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训练疲劳特征分析与研究
□ 卜媛媛(鞍山市军事体育学校 辽宁 鞍山 114003)
摘要: 在游泳训练的过程中,随着次数的增加和训练强度的提升,受训者身体出现疲劳体征不可避免。为了让游泳训练员能够迅速恢复体能,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需要明晰游泳训练疲劳特征,根据疲劳原因和疲劳部位,采取科学、全面、有效的恢复措施,保证游泳训练工作顺利进行。本文以此为视角,阐述了游泳训练疲劳出现的特征,分析了游泳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以及应用恢复活动的作用,最后重点针对游泳疲劳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恢复方法,旨在为合理开展游泳训练活动提供些许借鉴或助力。
关键词: 游泳训练 疲劳特征 恢复方法
随着游泳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游泳运动员训练日趋科学化。正所谓体育运动没有任何捷径而言,面对大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不能够及时、科学地恢复,将会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严重影响训练质量,甚至会对运动员生涯产生致命的威胁。体育科技和康复研究的发展,医务监督手段不断向多样化发展,诊断技术和恢复技术也与时俱进,通过准确地分析与判断,力争把疲劳扼杀在摇篮当中成为时下研究的焦点。这就需要深入掌握游泳训练疲劳的显著特点,明确人体内部环境平衡状态的失衡表现,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手段,确保可行性的恢复措施取得优质的效果。
在李克强总理的带动下,全国已经掀起了创客教育的热潮。当创客教育走上讲台时,我们要做的是抓住机遇,合理设计,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形象、多样化的创客互动,使其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另外,在开展创客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创客”,设计新颖的生物课堂文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游泳训练疲劳的影响因素
游泳训练中运动员产生运动性疲劳属于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对于机体运动能力和运动状态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影响。一般情况下,运动疲劳的出现与物质能量无法及时供应和能量的过度消耗有直接关系。一旦出现上述现象,肌球蛋白中ATP活性会随之降低,钙离子浓度不断减小,肌肉组织受脑部神经保护性抑制作用的影响,放松和收缩能力会持续弱化。根据游泳运动的特点以及运动性疲劳的特征,出现游泳训练疲劳主要表现出如下的变化趋势:首先,由于游泳属于水中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要比同等状态下陆地上高出四倍左右。长时间的训练或不科学的练习,都会导致运动员机体内稳态环境失衡,四肢会产生无力和酸痛等现象,运动员的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各器官组织、呼吸、人体代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尤其是血糖浓度降低导致机体缺氧,进而造成机体出现疲劳症状。
其次,出现训练疲劳之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不同运动能力因素对于运动疲劳的产生会带来差异化的影响。柔韧性、耐力、力量、体能等基础素质相对较差的运动员,更容易出现运动疲劳。而意志品质强大的运动员,会有效调节脑皮层细胞的兴奋感,降低机体的疲劳感。
最后,人文环境、设施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等游泳训练环境都会对影响训练疲劳,尤其对生理和心理产生作用。出现运动性疲劳后,肌肉会发生酸痛、肿胀等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主项训练比较集中、未科学安排训练强度、陆上力量训练不合适,进而影响运动积极性和自信心。
2、游泳训练的疲劳产生机制分析
2.1、产生机制
睡眠恢复作为最简洁和最有效的方法,能够让队员得到针对性的体能恢复。基于此,教练员要让队员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好个人的作息时间,营造高质量的睡眠空间。根据训练强度,调整作息时间。避免对睡眠不利的事情发生,力争睡眠时间充足,确保休息后队员能够精力充沛。
2.2、产生原因
采取有效的疲劳恢复手段和对策,能够让游泳运动员得到充分高效的休息,这是一味提升运动负荷和加大训练强度所无法企及的目标。通过日积月累的恢复—训练—再恢复,队员在产生运动性记忆的同时,可以优化竞技状态重新获得运动能力,使得运动状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过度的训练不仅会让运动员产生身心的负担,引发一系列压力和不自信,还会导致过度的运动性损伤,这是极为不负责的训练模式和机制。为此应该根据队员的疲劳特征,制定科学的恢复训练手段,确保提升运动员的心理和身心状态。
3、游泳训练应用疲劳恢复手段的作用
3.1、优化竞技状态
