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入产出论文,会对论文,北京论文,奥运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随着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经济界和体育界对奥运经济影响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许多对策性建议。经济界主要是从如何利用奥运商机、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中的作用等总体角度进行讨论;体育界则更加关注于如何利用和扩大体育消费、健全体育市场等角度提出对策。然而,这些讨论大多属于不同部门的对策性研究,缺乏一个共同研究基础;而且,不同研究成果之间很难相互比较。因此,所提出的经济影响很难测量。这说明,目前对奥运经济影响的研究尚缺乏一个可以和其他国家进行综合比较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经济理论方法,特别是投入产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对奥运经济影响的分析更多地是从奥运会的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出发,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比较测量奥运经济影响的范围和大小,并在与以往奥运会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经济预测[1,2]。

本文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在北京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奥运投资方案,以新增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估测北京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整体经济影响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第二,根据北京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比较2008年奥运会投资对北京相关产业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的意义:从国际比较和北京市实际情况出发,以2002年北京投入产出表和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详细测量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经济影响;便于从客观角度分析影响奥运经济的各种因素;便于同国外奥运经济的研究进行比较;使未来提出的相应产业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直接影响分析

举办奥运会的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2002—2008年的奥运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带动的。这些支出包括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两个部分[3]。其中,直接支出包括:奥运会运营支出、奥运场(馆)与相关设施建设投资支出、新增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支出;间接支出则是指与奥运紧密相关的投资。由于在测算中间接支出是奥运预算之外的项目,因此,在本研究中将只集中在对直接支出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奥运支出经济影响按照已经成熟的经济理论分为首轮直接影响和新增投资乘数带动的引致影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们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举办城市——北京市本身。因此,必须首先明确北京奥运投资流向京外地区的投资漏损率。在此基础上按照经济学理论和奥运经济的特点,我们将主要围绕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GDP、就业和涉及的核心产业展开分析。

2.1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GDP增长贡献的分析

根据北京2002年包含132个投入产出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4],我们可以计算奥运直接支出对北京GDP首轮影响的方法。首先, 通过分析北京近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在北京的投资中流入京外经济的比例,即北京投资的漏损率;其次,从奥运直接支出中扣除掉京外支出的部分,得到北京奥运支出京内实际发生额;然后,按照京内发生额与(1—漏损率)的乘积, 计算得到北京奥运直接支出对首都经济的首轮增加值影响;最后,根据对北京投资乘数的测算,计算得到北京奥运支出的引致影响。

2.1.1 京内运营总支出中流出京外的漏损率

用流出北京的支出(产品和服务的净进口)除以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总额的和就可以得到消费和投资支出流出北京的比例,我们称之为漏损率。我们对1980年以来各年份的产品和服务的净进口和总支出额的对比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最近几年漏损率的平均值来估计未来几年的情况。根据1998—2001年的相关数据(表1),由于对于漏损目前尚没有理论上的相互关联,因此我们平均计算出这4 年的平均漏出率为10.94%,以此估计后期情况。

表1 1998—2001年总支出中漏损状况一览表

(亿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最终消费 809.82

954.14

1221.33

1467.71

1699.81

资本形成总额

 1396.40  1562.16  1517.38

1775.30

2010.02

产品、服务净进口 159.91

305.84

259.95

397.36

497.12

漏损率(%)

  7.25

 12.33

9.49

  12.25

 13.40

资料来源:1999—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

2.1.2 各奥运直接支出的首轮增加值计算

从奥运支出的结构来看,不同类型的奥运支出中在北京和在京外的比例不同,下面我们分别测算不同类型奥运直接支出在北京支出的部分,再由第一步算出的漏出比例,得到每种支出的增加值影响。

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全部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新增支出来看,按照京内发生额与(1—漏损率)的乘积, 计算得到北京奥运直接支出对首都经济的首轮增加值,并按年汇总为表2。

表2 3类奥运直接支出的首轮影响状况比较一览表

总支出额

 首轮GDP影响

(亿元)

  (亿元) %

运营费支出

117.35 99.33 3.43

场(馆)、设施建设支出280.00 249.37 8.62

新增基础设施支出

1068.70 951.78 32.87

合计 1466.05 1300.4844.92

注:这里省略了3项支出的具体计算过程。

2.1.3 包括引致影响在内的奥运直接支出对北京GDP的影响

根据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原理,每一轮都会相应地增加国内生产总值[5]。投资乘数的原理表明,首轮投资增加的收入转化为各种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所有者,即各经济主体手中,这些经济主体会把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再花出去购买其他物品从而再形成GDP,如此往复,越来越小,最后趋向于零。在我们已经计算出全部奥运直接支出中有多少流入北京经济直接而首轮增加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后,我们还需要继续按照乘数原理计算奥运直接支出的引致影响。

乘数计算基本公式为:b=1/1—β,其中,β为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它表示消费者直接用于消费的收入百分比,在加入了政府部门之后,我们假设政府的支出也与其获得的收入相关,也就是说政府也存在着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在实际计算中,无论政府与消费者,作为整体,其直接用于消费的比例与总收入的比例,即最终消费率γ,可以作为边际消费倾向的替代指标,即:

b=1/1—γ

(1)

