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云[1]2001年在《空气悬浮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文中认为流化床以其在制粒和包衣中的独特性能,已被广泛用于固体制剂的研制和生产,是制备缓释包衣制剂最常用和最有效的生产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借助于流化床技术,利用气流使颗粒、微丸处于悬浮流化状态进行包衣的一种方法。在化学化工方面,对流化技术的阐述已较为全面,但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了给生产提供依据、提高药物制剂的生产水平,本文以自制的空气悬浮包衣装置对小剂量及大剂量含药微丸包衣工艺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本文采用湿法制粒-滚圆法制备了对乙酰氨基酚素丸,用自制空气悬浮包衣装置对包衣工艺进行了考察,选出了较佳的工艺参数:投量为10~13g,包衣温度约为30℃,喷雾压力为中压,喷液速度为1.0ml/min。以乙基纤维素(EC)乙醇液为包衣液考察了增塑剂、致孔剂、抗粘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EC、5%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00%PVP及1%滑石粉为包衣液处方效果较好。 采用高速搅拌制粒机制备了甲硝唑(MTZ)素丸,所得素丸圆整、结实、堆密度较大。用自制空气悬浮包衣装置对包衣工艺进行了考察选出了较佳的工艺参数:包衣温度约为40℃,喷雾压力为中压,喷液速度为1.0ml/min。以Surelease~?水分散体为包衣液、以亲水性物质为致孔剂对MTZ素丸进行了包衣,结果表明:以15% Surelease~?稀释液为包衣液、30%PVP为致孔剂,包衣缓释效果较好,重现性良好。比较了有机溶剂与水分散体包衣液包衣的区别,表明水分散体包衣优于有机溶剂包衣。 采用相似因子法研究了MTZ缓释胶囊的稳定性,结果表明MTZ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缓释胶囊在高温、高湿、光照及加速试验条件下相对稳定。经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缓释胶囊的几。为 6h,t;;。为 8.17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18.79%。 本文研究表明空气悬浮包衣法包衣效果良好,此技术尤适用于颗粒、微丸的包衣。
曾环想, 肖全英, 潘卫叁, 陈济民[2]2002年在《法莫替丁缓释微丸的悬浮包衣法制备》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淀粉和蔗糖为赋形剂制备法莫替丁含药微丸 ,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 ,采用悬浮包衣法制备了法莫替丁缓释微丸 ,并用正交设计筛选出了最佳制备工艺参数。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 :在进风温度为 4 5°C,喷雾压力为14 7k Pa及输液速度为 10 m l/ m in的条件下进行包衣 ,可制得在 12 h内释药符合 Higuchi模型动力学过程的缓释微丸。
刘执健[3]2016年在《流化床制备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的处方和工艺参数的量化筛选》文中研究说明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工业方面主要用作皮鞋、食品的抑霉剂,是一种高效的抗菌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富马酸二甲酯的达峰Tmax为2-2.5h。本品具有辛辣的味道,易导致脸红、腹痛、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因此富马酸二甲酯适合制成缓释制剂。DMF缓释制剂可以减少因富马酸二甲酯突释造成的不良反应,减少对胃部的刺激。DMF缓释制剂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顺应性。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空白丸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工艺为:圆盘转速12Hz,进液速度15-50r.min-1,雾化压力1.2bar,抛光时间8min,收率为90%,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主机的转速影响最大。相比于其他方法,此方法所制空白丸芯外观美观,圆整度高,硬度适宜,粒径分布集中,质量稳定,收率明显提高。以APAP为模型药,以空白丸芯为母核,用流化床底喷液相层积法制备含药微丸,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制得了质量稳定的含药微丸,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对含药微丸进行包衣。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醇溶液包衣的处方和工艺参数,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醇溶液包衣的包衣液处方中影响较大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确定了水分散体包衣的处方和工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水分散体包衣工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的处方更简单,工艺更易操作。此实验对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富马酸二甲酯处方前研究显示:富马酸二甲酯在蒸馏水和甲醇溶液中较稳定,可以满足对体外分析的需求。建立了高相液相色谱法用于富马酸二甲酯的含量测定及体外释放度的测定,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稳定,重现性高。