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两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构想_农民论文

农村两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构想_农民论文

协调发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农村论文,两个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一系列紧迫问题,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极其关注的大事”。同样,为确保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认真研究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很有必要。

一、用党的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统一农村干群的思想和行动,做到“三个到位”

当前,从总体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部分农民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与农村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存在。封建迷信、宗族势力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民群众国家、集体观念淡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模糊不清,等等,都直接制约着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农村干部只注重抓经济发展,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认为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而然地会上去;还有少数农村干部群众目光短浅,只顾见钱眼开,放松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摆上党政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农村各级干部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要以《决议》精神为指针,从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方针和驾驭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抓好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自觉性,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向。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好抓物质文明与抓精神文明的关系,以高度的物质文明为基础,不断促进精神文明上新水平;以高度精神文明为保证,不断促进物质文明向前发展。二是领导力量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专门队伍,努力提高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组织网络的作用;要有领导专门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两个文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证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地发展。三是表率作用到位。党政“一把手”要身教重于言教,起表率作用,还要总揽全局,在集体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对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负总责,做到作计划、搞检查、总结经验树典型、加大投入搞建设等,都有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容,并付诸实施,常抓不懈。这样,才能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政协调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二、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建设好“四支队伍”

《决议》指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民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目标,着力建设好“四支队伍”。一是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不断加强农村广播电视、文艺宣传、宣传报道、党课教员等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强大的有力的、具有农村特色的能适应农村工作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并紧紧依靠这支队伍,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学理论、学党章、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科学、学法律,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向农民深入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基本方针政策,用政策的力量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农民爱党、爱国、爱集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自已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二是农村科技工作队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农村“双基”教育,把农树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中青年的脱盲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农村科技教育的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科技兴农的意识;广泛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农村科协和农科协和农技站的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有效地推广科研成果,努力培育更多的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三是文明示范工作队伍。在农村两个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包括新风户、文明户、文明村、小康示范村、文明集镇、文明乡镇企业等),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时,运用舆论监督和社会的力量,不断促进农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下大气力逼制封建迷信、宗族强性、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在农村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杜会秩序及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四是普法数育工作队伍。面对当前学法、知法人员少的状况,必须重视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经常向农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懂得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农民群众在法律范围之内约束自己、制止不文明的言行,在农村形成“讲文明,树新风”,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杜会风尚。

三、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纳入协调发展的轨道,强化“五个保障体系”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作后盾。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体系。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能否协调发展,关键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践证明,乡村有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党的领导班子,农村各项工作都能蓬勃开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就有根本的组织保证。在抓好其他组织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民兵、妇文和治保等群众组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基层组织在抓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整体功能,形成抓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物质保障体系。《决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把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从各地实际出发,依靠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企业,使乡村企业真正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主要来源,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三是强化城区共建保障体系。农村和城区紧密相联,相互促进。抓好城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对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城区党政机关和部门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搞好农村扶贫工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入开展厂乡共建、军(警)民共建活动,丰富共建的内容,使共建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城区工商、税务、金融、供销、公安、卫生等窗口行业及其农村的基层站所,要热情为农民提供文明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使农民群众深感党和政府的温暖,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四是强化法律保障体系。计划生育、节约土地是我国两项基本国策,是富民强国的战略性措施,只有把计划生育、节约土地纳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提高、农村社会的稳定就有了一定的保障。搞好计划生育和节约土地的教育管理,不仅要依靠法律手段,面且要坚持正面教育,做到思想教育、经济惩罚和法律手段三结合,使这两项基本国策得到较好的落实,从而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五是强化制度保障体系。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还必须有比较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要在已经建立的各项创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把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工作作为考核乡村干部工作政绩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政绩突出的应予表彰奖励,直至提拔重用;对老是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应予通报批评,直至降职使用(即不换思想换班子)。这样,赏罚分明,就能较好地形成党政领导重视、群众积极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四、以解决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营造“六个环境”

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要以解决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从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看,重点是要营造好六个良好环境。

一要逐渐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但是,这种自发性的改房建房行为,出现了许多乱占耕地、乱建房的现象,影响了村容村貌,浪费了大量可耕地。对此,各级党政组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农村建房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正确引导。对农民的改房建 房,既要积极支持,又要纳入统一规划的轨道,逐步使农民住房既整洁又美观,既舒适又实用,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

二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集镇和交通环境。农村集镇是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有幅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镇的硬件建设。要舍得投入,增加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农村集镇建设应给予政策倾斜,尽抉改变农村集镇的落后面貌,使农村集镇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心。同时,要加大农村道路建设的力度,逐步硬化路面,形成乡乡、村村通公路的交通网络,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要逐步治理农村脏乱差的卫生环境。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农民不讲卫生的习惯难以改变。一些农民的厨房、猪牛栏混在一间房内;一些村庄周围猪粪随地乱堆,水沟不流水,阴沟臭气冲天,农民饮水很不符合卫生标准,等等。这些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直接影响农民的身心健康,影响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下大决心彻底改变。一方面要广泛深入地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农民中形成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要进行集中整治,将农村的厕所、猪牛栏、食用水井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改建,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栽树种花,引导农民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美化绿化居住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四要综合治理农村的社会治安环境。各级党政组织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稳定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严禁封建迷信、宗族派性、盲目信教、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蔓延,从根本上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五要营造良好的宣传文化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民生活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切实把农村的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搞好,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占领农民的思想业余生活阵地,让广大农民在广播电视宣传中,受到教育,了解形势,较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阅读报刊和书籍中,了解信息,促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参与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中,充实精神生活,陶冶人的精神情操。

六要营造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要从优化社会细胞入手,以“家”为阵地,以创建“五好文明家庭”为载体优化家庭环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在教育子女、抵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特殊作用,以长辈、父母洁身自好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晚辈和子女健康成长。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为推进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全面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标签:;  ;  ;  ;  

农村两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构想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