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有论文,指标体系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2000年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时很重要的问题是,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判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状况,怎样算是粗放型,怎样算是集约型,怎样算是转变,怎样算是根本转变,怎样转变才算是好,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套定量的考核指标能够回答。

为了切实贯彻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针,我认为迫切需要有定量的依据来回答以下五个问题:1.国家和企业是否走集约化路子?2.走集约化路子快慢如何?3.集约化水平的高低如何?4.集约化结果是否做到高效率?5.集约化创造多少超额财富?下面我们研究提出五个考核指标,分别对上述五个问题用数量进行回答。

1.衡量判断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指标——投入弹性系数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知道过去、现在和将来走的是什么路子,是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是集约型增长方式。采用生产要素的投入弹性系数指标可进行判断。投入弹性系数指标是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投入弹性系数=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生产要素投入有五种:物力投入指能源和原材料;财力投入指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运力投入指运量和运输周转量;自然力投入指水、土地、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人力投入指各类人员。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是指这五种投入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

表1 经济增长方式的判别

投入弹性系数≥1 ≤0 1~0 〉o.5〈0.5

经济完全完全

粗放集约

粗放型集约型

增长方式粗放型 集约型

结合型 为主 为主

每一种生产要素都有自己的投入弹性系数,全部生产要素有综合的投入弹性系数。根据投入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确定是什么经济增长方式。投入弹性系数本身说明粗放增长的比例,比如投入弹性系数为0.8,这就说明有80%的经济增长是依靠增加投入取得的,是粗放型增长的。集约增长的比例等于0.2(=1-投入弹性系数),也就是说有20%的经济增长是依靠提高投入经济效率取得的,属集约型增长。下表是根据投入弹性系数大小判断走的什么增长路子。

由此可见,要走集约化增长路子,必须使资金、劳力、能源原材料、运力、土地和水等单项投入数量的增长率或综合投入数量的增长率小于经济增长率,不能同步增长,更不能超前增长。这就制约了国家和企业的行为,不是贷款越多越好,各种投入越多越好。如果做不到这一条,那么就谈不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全国为例,改革开放前(1954—1978),全国能源投入弹性系数为1.74,属完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后(1978—1994),全国能源投入弹性系数为0.499,属集约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 这是很大的转变。全国钢材投入弹性系数,改革开放前为1.89,改革开放后为0.9,从完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粗放集约结合型经济增长方式。全国货运量投入弹性系数,改革开放前为1.26,属完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后为0.58,属粗放集约结合型经济增长方式。全国劳动力投入弹性系数,改革开放前为0.46;改革开放为0.31,均属集约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全国综合投入弹性系数,改革开放前为1.44,改革开放后为0.8, 从完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粗放集约综合型经济增长方式。

2.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速度快慢的指标——增效率或节约率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是要求生产要素投入得到优化配置,使生产要素投入经济效率提高,或者说生产要素投入系数降低,因此投入经济效率提高的速度或投入系数降低的速度,也就代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增效率指标是指投入经济效率提高的程度或速度。比如每吨标煤能源创造2000元,提高到2500元,能源经济效率提高25%,增效率为25%。节约率指标是指每种生产要素投入系数降低的程度或速度。比如每万元增加值消耗能源5吨标煤,降低到4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0%,节约率为20%,这两个指标都可以直接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增效率和节约率为正数是向集约化转变,为负数是向粗放化转变。比如,以能源为例,1978年全国能源投入系数为14.83吨标煤/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994年降低到7.52吨标煤/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节约率为4.2%,这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 能源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平均每年百分之四点二。“九五”规划中要求每年节约率为5%, 这就说明能源生产要素的配置还要走集约化路子,能源的集约化水平每年要提高5 %(相当于能源弹性系数为0.33)。这个转变速度是相当快的。

3.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什么程度的指标——投入经济效率或投入系数

经济增长方式要得到根本转变,并不看现在是什么增长方式,也不看现在转变速度的大小,而要看现在的集约化水平达到什么程度。要衡量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转变到什么程度,什么水平,可以采用投入经济效率或投入系数两个指标中的一个。

