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庆
【摘 要】 目的 观察白虎摇头针法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取穴相同,均以电针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针刺得气后,采用白虎摇头针法,得气后,再接电针仪,对照组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得气后,再接电针仪,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视觉疼痛(VAS)评分,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白虎摇头治疗组的疗效更优。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VAS评分白虎摇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白虎摇头治疗组的疗效更优。结论 白虎摇头针法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优于捻转泻法对照组。
【关键词】 白虎摇头; 电针;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后外侧突出继发骨、关节、软组织的病理变化, 导致颈脊椎内外平衡失调, 造成颈神经根刺激和受压并形成无菌性炎症, 出现以颈、肩、上肢疼痛、麻木、无力为主的综合征。该病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对身心造成较大伤害。因此, 研究、防治颈椎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
(1)具有特征性的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且查体时发现对应体征;
(2)特色试验如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检查时可发现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征象,即在病变节段上可以找到与临床表现一致的影像学异常。①X线平片:颈椎的正位片见钩椎关节有骨刺形成。而侧位片则可发现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伴在椎体的前、后缘有骨刺形成。②CT扫描:颈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在CT中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常常表现为密度增高影,并可清楚的看到椎间孔的骨性结构。③MRI:因颈椎椎间盘中央的髓核信号要明显强于周围的纤维环,故可清晰地观察到相应的病变,显像时脊髓组织的信号多为中等强度,而在其周围的脑脊液及硬膜囊的信号则相对较低。此外,正常椎间盘的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较T1加权像明显增强,而退变后的椎间盘信号则可出现明显降低。
治疗方法
2组基础治疗均一致,常规消毒后, 选用苏州华佗医疗仪器厂出产的28 号1. 5寸一次性毫针,取穴:风池、颈椎夹脊、肩井、后溪、合谷、外关,夹脊穴向棘突方向斜刺1 寸, 风池穴向对侧鼻尖方向刺入,TDP照射灯,得气后接G6805型电针仪20分钟,选用疏密波,其频率疏波:3-5Hz,密波:50-100Hz。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针刺疗程: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周六日休息。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1.观察项目 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视觉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管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标准差表示,其统计分析方法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比率或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c2检验。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 依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有关疗效标准制订,结合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具体如下:
①临床痊愈: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不适基本消失, 肌力正常, 颈、肢体活动恢复正常,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VAS评分为0。
②显效: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不适部分消失, 无明显压痛点,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 颈、肢体功能改善, 基本能参加正常生理劳动和工作,VAS评分减少3分以上。
③有效:轻度颈、肩、背部疼痛/上肤麻木、疼痛、不适,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可疑阳性, 部分恢复工作,VAS评分减少3以上。
④无效: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不适无好转,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白虎摇头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其中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表7中的统计学分析数据提示,两组总体疗效对比,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白虎摇头治疗组的疗效更优。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虚实杂合而为病, 其本为肝肾亏虚, 标为风、寒、湿邪侵袭及淤血阻滞,同时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白虎摇头针法目的在于引动地部之气外达,虽然表面看来比较偏于泻法,在于泻下焦有余之气,但用“借用”的思想来看,也可以做到是引地部之精气补益人部或天部。凡补必有源头,泻必有出路,若非邪气,则可导之入他经以作补益;若是邪气,则可泻其外出于体,如此又应考虑出针是否按压。
目前由于针刺复式手法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其研究和继承还远远不能满足针灸临床的发展需要, 尤其有些手法濒于失传或怠失精华, 因而在掌握复式手法、继承其精华以及结合现代临床实际应用加以发扬和改进, 把古代针法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 增加可操作性上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本研究以电针疗法为基础,其缘由在于电针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并能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简约了社会成本,能够作为确切有效而客观科学的一种治疗参照标准,而紧接着,我们对治疗组加予行白虎摇头针法手法治疗。经研究后得出结果:白虎摇头针法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简便而有效,对治疗肩周炎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于临床上推广。这样才能更加易于被针灸工作者掌握和使用, 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推广针灸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廷明,刘怀清,闵苏.颈肩腰背痛非手术治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
[2]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S).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年8月.
[3]郑魁山.郑氏针灸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6.
[5]陆寿康.针刺手法百家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92.
论文作者:李晓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疗效论文; 电针论文; 针法论文; 颈椎病论文; 神经论文; 疼痛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