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论文_杨康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论文_杨康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高职院校必须深入学习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理念,把握新时期高职教师的管理原则及具体措施,真正将高职教师的教育与社会需求做到密切结合,建立高职教师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帮助高职教师实现教学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方案;实践创新

引言:

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强调“学而优则仕”,而重视实践技能的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有着极大的差别,不能被社会同等看待。国家应当明确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出台必要的政策规范高职教育发展,社会应以包容态度对待高职院校毕业学生,高职院校也应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了解社会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用人专业和需求,而不是盲目跟风,一味地开设“高大上”专业,组建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过硬“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的管理是流于形式的浅层次管理

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借助于既定规章制度这些流于形式的程序来进行约束管理。但这些管理模式仅是正常教学的最基本保障,离专业化、高效化的管理方式相距甚远。主要原因在于:其一、规章制度的管理流于表层,对授课内容、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把控作用十分有限;其二,僵硬的制度抑制了授课方式的革新。用规章制度进行约束,教师教学就会因束缚于条条框框,进行小心翼翼“不越雷池”的死板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其三,这种约束还有可能降低老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的思维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过紧的束缚会影响积极进取的意识。

1.2高职院校的管理是低层次的制约式管理

教育管理都是为提升老师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益而服务的,管理的方式只是一种手段,这也就决定了教育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如今高职院校的管理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并不是为了教学科研和学习创新,主题跑偏就决定了其管理层次的低下。也有一部分高校意识到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学术的学习能力极大可能受阻于僵硬的管理模式,因此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但由于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微小的改进收获甚微。

2高职院校改革方案

2.1课堂改革

高职教学的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应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现有课堂普遍存在机械、呆板、沉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导,知识点讲解以就业为导向,改变传统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多样式的教育教学,大胆处理教材,取其精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勇于投入到课堂之中。高职课程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课程效果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自己动手动脑操练,从而训练学生的能力。

2.2政行企校联动

高职院校更应突出其实用性特点,走出校门的学生应具有一技之长,可以妥善处理并应对本专业常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以外,更要注重国家、行业、企业新动态,把最前沿的信息资讯带进课堂,让学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引导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合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实践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喜欢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虽然达到半数以上甚至更多,但受实训场地、设备、人员的制约,不能严格执行,由于缺少实践教学,一些行业或是国家级比赛也无法参加,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品牌建设。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真正将实践教学应用到学科中,以期能够以赛带练,以练促教,以教促改。

3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创新措施

3.1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监测评估,继续深化由教学服务中心、督导、各二级学院和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包括教学督导二级管理机制、教学督导例会制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一方面,需要从教学决策、教学执行与保障、教学评估监控、信息反馈四个层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首先,高职院校应该聘请行业专家、第三方职业机构组成独立的教育质量监督委员会,积极为高职院校的定位与目标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决策。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教学指挥、教学管理、宣传教育、教学保障等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执行与保障措施,确保教学执行与保障。再次,高职院校的各二级学院、一线教育骨干老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估监督,保障在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班风、校风、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教学评估监督。最后,高职院校的各专业学生应该加强信息反馈,积极向院方领导、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教师反馈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协助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质量管理理念,认真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专业综合评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校内自我评估,通过查看教学资料、听课说课、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走近教师,深入课堂、教研室、实训基地等教学一线,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查找不足,及时分析教情、学情,切实解决共性或重点问题。

3.2明确教育教学管理的分年级侧重点

根据高职院校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高职院校制定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重点,组织高职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刚入学是学生角色转变期,需要加强教学目标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的管理。在第一学年,高职学生刚刚接触高职教育,他们对于角色转变和教学定位都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高职院校采取实时监督与及时反馈相结合的质量监控措施,需要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量化目标教育标准和日常行为教育细则,指导高职教师依据管理制度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入学一年后是学生全面发展期,重点加强专业技能教学和职业素养教育的管理。在第二学年,高职院校应该指导高职教师侧重加强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转化到监测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管理层面上来,强化学风、班风、校风建设等质量监督工作,督促高职教师开展相关的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保证高职教师能够积极落实各项职业素养的培养措施。毕业季的学生处于择业就业期,重点应加强实习实训培训和就业前培训的管理。在第三学年,高职院校应该指导教师侧重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而高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该转化到考评结果与考评对象利益相挂钩的管理层面,量化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教育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学生的各项就业教育考评和岗位实习考评。

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改革的大背景是创新,高职院校要想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势必要进行改革,必须从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努力进行改革,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创新性氛围,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漪.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101-105.

[2]李玉梅.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14):38-40.

[3]毛玲玲.创新教育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4):54-57.

[4]唐东存.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66-68.

论文作者:杨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论文_杨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