游泳训练出现疲劳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可能性。一方面,游泳运动员在陆上进行力量训练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不完善、不合理所导致。例如训练强度不科学,数量与运动员承受能力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运动员肌肉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另一方面,游泳运动需要科学的训练强度已与保障,一旦出现疲劳后,需要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让运动员尽快恢复,如果强度安排缺乏科学性,而且恢复手段缺乏针对性,势必会加剧疲劳性受损的程度,最终对日后生活和训练带来影响。最后,过于集中的主项训练也会导致疲劳现象的出现,尤其是相应的肌肉群无法及时的放松和舒缓,久而久之疲劳现象就会出现。
游泳教练应该明晰队员的身体特征及实际身体素质,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规划训练时间密度,做好训练数量和间隔时间的把控与监管,确保运动员日常训练密度与自身体能保持一致。采取因人而异的原则,此时不可一视同仁。其中身体素质一般的队员要减少训练时间并适当让其休息,而身体素质相对好的队员可以有选择地降低恢复疲劳难度。由于游泳运动员耗氧量极高,缺乏氧气后乳酸堆积在所难免。在训练中应该提升身体通气量,减少肺部的呼吸频率,及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放松练习,确保疲劳体征不在队员体内过久停留。最后,在密集训练之后,降低脉搏次数,原地做深呼吸调整,做好放松次数的设计。尤其是密集训练之后,最好结合应用长距离、低强度匀速游,消除乳酸并缓解肌肉酸痛感。
3.2、提高竞技成绩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来转变思想认识。全社会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老龄化。树立生命历程新理念,认识并适应老年期;树立独立自强新理念,独立是第一原则,自立是核心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新理念,拓展生命广度;树立主动参与新理念,激发参与活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树立积极养老新理念,拥有养老的追求、梦想和规划;树立科学养生新理念,关注精神和心理健康;树立宜居环境新理念,建设老年宜居环境,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树立临终关怀新理念,既要优生,也要优逝。
一般以村集体干部(比如村支书)或村能人牵头,成立村民俗旅游合作社,有闲置宅出租但是又不便自己打理(或者没有能力自己打理)的村民自愿加入合作社,与合作社签订了托管协议书,合作社对入社的房屋统一经营管理。托管期间,房屋卫生、旅游接待、日常看护等均由合作社负责,村民拿出游客住宿费用的一定百分比(比如20%)作为托管费,支付给合作社。这种形式既统筹利用了房屋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这种模式在北京市密云区司马台村、穆家峪镇、陕西咸阳袁家村比较常见。
4、恢复游泳疲劳的方法和对策研究
4.1、提升训练科学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数学文化通过其内涵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道德和社会生活。人类用这种正能量思维拓宽视野,加强科学人文精神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相关数学史,让学生感受数学理性精神,更好地将数学与人文融合,使数学课不再枯燥,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例如在介绍极限概念时,可介绍我国古代《庄子》一书中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把极限的动态过程及其归宿描写得十分透彻传神。将数学史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可使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运动疲劳出现后会刺激队员的神经和技能体系,为此要将恢复活动与标准的训练强度完美融合,坚持以运动员长远发展为原则,助其获得超量恢复,扎实稳固地形成运动记忆,全方位提高游泳竞技水平和成绩。
4.2、睡眠恢复
堵塞说认为游泳训练的疲劳产生与肌组织堆积有关,这些产物的主要成分为乳酸。游泳运动员经过超量或大强度的训练后,乳酸会分解并产生H+,致使磷酸果糖激酶受到影响,降低了ATP的再合成速度,并阻比了肌肉收缩。肌肉收缩能力受到影响之后,疲劳现象必然会发生;能源衰竭说认为运动过程人体消耗大量消耗,血糖浓度和CP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身体机能无法持长久维持运动状态,从而引发身体疲劳的产生。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大脑神经细胞在训练过程中较为兴奋,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消耗累计,为了保护进一步的消耗,就会发生疲劳保护性抵制现象;内环境稳定失调学说认为引发疲劳现象与高乳酸浓度有关,由于血液中PH的降低,血浆渗透压随着离子浓度和细胞外液水分的变化,致使出现不同种类的疲劳;中枢神经递质失衡学说认为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能够促进保护性抑制,进而使得神经递质紊乱和能量供应出现变化,长时间受到刺激中枢神经递质无法维持足够冲动,进而导致引导性疲劳;此外自由基紊乱学说认为持续性运动后,自由基消耗数量和生成不对等,再生后其所具有的显著特征为强烈氧化性,对于人体细胞和组织产生了强烈的破坏性,进而引发人体机能的失衡;突变学说认为不同运动强度过程后,人体神经肌肉活动性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都会随之下降,能量物质消耗在进程中也会急剧下降,引发机体细胞突变。
