对负面的反馈十分敏感,并以较强的敌意对抗很弱的自我危机。换言之,个体一旦十分熟悉丧失自我价值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可能对潜在的或初露的危机非常警惕,并以强烈的方式对抗他人认为轻微的贬损。
(四)调节自我危机与攻击的环境因素——人际背景
多数情况下,攻击不是头脑中思想的杂乱反应,而是指向人际交往中的特定对象。人际方面最突出的有三点。(1 )攻击可能是对负面评价的强制反应。如上所述,攻击是消极外部评价和有利自我评价之间矛盾的产物,但它同时又能作为打击潜在的负面信息反馈者、制止进一步被他人质疑的手段。Tedeschi & Felson 提出应该把攻击重新定义为旨在制止他人不表达负面评价的强制性行为[3]。(2)成功的攻击获得对他人的象征性支配,从而验证个体优于被攻击者。因此,攻击可能是自我验证的一种形式,是对自我危机的一种普遍反应[11]。此反应可以解释攻击的另外两种模式。其一,攻击与许多自我危机的具体内容是不相关的。如某人因他人诋毁其智力而殴斗,并未提供智力优等的证据,但自我验证理论强调个体感到自我价值感的某一方面受到威胁通常以其他方面的积极品质来反应[11]。其二,替代性攻击。可以把替代性攻击理解为表明个体比另外一个人优越的方式,特别是在不宜对评价者攻击时更是如此。(3)在小团体中,可得到的名望是有限的。 人们只能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而得到。因此在某种条件下,自我价值感可能呈现总和为零(sum-zero)的情形。如果自我价值感的总量是固定的, 那么某人的积极索取就足以构成他人的自我危机,从而增多了攻击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高自我价值感理论认为攻击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我危机,即一种有利的自我评价遭到负面的外部评价的否定;增加这类情境的频次或影响的因素均能增长攻击;膨胀的有利自我概念及不确定、不稳定或依赖外部验证的有利自评,尤其容易产生自我危机;这样的自我危机在个体拒绝接受并内化负面评价时,通常引发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因愤怒外导而引发的攻击反应一般产生于人际背景之中,即指向消极评价者;攻击的目的是阻止消极评价,获得对他人的象征性支配。
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要澄清自我价值感的概念。实际上自我价值感是个相对中性的术语,有效的自我价值感量表应既能鉴别自负自恋者,又能区分持无偏见观念的自我满意者。应该进一步研究自我危机引起攻击的方式。多数情况下,自我危机是很普遍的,但攻击则较为少见。所以,攻击只是对自我危机进行反应的多种形式之一,需要进一步考察情绪状态和特殊人际背景的调节作用,并探寻什么样的自我危机导致攻击。
现代社会异乎寻常地鼓吹提升自我价值感,将提升每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视为医治个体和社会问题灵丹妙药的思想颇为盛行。低自我价值感造成攻击的观念作为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又一理由被广泛认同。但是,攻击的高自我价值感观点表明:高自我价值感的一定形式提高个体的攻击倾向。对高自我价值感的无批判赞同是不利乃至危险的,因为盲目提升个体名不副实的自我价值感只能增大自我危机。实际上,自我价值感越高,越名不副实,就越容易产生自我危机,从而滋生更多的攻击行为。社会希望人人都有高自我价值感,结果可能引发许多事与愿违的负效应。
收稿日期:199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