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完全可以用于富马酸二甲酯体外质量的分析。采用液相层积法制得含药丸芯,以Eudragit L30D-55为包衣材料,用流化床液相层积法制备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Eudragit L30D-55水分散体包衣的包衣处方和包衣工艺,液相层积法制备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的最佳处方为:包衣液浓度5%、包衣增重4%、抗黏剂87.4%、抗静电剂2%;最佳工艺为:投料量130g、鼓风压力0.25bar、进液流速4r.min-1、雾化压力0.21bar、进风温度33.3℃。制备的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外观圆润光滑、含量均匀、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对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进行稳定性实验的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在强光照条件下较稳定,能够达到很好的缓释效果,对高温和湿度较敏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防潮防高温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化床液相层积法所制得的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质量可靠,释放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期望。
张晶, 陈婷, 宋洪涛[4]2014年在《流化床悬浮包衣法制备吗替麦考酚酯缓释微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备吗替麦考酚酯(MMF)缓释微丸。方法:用底喷式流化床悬浮包衣法对MMF丸芯进行包衣,以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为缓释包衣材料,考察了包衣增重、包衣材料比例、包衣液浓度等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处方经考察确定为:包衣增重4.5%,包衣液中Eudragit NE30D:Eudragit L30D-55=8∶1,滑石粉用量为包衣液处方中聚合物重量的100%,包衣液中聚合物浓度为10%,二甲基硅油用量为包衣液中聚合物重量的0.5%。结论:制得的MMF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符合一级释药方程。
王智军[5]2006年在《尼莫地平缓释微丸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速度及其口服固体制剂的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一直是现代药剂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尼莫地平为水不溶性药物,本文以其为模型药物,结合固体分散技术,采用粉末层积离心造粒法制备速释微丸,用空气悬浮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以期达到改善和控制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本研究首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微丸中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和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比较了几种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重点考察了熔融挤出法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固体分散体的组成及制备工艺。将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溶出度试验,表明在5min内药物溶出百分率大于85%;XRD、DSC和FT-IR实验表明药物以无定型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 采用离心造粒装置,用粉末层积法制备了尼莫地平速释微丸,建立了速释微丸的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以体外溶出行为为依据筛选速释微丸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空气悬浮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尼莫地平包衣缓释微丸,以微丸的释药行为为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缓释包衣微丸的包衣液处方和制备工艺。缓释微丸释放机理的研究表明其释药过程符合Hixson-Crowell溶蚀方程,相关系数r>0.99。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尼莫地平缓释微丸对高温(60℃)、高湿(RH92.5%)和光照不稳定;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微丸经过包装后稳定性良好。 采用HPLC法建立了尼莫地平体内分析方法,进行了自制尼莫地平缓释微丸和进口片尼膜同的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尼莫地平缓释微丸、进口片的T_(max)依次为2.67±0.68、1.17±0.41h;C_(max)依次为86.90±27.11、240±79.36ng·mL~(-1);AUC_(0-t)依次为396.56±198.31、655.32±170.82ng·h·mL~(-1)。以尼莫地平进口片为参比制剂时,自制尼莫地平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9.23%。经方差分析,两者的AUC_(0-t)存在显着性差异(0.01<P<0.05),T_(max)、