4.3、训练恢复
在训练的全程中,需要做好边训练边恢复体能。此时应该确保运动张弛有度,将恢复身体机能和可以实行的休息有机结合,合理把控训练时间的紧凑程度和训练的强度。让队员树立清晰的认知,在训练中与教练的安排保持同步,按照所安排的节点和时间进行训练。经过高强度训练之后,在休息的同时,根据不同身体素质的运动员安排与之对应的恢复策略。这就要求教练明晰运动员的自身体能特征以及训练疲劳特点,既保证运动强度,深度刺激队员运动潜能,又要避免运动员过度劳累。经上所述,乳酸是造成肌肉酸痛疲劳的主要原因,要想身体恢复状态,必须要从乳酸的消除着手,使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例如选取水中漫游的方式,进而在短时间内让队员体内乳酸可以及时消除,达到恢复体能的效果。
4.4、训练后恢复
运动训练之后进行疲劳恢复极为重要。首先可以采取沐浴、桑拿、温泉、淋浴和热敷等物理恢复法,可以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并得到充分休息。这种水疗的方式可以改善肌肉僵硬和酸痛,放松缓解紧绷的神经肌肉。其次可以使用按摩恢复法。在游泳训练或比赛后采取按摩、针灸等方式,也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人体器官与肌肉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放松,一来可以防止运动出现抽筋、拉伤,二来能够起到恢复身体素质的作用。此外还需要结合使用营养供给恢复方法,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蛋白质,为运动员搭配健康饮食,使得运动员身体各项指标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为此膳食搭配很关键。尤其针对训练过程中的能过度消耗,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及时将肉、蛋、果、蔬进行有效补充。
4.5、心理学恢复手段
心理学恢复手段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恢复方法包括心理调节、放松训练、催眠暗示、呼吸调试,采取渐进的完全放松,使得交感神经活动随之降低。例如采取双臂自然仲直、双腿仲直、仰卧位的方法,坚持使用呼吸调节法,使得身体倍感清爽。此外采取医学恢复方法也是经常使用的手段。我国中医学举世闻名,通过中药调理,可以稳定运动员的中枢神经,帮助队员身体机能快速恢复。例如选用阿胶、冬虫夏草和枸杞等中药,不仅利于人体吸收,还能避免贫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强化自身运动能力。
总之,高强度游泳训练之后,出现疲劳现象较为普遍,轻者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运动技能,甚至会对动员的身体状况和长远发展产生不可逆转的威胁。基于此,应该加大疲劳恢复的重视,必须放在首要位置,采取有效训练疲劳恢复途径和手段,大幅度提升训练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恢复治疗缓解训练疲劳,采取心理暗示调节、按摩缓解疲劳、补充营养物质、放松训练活动等方式,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最终为运动员跳水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冉孟富.游泳运动员训练负荷及训练疲劳生化指标监控[J].体育时空,2017(19).
[2]周漩.放松游对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疲劳恢复的影响研究[J].体育 时空,2017(13).
[3]孙茗芳,牛威.游泳训练的疲劳恢复新探索[J].大家健康旬刊,2016(2).
[4]李妍静,刘挥.游泳训练中疲劳的恢复方法探讨[J].高考,2017(18).
[5]赵锋.游泳训练疲劳的特点与恢复[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
[6]周丽平.对游泳训练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5).
[7]彭建才,陈峰.游泳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分析与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2011(3).
[8]唐利阳.关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恢复的研究[J].当代 体育 科技,2015(27).
[9]杨杰.游泳训练促进学员身体机能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2).
中图分类号: G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11-214-2-LXY
标签:游泳训练论文; 疲劳特征论文; 恢复方法论文; 鞍山市军事体育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