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低碳理念下的开发区城市规划论文_周文

试析低碳理念下的开发区城市规划论文_周文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居多层公寓建设中心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列入国家重要战略。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结合我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各控规单元用地布局,将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着重从区域整体空间、潜在用地整理和新兴产业布局三方面对我区城市规划进行分析阐述。

一、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的主要内涵

(一)转变城市原有的发展方式

产业是城市经济构成的关键因素,而由于产业结构体系与产业发展模式的不同,直接导致对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有明显差异。目前,我国70%的终端能源消费来自于工业,工业、建筑和交通的能耗比例约为7:2:1。城市能源消耗主要在城市产业,工业部门的高能耗、高排放会对城市环境质量直接造成影响。低碳理念城市规划内涵之一首先就是改变现有发展方式,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国际化、行业结构链条化、技术结构信息化、空间组织集群化;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外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内外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四是坚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物流、商贸、金融、房地产、信息和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要素的地理分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空间地域的投影。城市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优化唇齿相依,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布局调整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产业集群要素的集聚与分离是城市空间形态构成的基本因素,通常产业结构转型直接影响相关企业的选址与布局,进而影响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结构;二是城市空间结构支撑和限制产业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形成既有骨架,产业只能在成型的路网、原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既定的区位内发展;三是城市空间的拓展,有助于城市向簇团组团化布局,同时也有助形成多功能、错位发展的不同组团单元,还为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潜在用地;四是城市的资源、环境等自然资源承载力将对产业空间构成限制。因此,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还需要产业布局优化与城市空间结构做到相协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我区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背景及产业布局分析

针对我区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表现为:二、三产业发展失衡,工业中传统产业占比偏高,高技术产业以加工装配为主,大型龙头骨干企业较少,名优新特产品少;产业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以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在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产业集群优势还未形成,生产企业与供应、销售、协作与服务配套企业未能结成网络,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带动效应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等。二是用地布局条块分割明显,体现在高教园区以教育科研为主,中心区以商业金融、办公居住为主;元成、元成东单元、开发区四单元以工业为主;沿江地块以居住为主,主要汇集大型居住楼盘;于是出现工业用地穿插于居住、商业用地之间,相关配套设施用地比例偏少,不同组团之间核心凝聚力欠佳。还有,根据规划现状我区建成区范围内,工业用地已趋饱和,可开发用地十分有限,江北区块除出口加工区尚有70公顷产业用地,元成东、大学城北单元还有零星产业用地之外,已无新的产业用地。

(二)控规单元的梳理与分析

通过对我区14个控规单元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区用地在德胜路以南区块发展规划较快,并且已有了一定规模。中心区、中沙单元以商业金融办公为主,工业区块以发展产业为主,高教园区以教育科研为主,沿江单元、七格以居住为主,与开发区接壤地带有局部工业;德胜路以北区块的元成、元成东以发展工业为主,元成西片区、松合、大学城北三单元发展相对滞后。同时,我区还有一定量的土地还未开发,后续潜在用地主要分布在松合、元成单元西片区,其他单元用地基本利用完毕,只剩少量零星用地。结合用地规划,松合单元东侧规划500KV高压走廊,北侧为乔司农场、西侧为物流用地,较适合安排为产业用地;元成单元纬三路以北部分,东侧为现状高压走廊和北部工业区、西侧规划500KV高压走廊、北侧为乔司农场,较适合用作产业用地。另外,元成东单元工业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与松合、元成单元联动发展,可起推动促进作用。

三、基于低碳理念优化我区城市规划优化的路径

(一)规划方法与原则

城市规划主要以资源环境条件为基础,通过对区位交通、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的调研分析,实施土地配置开发。对此,我区低碳城市规划,需要从区域空间、产业布局及用地整理三个层面着手,其中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总体空间格局,这需要对全区空间格局进行优化;二是城市产业拓展,这主要是提升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单元的格局优化,这主要基于原有产业基础,重新实施空间开发利用。以上三个方面都需要对原有资源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切实制定适宜的产业和城市发展战略。

(二)低碳规划实现的思路方案

1、用地推算与置换

根据《杭州市下沙城分区规划》,我区远期(2020年)预测人口60万;而《杭州市下沙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预测我区2010年为50万人,2020年为70-80万人。战略规划的人口数据含括九堡和乔司,其中九堡和乔司人口占总人口28.96%,而本文研究范围不包括九堡和乔司。据此推算,我区至2020年规划区域可承载60万人口,大学城18万人口包括在内。根据数据推算(总人口=住宅总建筑面积/户均建筑×户均人口),按我区现有各单位控规数据的统计,我区可容纳人口786699人(总住宅建筑面积为2199.25万平方米),这个数据比杭州市总体规划预测我区至2020年规划的60万人口多出186699人。照此数据,若是按照原有控规进行城市建设,届时会形成住房空置率高或是城市居住规模过大的问题,这显然不符合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因此,我区需要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用地进行布局调整,用好用足每宗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界定用地性质,保证城市及产业的低碳发展。

2、用地规划布局与挖掘优化

根据我区现用地布局规划,主要为“一轴、两片、一带、一核”的格局。“一轴”,以金沙大道为主轴,以发展商业金融、办公居住和教育科研为主;“两片”,南北两片以发展工业为主,北面为元成、元成东、松合组成的工业区块,南面为开发区四单元组成的工业园区;“一带”,指沿江地带,以发展居住为主,汇集多家大型居住楼盘;“一核”,以中心区、中沙为核心,今后将发展为集商务办公金融为一体的服务中心。结合我区现在用地规划,通过以上对空间布局及控规单元的盘点分析,目前我区土地后续供应可从存量用地的升级更新与增量用地的后续补给两方面入手。

3、新兴产业用地规划思路

着手新兴产业远期低碳规划,对于松合、元成、元成东挖掘到的潜在产业用地可发展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采购产业,打造生物医药平台及示范园、汽车零部件采购平台及示范园。思路一,可实施在元成东区块的生物医药产业专项规划,另外江北区块市政基础设施也可在潜在用地内发展。一方面,生物医药企业有入驻,同时基础设施完备、潜力用地已挖掘出来,在本地块内可形成以研发为主的生物医药园,搭建生物医药平台,促进产业链各企业互惠共生。还有,汽车零部件采购也可在此地块内设立平台,以便为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提供对接平台,与前进工业园区的汽车产业形成错位发展;思路二,在新增的产业用地内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形成生物医药平台及示范园、新能源新材料平台及示范园,新能源新材料在我区尚处起步阶段,目前以光伏太阳能产业主,主要有天裕光能、龙炎科技、龙驰幕墙三家企业,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前景广阔,代表我国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若在此地块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平台及示范园,对于我区产业的优化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结语

据上述思路,先行开发元成单元西片区聋哑学校南面的三块已农转用约13公顷用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启动区块;与此同时充分考虑与单元后续用地的同步调整问题,整合区块内原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企业,引进汽车零部件采购等企业,以构建平台为理念,形成以“四优四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创建以政府主导信息技术平台,以企业整合衔接的新型产业园区,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考虑产业用地与周边用地的协调与可匹性问题,确保开发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周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试析低碳理念下的开发区城市规划论文_周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