投入经济效率是指单位数量投入所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增加值数量;投入系数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或增加值所需要投入的数量。两者是互为倒数关系。投入经济效率或投入系数的高低能够说明集约化水平的高低。投入经济效率高,投入系数低,说明集约化水平高,反之,集约化水平就低。到底多少才算高,多少才算低,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比较标准,从全国范围看,这个标准就是国内平均先进水平;从国际范围看,是国际平均先进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生产要素投入经济效率有很大提高,投入系数有很大降低,但同国际平均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的差一倍二倍,有的差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例如,1990年,劳动生产率,美国是我国的36.5倍,日本是40.8倍,德国是45.9倍,法国是45.2倍,英国是3 1.倍;能源经济效率,美国是我国的3倍,日本是8.8倍,德国是6.8倍,法国是7.8倍,英国是5倍(见表2)。

表2 1990 年中国和主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效率比较

国别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国内生产总值

10508

54234 4257350 24034

639395439

(亿本币)(17681)

国内生产总值7006

5423431676 16130

12464

10460

(折亿美元)

(11787)

就业人数 55329

11734 6128

277421762668

(万人)

能源投入量 96934 25046649590 32947

22090

28816

(万吨标煤)

化肥投入量 18032311 — 339 362 —

(万吨)

钢投入量6635889011033

384417001901

(万吨)

硫酸投入量 11533928 689403 419 —

(万吨)

水泥投入量 209717094 8444

304326511432

(万吨)

劳动生产率 1266

4622051690 58147

57279

39205

(美元/吨) (1)(36.5)

(40.8) (45.2) (45.2)

(31)

能源经济效率723 2165 6388

48955642

3630

(美元/吨) (1) (3.0)(8.8) (6.8)

(7.8) (5.0)

化肥经济效率

38857

234678 —

475811 344309—

(美元/吨) (1) (6.0) —

(12.2)

(8.9)—

钢经济效率 105596100628710 41961

73318 55024

(美元/吨) (1) (5.8)(2.7) (4.0)

(6.9) (5.2)

硫酸经济效率

60763

138070

459739 400248 297470—

(美元/吨) (1) (2.3)(7.6) (6.6)

(4.9)—

水泥经济效率3340

7645037513 5300747016

73.045

(美元/吨) (1) (22.9)

(11.2) (15.9) (14.1) (21.9)

注:

(1)就业人员系1989年统计数

(2)化肥、钢、硫酸、水泥因无消费量资料,采用生产量;

(3)英国钢和水泥系1987年统计数;

(4)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括号内为现价,括号外为1980 年不变价;折成美元采用1980年汇率;如果采用当年汇率各种效率指标更低。

因此,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全国完成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所花的时间远比完成经济体制根本性转变所花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如果说第一个根本性转变大约需要10—15年时间的话,那么第二个转变大约需要一倍以上的时间。对于全国企业来说,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率先实行根本性转变,然后带动全国企业逐步实行根本性转变。

4.衡量判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果好坏的指标——“多快好省综合优化”配置资源“综合指数”

这是从产量和销售收入“多”少,建设速度、生产速度和流动资金周转率的“快”慢,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好”坏,以及投资和成本的“省”不省等四个方面,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指数70(含70)以上为高效率型,50(含50)以上为一般效率型, 50以下为低效率型。燕化3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经我们测算, “多快好省综合优化”配置资源“综合指数”为93,属高效率型。

5.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多少财富指标——“多快好省综合优化”配置资源“超额经济效益”

这是指“多”“快”“好”“省”四方面带来超额经济效益的总和。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做到“快”,但不能做到“省”;有的能做到“省”,但不能做到“多”和“好”。超额经济效益这个指标能够综合这入方面带来超额经济效益的多少,最后得到综合的超额经济效益的数量,这个数量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得到的好处。根据这个好处的多少,我们建议国家允许企业从上交税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基金和发展基金来鼓励企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去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五个指标,每个指标能够定量回答有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问题,因此每个指标都有自己的用途,它们之间不能互相取代。但是这五个指标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特别是前三个指标存在着固定的数量关系。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指标的数量,其他二个指标的数量就不能任意决定,而由公式决定了。因此,只要对其中一个指标进行宏观调控和自我控制,其他两个指标也就相应得到宏观调控和自我控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道德决定对其中一个指标的数量进行控制,其他二个指标也就可以控制。投入弹性系数的指标或许可做为首选指标,但选择投入弹性系数的大小时,要考虑节约率的大小;节约率的大小要考虑现在投入系数的大小。因此,这三个指标互为因果,要综合考虑,多次衡量,才能制订出合适的“九五”规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和2010年的努力目标。当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有技术改造、人力资本、科技进步等各项措施,也要有资金投入,但是这个资金投入的报酬率应该是高的。

标签:;  ;  ;  ;  ;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