吕菁菁[6]2009年在《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拟研制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以减少给药次数,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考察微丸质量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的释放度。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氯苯甘油氨酯微丸,对微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以Eudragit NE30D对微丸进行流化床包衣制备缓释微丸。对影响缓释微丸中药物释放的处方及工艺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确定了最佳包衣工艺和包衣液处方组成。对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外观、色泽、装量差异、体外释放度测定、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等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系统研究了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制剂的稳定性,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建立了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的体外分析方法。经过方法学评价,灵敏度高,准确性、重现性好,符合测定要求,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制剂含量和释放的测定。采用挤出滚圆法所制备的氯苯甘油氨酯微丸收率高,圆整度好。以释放度为指标,采用Eudragit NE30D水分散体作为包衣材料,对包衣增重、抗粘剂、抗静电剂及老化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包衣工艺和包衣液处方组成。释药机制探讨表明,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释放机制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对高湿不稳定。选用双层铝塑复合膜包装进行加速、长期试验,证明本剂型稳定性良好。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有关项下要求。结论:建立了HPLC和UV体外分析方法,专属性好,结果准确。根据国内外和前期的研究成果,制备了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胶囊制剂,并进行水分散体薄膜包衣。本研究工艺合理,重现性好。选用双层铝塑复合膜包装后,稳定性良好。研究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量化控制缓释制剂内在质量的目的。
于巧玲[7]2002年在《阿昔洛韦缓释微丸制备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昔洛韦(ACV)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感染细胞有高度亲和性,而对正常细胞毒性甚微。它能有效抑制多种宿主细胞的DNA复制。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单纯性疱疹Ⅰ、Ⅱ型病毒(HSV-Ⅰ、Ⅱ)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治疗,被认为普遍采用的首选药。阿昔洛韦水溶性差,人口服胃肠道吸收较差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生物利用度仅为15~30%,随着剂量的增大生物利用度反而减少。故临床上口服给药采用剂量小频度高的给药方案,但病人的顺应性较差。本文以增加药物的胃肠道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同时为患者用药提供方便,研制了阿昔洛韦的缓释微丸胶囊剂。 采用HPLC法进行微丸中药物的含量测定,UV法对释放度进行测定,HPLC法和UV法对大鼠肠吸收药物进行测定,建立了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 处方前研究表明:阿昔洛韦在水及各种生理范围内的介质中溶解度低(除在人工胃液中约为15mg/ml外,其他介质均约为2mg/ml),油/水分配系数小(0.02)。 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方案,通过不同肠段的结扎对阿昔洛韦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阿昔洛韦在胃肠道的吸收差,主要集中在小肠的中上部吸收,每10cm 3h的吸收分数从上到下依次减少,在小肠上部平均为19.55%,小肠中部平均为15.15%,小肠下部平均为9.24%,结肠平均仅为4.27%;在各段的吸收速度常数k_a依次为0.0596、0.0510、0.0303、0.0135。各个肠段间吸收分数和吸收速度常数有显着差异。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机制是被动扩散的方式。 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阿昔洛韦微丸,采用粉末层积法进行实验。经处方筛选和工艺因素考察,结果目标粒径20~24目的微丸收率约在50%,药物含量约23%,微丸收率和主药含量未达到预期效果。 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阿昔洛韦微丸,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实验,结果表明:微丸制备中滚圆速度、滚圆时间和润湿剂的用量是工艺的关键因素;处方中MCC/HPMC与乳糖的用量比例是能否制得质量好的微丸的主要因素,乳糖和富马酸则作为药物释放的调节剂。