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论文,阶段论文,经济周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一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收缩阶段和扩张阶段。其中,波峰和波谷为经济周期的转折点,从波峰到波谷为收缩阶段,从波谷到波峰为扩张阶段。经济周期阶段是指经济位于周期的哪一个阶段。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概念是由经济周期阶段演变而形成,它表示一定时间内某一区域绝大多数经济体同时处于扩张阶段或同时处于收缩阶段的状况。如果某区域内所有经济体都是同时处于扩张阶段或同时处于收缩阶段,这代表着该区域的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非常的高;如果区域内一半经济体处于扩张阶段,一半经济体处于收缩阶段,这代表着该区域的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非常的差。
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是地区间经济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衡量了区域内各经济体处于扩张阶段或收缩阶段的一致性,它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已有的文献中,国内大多学者集中于区域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分析,例如,李莉、杨忠直(2007)[1]通过频域方法抽取各省市经济中的波动成分,然后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化趋势;赵永亮(2009)[2]首先采用HP滤波法抽取各省市经济中的波动成分,然后分析经济结构、政策差异对区域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的影响;黄玖立等(2011)[3]也是首先采用HP滤波法抽取各省市经济中的波动成分,然后对地区经济波动协同性进行分析。采用抽取经济中波动成分的方法,分析区域经济波动同步性,其不足之处在于:(1)抽取经济波动成分的方法不同,通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研究者面临如何选择模型的问题;(2)研究结果受时间序列是否平稳所影响,对原始数据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就会避免这些问题,它只需依据相关数据判定各经济体的周期转折点,并定义从波峰到波谷为收缩阶段,从波谷到波峰为扩张阶段,然后计算每一时期的同步性就可以了。鉴于此,本文依据1978~2010我国各地区的宏观经数据,首先采用“谷—谷”法划分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然后计算其同步性,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数据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由于1978~2010年我国各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地区总产出基本都是保持上升趋势,依据各地区产出总量变化划分经济周期阶段不适合。国内大多数学者都依据我国经济增长率,并采用“谷—谷”对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划分(刘树成,1996[4];施发启,2000[5];刘树成,2009[6]。因此,本文依据各地区实际产出增长率,采用“谷—谷”法划分1978~2010年我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与刘树成(1996)[4]、施发启(2000)[5]、刘树成(2009)[6]等学者采用的采用“谷—谷”法不同,本文对其做了稍微修改:如有一年产出增长率出现回落,且幅度不超过10%,该年设定为扩张年份;在经济收缩过程中,如有一年产出增长率出现回升,且幅度不超过10%,该年设定为收缩年份。表1报告了个别年份各地区经济周期阶段判别结果,为了方便,我们用1表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用0表示经济处于衰退阶段。
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是衡量某一区域内绝大多数经济体同时处于扩张阶段或收缩阶段的数量指标。关于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标,Harding and Pagan(2002)[7]构建了测算两个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周期阶段同步性的指标,而关于测算某一区域内各经济体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标的指标还没有。根据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的定义,设定=为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标,表示在第t期大多数经济体同时处于扩张阶段或收缩阶段的个数,表示整个区域内经济体的总个数,越大表示同步性越高,越小表示同步性越低,的取值范围为0.5到1之间,=0.5表示在第t期50%的经济体处于扩张阶段,50%的经济体处于收缩阶段,=1表示第t期所有经济体同时处于扩张阶段或收缩阶段。
三、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测算与结果分析
图1描述了1978~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的轨迹,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变化比较大,其中,1980年、1983年、1988年、1990年、1996年、2009年同步性非常弱,1980年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为0.5,1983年为0.567,1988年为0.533,1990年为0.567,1996年为0.6,2009年为0.5。1986年、1989年、1991年、1992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10年周期阶段的同步性非常高,数值都在0.9以上,其均值为0.943。经计算,1978~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的标准差为0.143,均值为0.773。如果将整个时期划分两阶段,经计算发现:1978~1991年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均值为0.738,标准差为0.162,1992~2010年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均值为0.798,标准差为0.125,即1992年后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在整体趋势上有所提高,幅度并不大,其同步性变化幅度也有所下降。另外,从图1中的趋势线可以直观地看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有所提高,但其幅度不大。
图1 1978~2010年中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示意图
图2 全国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示意图
图2描述了全国层面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的情况。简言之,分析整个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或收缩阶段时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的强弱。从图2中的趋势线可以明显地看到,当整个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地区间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高一些,当整个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地区间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低一些。具体计算结果显示:当整个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我国地区间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指数均值为0.821;当整个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地区间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指数均值为0.727。
图3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的状况,直观地看,东、中、西部地区周期阶段同步性在整体趋势上差不多。经计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分别为0.793、0.791、0.774,西部地区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低一些,见表2。另外,当整个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高一些,当整个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低一些,这与全国区域层面数据分析结果一样,见表2。从表2中还可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都高于全国层面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特别是东、中部地区。这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呈现出“俱乐部”特征。
图3 1978~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示意图
以上分析的主要结论大致归纳如下:(1)从整体趋势上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有所提高,但其幅度不大。(2)当整体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要高于当整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的同步性指数。(3)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呈现出“俱乐部”特征。
通常而言,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的强弱与很多因素相关:地方政府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反应;地方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国家经济政策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间经济活动关联度;地区市场化程度差异等。1978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为0.733,22个地区处于经济扩张阶段,8个地区处于经济收缩阶段,同步性也不高(见表1和图1),其原因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异大、地方政府对改革开放政策有着不同的反应等因素有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十分稳定,时常出现“过热”现象,例如,1980年、1985年、1988年、1989年、1994年、1995年我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为了治理通胀,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控项目、紧银根、压投资等。但是,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通常会对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应缓慢,相反,它们比较偏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这就导致,在国家治理经济“过热”、治理通胀、下调经济增长率的时候,地方政府表现出的行为有着较大差异,地区间的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弱。而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地方政府表现出更为一致的行为,地区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增强,图2中的分析结果正好与之相符合。另外,改革开放初期,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收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变换较为频繁,这也导致了改革开放初期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变化幅度大,随着宏观经济政策运行的合理化加强,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有所增强,其变化幅度也有所下降。
从经济理论上分析,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加强与经济市场化的提高都将会提高区域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而现实情况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地区间经济交往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等都有了大幅度提高①,但是,其结果并没有使得区域间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得到很大增强。其原因,我们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式的,市场的发育过程也是渐进式的,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上,1992年首先重点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1999年开始逐步实施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政策,这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优于西部地区。因此,1978~2010年中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在整体趋势上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见图1),并且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呈现出“俱乐部”特征(见表2)。在图1中,2009年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最低的一年,这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比较大,以及各地方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调控经济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谷—谷”法对1978~2010年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划分,并计算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其结果显示:从整体趋势上看,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有所提高,但其幅度不大;当整体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要高于当整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的同步性指数;我国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呈现出“俱乐部”特征。基于本文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改革开放至今,相同时期局部地区经济过热、局部地区经济过冷这种不协调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并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改善。(2)局部地区经济过热、局部地区经济过冷同时存在这一现象需要政府适合制定与实施区域差异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实施短期的、逆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更应该考虑区域经济周期阶段差异性去制定和执行。
注释:
①虽然个别年份可能所有下降,但是1978~2010年整体趋势上两者都是大幅度提高的。董晓宇、郝灵艳(2010)[8]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发现,1978~2007年中国市场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正在逐步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迈进。张晓晶(2004)[9]认为中国市场化程度也是逐渐提高的。Xu(2002)、桂琦寒等(2006)、柯善咨、郭素梅(2010)等都认为,各省对内开放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