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严重烧伤病人在治疗、康复阶段的心路历程,探讨促进伤者身心康复的积极因素。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度访谈8 例康复后期的严重烧伤病人。结果:严重烧伤病人伤后主要经历迷失、适应和提升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影响伤者康复的因素也各异。结论: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烧伤病人的内心世界,多角度出发实施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获得身心康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积极心理学;焦虑;抑郁;心理康复;现象学研究【中图分类号】R749.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243-01
烧伤具有突发性、严重性、迁延性等特点,可致个体自我形象完整性的破坏和躯体功能残障等,从而使患者在烧伤早期、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出现情绪、行为和认知等的异常反应,甚至可阻碍其后续的康复进程,造成永久性身心残障。有研究胡显示,患者伤后早期的心理症状与远期的心理疾病发生率呈显著相关。因此,了解烧伤患者早期的心理反应特点,构建烧伤早期患者的心理干预模式.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充分调动患者身心康复的主观能动性,有望减轻患者因严重心理残障给自身、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负担,最终帮助患者较好地回归社会。笔者依据相关的心理干预理论和技术,结合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反应的特点制定了心理干预模式,并经临床实施,获得初步成效。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2008 年2—10 月因烧伤入院者。纳入标准:(1)年龄18--65 岁;(2)烧伤前无精神或心理疾患,无智力障碍史;(3)烧伤前无药物滥用或药物成瘾史;(4)遭火焰、热液、化学物质、电流等致皮肤完整性受损者,属中度或重度烧伤;(5)能用普通话沟通,且同意参与本研究。共有47 例严重烧伤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非同期临床对照试验,其中2-5 月入院的23 例纳入对照组;6-10 月人院的24 例纳入干预组。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1.2.1 心理干预措施所实施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应激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及Roy 适应理论为理论框架,灵活应用心理评估和干预技术。两组患者均经心理评估,掌握其心理应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对干预组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与干预组患者近距离互动30min,根据表2 所拟干预切人点实施,每周至少2 次;全程跟踪患者的身心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干预措施。
1.2.2 心理干预实施者的要求心理干预实施者为经过专业培训且较熟练掌握临床心理评估和干预理论及技能的专职人员。研究前组织2~3 名护理学背景并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的心理干预者组成研究小组,接受统一培训,并在干预过程中定期会面沟通。
对烧伤患者不仅要进行积极躯体治疗,还要进行相关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指导患者正确利用应对资源(生理资源、心理资源、社会资源)。掌握让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较好恢复的方法和技术,在烧伤患者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认识行为干预根据认识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在情绪情感产生过程中,认识起关键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烧伤患者及家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心理特征,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烧伤知识和治疗信息,提高患者的认知,让患者和家属解除疑虑,用自己的神态、言行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激发患者对良好预后的期望,增加治疗信心,缓解和消除因缺乏认识导致的心理问题。
(2)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爱好疼痛和瘙痒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主诉。使患者注意力发生转移,疼痛和瘙痒感就会减轻;另外音乐疗法、放松性功能训练、职业疗法等都能对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起到多重调节作用。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 检验和x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烧伤患者伤后早期的情绪表现烧伤患者伤后总体情绪状态欠佳,焦虑、抑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4%、78.7%;其中,66.0%的患者肯定存在焦虑;53.2%的患者呈现明显抑郁。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对治疗的焦虑(89.4o/t),其次为对其未来人生的焦虑(78.7%)以及对可能出现瘢痕挛缩、毁容的焦虑(70.0%);早期较突出症状为睡眠紊乱(85.1%)和创面疼痛等。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抑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3.1 烧伤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本研究测得烧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均较高,高于何梅等3 报告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但低于秦宏等关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所纳入患者的烧伤面积较大,致其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而秦宏等的研究对象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可能是其情绪状态优于本组患者的原因之一。与既往研究一致,本组患者出现多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近50%的患者伤后至少存在症状,部分个体甚至出现暂时的精神症状。可见,烧伤患者早期存在严重的心理反应,烧伤科护士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及时干预。本组患者的焦虑主要集中于其对治疗、预后及未来的担心,提示此类心理干预不仅需着眼于患者当前的康复进程,还需为患者解释其烧伤预后、指导其日后的生活等。
3.2 患者心理状态可随其伤情和治疗而改变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伤后1 个月内的身心总体状况虽不及干预组,但随着创伤的修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也随之减轻。该结果说明了患者自身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且时间的确具有“疗伤作用”。然而,干预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后,其不良情绪反应的缓解更为显著,也证实了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3.3 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鉴于患者早期的“睡眠紊乱”最为突出,心理干预者需深入了解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作为基础实施干预。若患者因创面疼痛无法入睡,干预者可指导其采用呼吸放松、想象等方法,并配合药物治疗;若患者因担心预后而致失眠,干预者需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告知其睡眠质量对其康复的重要作用,以调动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的主观能动性。基于Roy 一段时间的适应,焦虑、抑郁水平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整体情绪状态、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减轻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本研究对24 例烧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下降更明显,表明本研究制定的心理干预模式确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1]葛绳德,夏照帆.临床烧伤外科学[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7-30.[2]张索玲,孙悦及,林春雷,等.烧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66-768.[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23-226.[4]秦宏,杨玉云,林佩纯.大面积烧伤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的心理调查及干预[J].现代医院,2006,6(6):147-148.作者简介:赵冰芝,1968 年,女,汉族,毕业于滨州医学院护理专业。工作单位:山东沂南县中医医院
论文作者:赵冰芝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患者论文; 烧伤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状态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