确定制备工艺为:挤出机的挤出速度为30r/m,投料为359时润湿剂水的用量为22ml,滚圆速度为1680r/m,滚圆时间为 smin。处方组成为:乳糖 10g,水用量 22ml,MCC/HPMC (:l)209,富马酸sg,阿昔洛韦H。制备工艺可靠,方法可行且载药量达50%,实现高载药量的阿昔洛韦微丸的制各。该方法可行、重现性好。释药机制探讨表明:微丸表现为亲水凝胶骨架丸的释药过程,药物释放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综合作用的结果。 用流化床悬浮包衣法对挤出一滚圆法制备的阿昔洛韦 微丸进行缓释包衣。单因素考察确立了包衣工艺。包衣液采用 Elldf3git NE30 D与 Elldr3git*30*-55的比例为IO:1,包衣增重为8%,老化时问为24小时,增塑剂**C、抗粘剂滑石粉、抗静电剂 SDS及致孔剂 HPMC分别占包衣聚合物量的 12、80、0.3、10%。释药机制探讨表明:经膜控和骨架杂化控制释药的模型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解释较好。 健康志愿者口服阿昔洛韦市售片和自制的缓释胶囊后,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阿昔洛韦体内过程呈单隔室模型,缓释胶囊达峰时延长至2.5~3hr,Cm。在物1~559n旮M之间,比市售片达峰时为for有所延长,峰浓度平缓;用非隔室模型分析的统计矩法参数也表明,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延长,缓释效果好,缓释胶囊剂对市售片的相对利用度约为门%,体内外相关性良好。
杜建平[8]2010年在《积雪草总苷缓释微丸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积雪草(Cent el la asiatica (L.) Urb.)为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积雪草的干燥全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药领域里中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我国中医药对积雪草的内服和外用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广东民间现在仍常用之制备凉茶。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烧伤、抑制瘢痕增生作用、抗抑郁作用等。积雪草抗胃溃疡作用已有报导,但国内目前尚无积雪草用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上市。积雪草药材为《中国药典》2005版首次收录,在《中国药典》2010版中又新增积雪草总苷条目。本积雪草总苷缓释微丸以现代制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积雪草药材的有效部位积雪草总苷研制成具有明确治疗胃溃疡作用的新药。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1.针对积雪草总苷这一目标成分,建立了TLC定性鉴别方法,UV和HPLC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为积雪草总苷缓释微丸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在TLC色谱研究中,经过对比研究采用了氯仿-甲醇-水(13:7:2)展开系统,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溶液,经过实验研究证实更为有效。药材前处理经对比性实验研究选择甲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波长扫描功能,选择205nm作为检测波长,与《中国药典》2010版积雪草总苷条目下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检测波长一致。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溶液=26:74;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05nm;柱温:25℃。2.积雪草总苷提取精制工艺研究中,进行了以积雪草总苷含量、积雪草总苷提取率和干浸膏得率为监测指标,对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单因素考察提取溶媒对积雪草总苷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以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这四个工艺参数为因素,优选出提取工艺为:取积雪草总苷药材,用8倍量50%乙醇煮沸回流提取3次。采用不同AB-8、D-101、HPD200、HPD100大孔树脂法优选纯化工艺,结果以AB-8大孔树脂法最好,除杂速度快,指标性成分转移率高,精制度达到328.81%。积雪草总苷在干浸膏中的含量为56.21%。积雪草提取液纯化工艺为:取积雪草0.0625g生药/mL的浓缩液,按生药与树脂比例为1:1上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药液以1ml/min的流速上柱吸附,先用1BV 10%乙醇溶液以1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再用2BV70%乙醇进行洗脱,洗脱流速为1ml/min,收集洗脱液,70℃以下旋转蒸发仪减压回收乙醇,直至浓缩至相对密度1.15g/ml(70℃),70℃真空干燥,干膏以粉碎机粉碎,备用。3.对积雪草总苷的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纯化水和稀盐酸均可作为积雪草总苷在体外溶出试验的溶媒。积雪草总苷提取物粉末的孔隙率相对较大,平均堆密度为0.652 g/ml。该药粉休止角大于40°,流动性不好。相对湿度在54%下药粉的吸水率较小,而在54%以上药粉吸湿性明显增加,较易吸湿。积雪草总苷对光、热、湿稳定。采用TLC法研究积雪草总苷提取物与部分拟采用辅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积雪草总苷与HPMC、EC、卡波姆934P、乳糖、硬脂酸未发生配伍变化。