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输血技术是临床上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安全输血是指输血能够达到预定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传播疾病等,输血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临床输血工作是医疗工作中风险较高的工作,成为一些疾病的传播途径,输血技术虽然不断的进步,但对于临床输血安全不能够完全做到,仍然存在一些必然的风险。
关键词:输血风险;对策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成为独立的学科,为加强临床输血管理,提高输血安全性,卫生部对血液的采取、检验、交叉配血、血液入库、输血等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由于血液的成分较为复杂,含有多种细胞、凝血因子等,可能在输血时出现多种因素混合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虽然血液检测技术不断提高,但仍不能保证血液传播疾病的杜绝,造成输血风险[1];另一方面造成输血风险的是临床输血误差。本文通过对临床输血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合理的对策,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现报道如下:
1输血的风险
1.1输血反应
输血可导致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主要分为溶血性输血反应、败血性输血反应、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热行输血反应等,按照发生输血反应时间可分为既发行反应和迟发性反应,引起输血反应的因素较多,其中是失血量、工作人员差错、病情程度等均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
1.2输血传播疾病
1.2.1艾滋病
输血是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在上世纪80年代前,献血志愿者均未经过艾滋病病毒检测进行献血,导致临床使用该血液感染艾滋病,随着对首例通过输血感染艾滋病病例的发现,针对所有献血者均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筛查[2]。随着医学检验设备的更新,医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效果,但对于艾滋病病毒并不能及时检测,而是艾滋病病毒存在“窗口期”,即为献血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检测艾滋病病毒为阴性。
1.2.2肝炎
我国是肝炎大国,输血传播肝炎主要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比例较高,随着对献血者采取酶联免疫技术筛查后,由于输血导致乙肝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虽然血液中心对献血者进行乙肝、丙肝感染情况进行检查,降低了输血感染肝炎的几率,但对于部分丙肝献血者有很长世间的“窗口期”,使临床检查不能够及时检出,如在临床输血时使用,则会使受血者发生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梅毒
梅毒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但临床输血也可以传播梅毒,临床上输血传染梅毒的几率较低,由于梅毒在冷藏一段时间可灭活,因此,在血库内存放3天以上,能够有效的避免梅毒通过输血传播,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1.3临床输血差错
输血科工作人员是输血的主要操作者,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且可能由于医院检验人员较少,出现工作负荷较大,人员易出现疏忽、注意力不集中等发生差错。其中发生最严重的误差为血型不合的输血,其主要发生原因为受血者的血液抽样错误,或因工作人员输血时未经严格检查所造成的人为性事故,安全隐患较大。另外血液污染也是人为导致的差错,血液采集后储存不当或在运输中出现污染;而在输血过程中发生血液污染主要因素为: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输血器械等污染导致,一旦发生血液污染应立即停止输血,避免发生严重医疗事故。
2降低输血风险的对策
2.1降低输血反应
医务人员应对输血的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认真对可能导致输血反应因素进行分析,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输血次数,尽量在自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自体输血,且在对患者输血前应做好检查,如患者出现不规则的阳性抗体,则应做好对不规则抗体的分析,进行特殊配血。输血科人员应做好血型检测,制定交叉配血流程并严格遵守,血液准备需要专人准备并双人复核,记录取血时间;输血过程中应缓慢,如一定时间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缓慢加速,若出现输血反应,立刻停止输血,避免发生危险。
2.2科学合理的血液采集和检测
血液采集想临床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采取的质量在保证血液成分上举足轻重,因此在采血时对献血者进行筛选,进行采血的消毒,采血量的控制,以及采血后的储存运输都十分重要。血液检测至关重要,对献血人员血液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乙型肝炎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3],检测时应严格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检测应用高质量的检测试剂,准确的检出结果,来保证献血者和临床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2.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医院应定期对输血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对输血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不断更新临床输血的观念,严格把控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握临床输血的适应症,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病情能够控制情况下应减少血液的输注,避免对血液的浪费,同时带来的输血风险。
3小结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提高输血安全性,保证人们群众安全用血至关重要。输血风险是不可避免、可观存在的,但通过对输血风险进行分析,认真多好输血工作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的使用血液,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输血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雯颖,南丁高娃,邵辉.输血前检测经血液传播疾病相关指标的重要性[J].武警医学院报,2006,,5(2):145-146.
[2]马现君,曹秀玲,楚中华,等.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6):292-294.
[3]王海燕,杨忠思,李延年,等.青岛地区输血前患者与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感染病的流行性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53-54.
论文作者:卢春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血液论文; 风险论文; 梅毒论文; 发生论文; 抗体论文; 艾滋病病毒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