而在加入了奥运支出漏损率ε的条件下,还必须修正γ,也就是说最终消费中必然有一部分消费流到了外部。因此,留在内部的最终消费率γ′=γ[,0](1—ε)

(2)

因此,最终我们得到乘数的计算公式:

b=1/1—γ[,0](1—ε)

(3)

其中,γ[,0]为社会最终消费率;ε代表流向外部的支出漏损率。

从式(3)中可以看出,想要计算乘数值的前提是要知道最终消费率和漏损率这2个指标。下面我们用1998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计算这2个指标(表3)。

表3 1998—2002年各年的乘数值一览表

(亿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支出法GDP  2046.31

 2174.46  2478.76  2845.65  3212.71

最终消费

809.82

  954.14

1221.33  1467.71  1699.81

资本形成

1396.40

 1526.16  1517.38  1775.3

2010.02

净进口

 159.91

  305.84

259.95

397.36

497.12

最终消费率 39.5743.88

49.27

51.58

52.90

漏损率

 7.25 12.33

9.49

 12.25

13.4010.94

乘数值

 1.58 1.63

 1.89

 1.83

 2.29 1.85

资料来源:《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

根据我们的计算,从1998—2002年,北京市投资漏损率平均为10.94%, 投资乘数的平均值为1.81。由此,我们可以利用奥运首轮支出额与乘数值计算引致影响,进而求出奥运支出的总体经济影响,见表4。年度分布见表5。

表4 奥运会对GDP的总体经济影响(按支出类划分)一览表 (亿元)

  总支出 首轮影响 引致影响 总影响 各类占总影响%

运营费支出117.35  99.33

84.43

183.76

 7.6

场(馆)设施支出 280.00  249.37

211.96

461.33

19.2

新增基础设施支出 1068.70 951.78

440.30

1392.08

73.2

合计

 1801.91 1594.85  377.29

2405.88

100

表5 奥运会对GDP影响的年度分布一览表

(亿元)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计

总支出1801.91

首轮影响 106.72

122.51

265.93

280.45

278.98

246.07

1300.66

引致影响 90.71

104.13

226.04

238.38

237.13

209.16

1105.55

总影响

197.43

226.64

491.97

519.28

516.11

455.23

2406.21

各年所占% 8.2

  9.4

  20.4

 21.5

 21.4

 18.9

 100

注:这里省略了经济影响年度分布的计算过程。

可见,奥运新增基础设施支出对北京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所有支出中最大的。根据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测算,投资于基础设施行业的经济效益是社会平均水平的1.6倍,新增基础设施支出在2008年之前中累计会带来1760.79亿元收入,约占全部影响的73.2%;奥运场(馆)、设施建设支出的影响为461.33亿元,占第二位;而运营费的影响则有183.76亿元,二者加起来占总影响的26.8%。从年度分布情况看,奥运投资影响将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

2.2 举办奥运会对北京就业的直接影响

我们可以用奥运会直接支出在各年带动的GDP除以各年人均生产率,就可以得到奥运会在各年带动的就业人数。因此,首先必须确定在2003—2008年之间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变化。由于从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研究可以看到,北京市劳动生产率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计算出1996—2002年这7年间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2.4%,但从长期看,这种增长幅度有下降趋势。从当前实际运行情况看,随着奥运工程的展开,进入北京从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北京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将在10%以下。综合长期趋势和短期趋势,我们假定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为10%,由它我们就可以计算出2003—2010年间各年度的人均生产率,再用前面我们计算出的结果是奥运会在6年内总计将直接带动352.4万人的就业,每年的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2003—2008年各年奥运会带动的预测就业人数一览表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 计

带动GDP

197.43  226.64

491.97

519.28

516.11

455.23

2406.66

劳动生产率 52031

57234

62957

69253

76178

83796

带动就业  37.9

39.5

 78.1

 74.9

 67.7

 54.3

 352.72

注:各指标的计量单位分别是:GDP为亿元人民币;劳动生产率为万元/人; 就业为万人。

3 从投入产出角度看奥运会对北京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从投入产出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测算。从以往奥运会的情况看[6],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经济方面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三大经济目标。首先是奥运投资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当地GDP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其次,通过奥运会使城市功能得到完善,主要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则是利用奥运会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后续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体育、娱乐、餐饮等)的提升。2002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1.3%,吸收就业人口达到59.6%。北京是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城市。但也应该看到,北京第三产业中与第二产业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前续产业,包括金融、房地产、通讯、交通、信息等产业占了很大比重,而第三产业后续产业,比如文化、体育、娱乐产业则比重不高,竞争力不强。随着奥运申办的成功,如何参照国际经验,发挥奥运经济产业推动的核心作用,已经成为北京市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体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将通过考察北京市产业关联度和投资带动程度来分析北京利用奥运经济实现第三产业后续产业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3.1 奥运产业投资带动效应分析