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测试条件下,卡波姆(carbomer)均能在比其它成分更低的浓度下,提供药物的控制释放作用。因此,拟选用卡波姆934P为主要辅料。4.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各种影响成丸的因素,结合动物体内外胃黏膜表面实验和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设计出了合适的制丸工艺,确定了最佳处方,由该处方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积雪草总苷素丸圆整度好,收率较高,具有缓释功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积雪草总苷缓释微丸的处方确定如下:积雪草总苷50%、MCC25.5%、卡波姆934P13%、硬脂酸6.5、乙基纤维素5%、润湿剂为水。积雪草总苷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将积雪草总苷提取物与辅料分别过80目筛,取13%(w)的卡波姆934P和硬脂酸6.5%(w)高速搅拌混匀,于60℃的恒温水浴中加热熔融后立即放入冰箱中冷却,2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至室温,取出粉碎过80目筛;另取积雪草总苷提取物占总量50%的量和EC(5%)、MCC(25.5%),使之混合后,以水为润湿剂,通过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制备好的微丸首先置于40℃干燥2h后再置于80℃热处理2h即得。筛分,得20-40目的目标微丸。5.应用多功能制粒包衣机对挤出滚圆法制备的素丸进行缓释包衣。包衣液主要采用Killcoat SR30D。分别考察了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包衣处方进行了条件优化。确定积雪草总苷缓释微丸的最终包衣工艺为:聚合物中Kollicoat SR30D比例为43.86%,包衣增重为20%。处方为:KollicoatSR30D43.86%、丙二醇2%、乳糖0.5%、水46.14%、二氧化钛0.5%、滑石粉2%、水5%。包衣条件参数:进风温度为60度;喷雾压力为0.08Mpm保护气压力为0.08Mpa;恒流泵流速调节为0.5-0.8ml/min;包衣增重10%;包衣后40℃下熟化12h6.通过药效学研究证实,积雪草总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刺激胃粘膜肉芽组织生长,促进炎症修复和溃疡愈合,对于胃溃疡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积雪草总苷高、中剂量组和雷贝拉唑钠组大鼠乙酸致慢性胃溃疡溃疡指数极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积雪草总苷高、中剂量组显着低于猴头菌组(P<0.05),与雷贝拉唑钠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积雪草总苷高、中剂量均能显着降低大鼠溃疡指数,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说明积雪草总苷对于大鼠慢性乙酸型溃疡同样具有显着的修复作用。对乙酸法致胃溃疡模型胃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方面,积雪草总苷高、中剂量组强于雷贝拉唑钠组。积雪草总苷高剂量组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炎症细胞浸润以黏膜层为主,可见黏膜缺损区及其下炎性肉芽组织,可见少量纤维瘢痕组织增生修复。
陈阳[9]2008年在《氧化苦参碱肠溶缓释微丸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优选出适宜辅料及工艺,研制氧化苦参碱(OMT)肠溶缓释微丸,为氧化苦参碱的临床应用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并为水溶性药物缓释微丸的制备提供借鉴。方法:(1)以酸性染料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建立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2)以微晶纤维素(MCC)为主要辅料,挤出滚圆法制备氧化苦参碱速释微丸;正交实验法考察处方中水与MCC的比例,挤出速度,滚圆时间,滚圆速度四种因素对成丸的影响,确定最佳挤出滚圆制备工艺;以微丸的粒径分布、圆整度、休止角、堆密度、脆碎度为指标考察所制得微丸的粉体学性质;以微丸在水中的一定时间内的释药量评价微丸的体外释放效果。(3)以各厂家树脂的特性粘度、溶液相对粘度及相同条件下的喷雾雾滴大小为考察指标,比较各类树脂的性质;以包衣锅法制备肠溶包衣微丸,单因素法考察影响包衣的叁个因素,即包衣锅转速,包衣温度和喷枪压力,确定最佳包衣工艺;以OMT的速释微丸为丸心,聚丙烯酸树脂Ⅱ、Ⅲ为包衣材料制备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以微丸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药量为指标评价包衣效果,优选最佳肠溶包衣材料。(4)采用不同规格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乙基纤维素(EC)及微晶纤维素(MCC)、海藻酸钠、壳聚糖、硬脂醇等为辅料,加入不同粘合剂,挤出滚圆法制备氧化苦参碱骨架缓释微丸,以所制得的微丸在水中的崩解时间及释放度为考察指标进行评价,优选骨架缓释微丸的处方。(5)通过比较各种规格EC的溶液相对粘度、喷雾雾滴大小、喷速及成膜时间,选出适宜的锅包法缓释包衣辅料;包衣锅包衣法制备氧化苦参碱缓释包衣微丸,以其体外释放度为指标评价包衣效果,并进行了溶出曲线的拟合;考察了增塑剂用量、致孔剂种类和用量以及不同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6)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以优选的缓释包衣处方和肠溶包衣处方包衣锅包衣法制备OMT肠溶缓释微丸,以其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进行评价,并进行溶出曲线拟合。