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讨论实施抗凝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2例,心肌梗死患者1例,出血事件5例,总计13例,占比21.7%;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肺栓塞患者5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3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出血事件6例,总计19例,占比3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关键词:达比加群酯;华法林;心房颤动;非瓣膜性;疗效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较多,且疾病类型多样,对患者自身及家庭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此,研究有效治疗方法,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疾病本身来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其自身的素质比较弱,无法承受创伤较大的治疗,需保护好患者自身的机能体系。实施药物治疗,对患者而言,不仅在可行性、安全性方面较高,同时可以结合患者个体情况来用药,既达到了保守治疗的效果,又可以对患者疾病进行有效控制。文章针对达比加群脂、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新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疗效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本组患者共计60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1岁--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岁±1.7岁。对照组:本组患者共计60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3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0岁±1.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临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达比加群酯治疗:选择应用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产品,每天服用剂量为110mg,每天服用2次【1】。华法林治疗:选择应用芬兰奥利安公司的产品,患者最初服用的剂量为每天3mg,间隔3d--5d,对患者实施INR检查,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实际用药量做出调整【2】。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下肢静脉栓塞、心肌梗死、出血事件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计量资料方面,通过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2例,心肌梗死患者1例,出血事件5例,总计13例,占比21.7%;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肺栓塞患者5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3例,心肌梗死患者2例,出血事件6例,总计19例,占比31.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3 讨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虽然是临床上的常见患者,但由于患者的疾病威胁严重,因此在治疗过程必须进行特别的关注。从临床上分析,该病患者的心房跳动非常迅速,但其并不是有序的进行搏动,与患者的心室没有太大的关联。现代医疗理念认为,该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重波状的折返型电活动所造成的。部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电活动非常不稳定,甚至能够促使心房的颤动次数,达到350次/min以上,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3】。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能够帮助患者获得预期疗效。就药物本身而言,达比加群酯是一类创新型的药物,隶属于最新一代的口服抗凝药物,也可以作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来进行服用治疗,其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的疗效。该药物在作用于患者的身体后,能够取得有效的、可以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很少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基本上不要求患者忌口,对患者的要求比较低。除此之外,患者在服用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常规的凝血功能监测,剂量上的调整也比较小,都是按照标准药量在服用治疗的。相比之下,华法林在应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标检测,根据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化,采用相匹配的治疗剂量来完成干预,不是特别符合患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临床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可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各个方面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在后续康复中,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达比加群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欣,秦明照. 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的获益与风险[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01(10):31-35.
[2]陈邓,刘凌,张文武,陈涛,林燕. 达比加群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证据评价[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03(12):197-202.
[3]张清琼,孙学春,周晓芳,钟萍,吴红英,刘洋,刘鹏.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2016,04(05):486-489.
论文作者:郑玲玲,,,杜鑫,, 陈玉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患者论文; 瓣膜论文; 心房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缺血性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