从投资带动效应看,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实际测算结果,第三产业各行业每亿元投资带动增加值增加量均处于前20位(表7)。说明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带动效应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带动力最高,每亿元投资带动增加值1.12亿元,其次为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1.03亿元。从与举办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看,餐饮业的带动作用较高,达到1.19亿元,房地产也达到了1.05亿元。然而,文化、体育、旅游、娱乐产业这4项核心产业来看,除了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较大,其他3项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根据北京奥运新增奥运投资的产业分类,我们还可以测算出新增奥运投资的产业构成和带动增加值(表8)。从表8中可以看到,北京市虽然将奥运投资的重点放在了跟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邮电、水供应等城市功能提升方面,而对第三产业后续产业中的文化和体育的投资比例和未来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这与国外通过奥运经济实现后续产业升级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也与目前我国这些产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尚未成熟密切相关。

表7 产业投资带动增加值一览表

 带动增加值

数量(亿元)

位次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1.1185 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324 2

旅游产业

 0.9466 8

金融保险业

0.9396 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8859 14

住宿和餐饮业 0.8253 16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7754 18

房地产业

 0.7583 20

注:根据《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本表中省略了部分与奥运关系不强的产业。

表8 新增奥运投资的产业构成和带动增加值一览表

总投资(亿元)  比重(%) 带动增加值(亿元)

电力、蒸汽、水供应 238.19 17.6

 239.17

运输业

 199.00 14.8

 154.30

邮电业

 626.51 46.5

 564.74

文化产业

45.00 3.3

  39.87

体育产业

126.93 9.4

  112.45

社会服务业 112.95 8.4

  110.43

合计1348.58100

  1220.96

资料来源:《北京奥运经济研究》。

3.2 产业关联分析

从产业关联角度看[7],感应度系数(指国民经济经济各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根据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8个行业(表9)。实际测算数据显示,在第三产业18个部门中有6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其中金融保险业的系数更高达2.21,说明该部门作为重要的服务部门,为各部门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是国民经济得以健康运转的关键性要素。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感应度总体上看,金融保险业居第1位,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居第5位,交通运输仓储业居第7位,综合技术第三产业居第11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第13位。

表9 第三产业各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一览表

对应的国民经济部门名称

  影响力系数 对应的国民经济部门名称

  感应度系数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0250

金融保险业

2.2093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0.9650

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

1.823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9150

综合技术第三产业

 1.2780

住宿和餐饮业 0.914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1915

房地产业

 0.9004

房地产业

 1.0517

娱乐业0.8980

文化事业

 0.9456

科学研究事业 0.8975

体育事业

 0.8126

其他社会第三产业

 0.8935

娱乐业0.8123

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

0.8895

住宿和餐饮业 0.7888

邮政业0.8744

科学研究事业 0.6770

旅游产业

 0.8151

其他社会第三产业

 0.5700

金融保险业

0.804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0.4742

文化事业

 0.7990

邮政业0.4687

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

0.7924

教育事业

 0.4507

体育事业

 0.7888

旅游产业

 0.3887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0.7528

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

0.3886

注:根据《200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计算。

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影响力系数(指某个部门生产一个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大于1,则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实际测算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各部门中除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1.025)外,其余均小于1。可见,第三产业对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3 结论

1.由于举办奥运会,全国的奥运总支出为1801.91亿元,其中直接投入在北京的支出为1300.48亿元,由于投资乘数作用产生的引致影响为1105.40亿元,因此,举办奥运会将带动北京市本市新增GDP的总额达到2405.89亿元。带动北京市新增就业352.4万人。

2.在奥运会支出结构中,新增基础设施支出在2008年之前中累计会带来1760.79亿元收入,约占全部影响的73.2%,影响最大;奥运场(馆)设施建设支出的影响为461.33亿,占总影响的19.2,位居第二位;而运营费的影响则有183.76亿,占总影响的7.6%,影响最小。

3.从奥运会增加GDP和扩大就业这两项经济影响的年度分布情况看, 奥运支出对GDP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其中2006年达到最大值;奥运会对北京当地扩大就业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其中2005年的效果最大。

4.北京市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前向联系要强于后向联系,增加对第三产业投资的效益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通过奥运会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综合技术第三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教育等行业等前续产业,可以有效满足北京市经济建设的需求,发挥奥运经济的增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

5.第三产业中后续产业的产业关联性与金融、信息、运输等前续产业相比,仍处于很大的劣势。而且在北京奥运规划中,奥运新增直接投资中对后续产业的投入也显不足。因此,从国际经验看,奥运会经济的第三种功能——实现体育、文化、娱乐等后续产业升级的作用能否在北京得到充分发挥,还面临很大的挑战。

6.北京市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感应系数(0.8以上)明显高于旅游产业(0.39),联系到旅游产业的增加值高于文化、体育、娱乐这三个产业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产业虽然在推动其他产业和发挥自身投资带动的能力相对较强,但需求感应程度很小,从产业部门需求方,进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奥运旅游的实际作用不能夸大。

标签:;  ;  ;  ;  ;  ;  ;  ;  ;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