结果:(1)建立了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OMT含量的方法,回归方程为m=0.151A-0.0025(r=0.9998),氧化苦参碱在13μg~117μg之间与吸光度A值保持良好线性。以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了OMT速释微丸的挤出滚圆法制备工艺,即水:MCC为0.90:1,45Hz挤出,40Hz滚圆7min,所制得的微丸粉体学性质良好,在水中30min的释药量均大于75%,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对于速释制剂的要求。(2)单因素法确定了包衣工艺为包衣锅转速50r/min,包衣温度30℃,喷枪压力为0.10MPa(表压);优选出以湖州聚丙烯酸树脂Ⅲ为肠溶包衣材料,包衣增重15%制备OMT肠溶微丸。(3)实验中所制备的骨架微丸在水中的崩解时间较短,溶出度测定无缓释效果。以优选出的EC7为包衣材料,加入20%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以95%的乙醇配制包衣液,制备出了有较好缓释效果的包衣微丸,溶出曲线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方程。以优选的湖Ⅲ和EC为包衣材料制备出了有较好体外释放度的OMT肠溶缓释微丸,溶出曲线同样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方程。结论:确定了以MCC为主要辅料制备OMT微丸的挤出滚圆制备工艺,制备的OMT微丸粒度均匀、圆整度好、硬度适宜,且工艺重现性良好;包衣锅包衣法可以用于实验室微丸的包衣,工艺比较稳定。氧化苦参碱为水溶性较大的药物,单靠微丸的骨架作用无法达到12h缓释效果,用EC包衣后可呈良好缓释效果,且制备工艺稳定。以实验分步优选的工艺及辅料制备出了有较好肠溶缓释效果的OMT微丸,为氧化苦参碱新剂型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薛晓柏[10]2009年在《萘普生钠缓释微丸的研制》文中认为萘普生钠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上适用于缓解各种轻度至中度的疼痛,也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本课题所研制的为日服一次的萘普生钠速释微丸和缓释微丸的组合微丸,使药物能迅速起效,同时又达到长效的作用,从而减少病人的给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采用挤出-滚圆法,以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制备了萘普生钠速释微丸,通过产率、圆整度、脆碎度、粒径分布等指标考察速释微丸的质量,所得微丸圆整度好,粒度分布集中,收率高。体外溶出10min即达到90%以上。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苏丽丝(Surelease(?))为包衣材料,HPMC为致孔剂,用流化床悬浮包衣法对挤出滚圆法所制备的速释微丸进行缓释包衣,以2、6、10小时的累积释放度为相关数据,采用综合评分值为指标对包衣增重、致孔剂种类和用量,包衣液浓度、热处理时间等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心复合设计确定包衣的最佳处方,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并绘制了叁维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将萘普生钠速释微丸与萘普生钠缓释微丸按照萘普生钠含量为1:2的比例组合制成速释-缓释组合微丸,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自制微丸可以达到先速释后缓释的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速释制剂为参比,对自制萘普生钠速释-缓释组合微丸进行了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258.33±151.74μg·h/mL和1218.94±179.86μg·h/mL,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68.04±9.65μg/mL和152.38±16.61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67±0.29h和0.92±0.14h,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4±14.5%。
参考文献:
[1]. 空气悬浮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D]. 于少云. 沈阳药科大学. 2001
[2]. 法莫替丁缓释微丸的悬浮包衣法制备[J]. 曾环想, 肖全英, 潘卫叁, 陈济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
[3]. 流化床制备富马酸二甲酯缓释微丸的处方和工艺参数的量化筛选[D]. 刘执健. 青岛科技大学. 2016
[4]. 流化床悬浮包衣法制备吗替麦考酚酯缓释微丸[J]. 张晶, 陈婷, 宋洪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5]. 尼莫地平缓释微丸的研究[D]. 王智军. 沈阳药科大学. 2006
[6]. 氯苯甘油氨酯缓释微丸的研究[D]. 吕菁菁. 天津医科大学. 2009
[7]. 阿昔洛韦缓释微丸制备技术的研究[D]. 于巧玲. 沈阳药科大学. 2002
[8]. 积雪草总苷缓释微丸的研究[D]. 杜建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9]. 氧化苦参碱肠溶缓释微丸的研究[D]. 陈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0]. 萘普生钠缓释微丸的研制[D]. 薛晓柏. 沈阳药科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