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音 濉溪县医院内二科 安徽 濉溪 2351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在慢阻肺气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阻肺气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28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后对肺气肿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5.0%,对照组为6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程序应用于慢阻肺气肿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阻肺气肿 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
慢阻肺气肿是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肺泡管等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囊腔的持久膨胀、扩大伴气腔壁结构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气促、呼吸困难,并伴有疲乏纳差、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1]。慢阻肺气肿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病情反复,患者往往于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缓解期回归家庭。开展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减少发病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2]。本文采用护理程序对慢阻肺气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慢阻肺气肿患者,经临床症状、X线检查确诊为慢阻肺气肿,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9-80岁,平均(56.4±11.8)岁,病程1-20年,平均(8±2.3)年,原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3例,支气管哮喘17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7-81岁,平均(55.9±10.3)岁,病程1-19年,平均(81.7±0.9)年,原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18例,支气管哮喘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原发疾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法,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常规介绍住院须知、病区环境,护理过程中就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包括评估、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四个环节。评估: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背景及家庭资料,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进行整理、归纳,评估不同层次患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校需求等,以便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健康教育目标,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了解,如病因、发病机制、危害、生活习惯中的诱发因素、治疗方法、药物作用及副作用等,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坚持适宜的活动及正确的呼吸功能锻炼等;并根据患者的学校能力、学习需求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实施: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每周开展知识讲座,首先进行知识宣教,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然后介绍呼吸功能锻炼及其作用,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锻炼,并由专业护理人员示范,再指导病人练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教育,解答患者疑问,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并及时的给予心理干预;向有阅读、学习能力的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供其随时阅读;电话随访已出院患者,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评价:定期综合、全面的评价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及时修正,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3.3%,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护理程序是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提高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采用系统的方法实施全面的、有计划的、连续的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模式。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普遍存在病程长、治疗周期长、反复发作等现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多的痛苦、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易使患者产生放弃心理,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抗拒、抵触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3]。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属普遍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尤其是在肺气肿诱导因素、呼吸功能锻炼等方面。因此,实施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
评估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患者的背景,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了解患者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健康教育需求,制定全面的、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实施过程中,根据教育内容及患者人数,运用口头传播、形象传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语言简洁、易懂,操作简练、易学,便于病人理解与接受;有效的心理干预可转变患者的态度,有利于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5]。评价反应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通过评价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采取改善措施,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本文采用护理程序对慢阻肺气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3.3%,明显高于采用随机健康教育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5.0%,对照组为64.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由此可见,护理程序应用于慢阻肺气肿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治疗、护理的配合度,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二凤,弓燕萍,孙秀荣等.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0):304-305.
[2]郑小红,陈勇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86.
[3]陈燕.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76-2177.
[4]张立艳.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188.
[5]王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95-96.
论文作者:赵玲音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肺气肿论文; 疾病论文; 两组论文; 相关知识论文; 程序论文; 《卫生部公告》2015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