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中心中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 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一) 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会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回答不出的同学应说一声:“Never mind.”而不是让其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一声:“Can you think it over again?” 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应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二)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
不可否认,学生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头并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要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的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出测验题时,不是想办法让学生做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的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它有如一课幼苗,需要师生共同施肥,悉心护理,才会茁壮成长。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二、 充分发挥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如果学生学习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对知识堡垒主动进攻的姿态,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不容易记忆,记不住就容易放弃学习,形成“无兴趣——记不住——失败——放弃”的恶性循环。学习兴趣的强弱还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学科投入精力的多寡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能否点燃学生的兴趣、变苦为乐、变厌学为愿学,乃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舞台”。因此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让他们学得主动、提高效率,就相当重要了。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求知欲。有时课前3分钟用美妙的英文歌曲作前奏来迎接课的开始;有时用一些英语笑话、国外趣闻来拓展他们的眼界。每天课前有一两个2分钟的duty talk ,然后是三至五人的retell。每节课中进行pair work /group work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或者练习的机会。课后的discuss and consolidation,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讨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合作交流,总结出本节课的要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是课堂这个“舞台”的真正主角。
(二)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创设情境就是把学生“浸泡”到语言的海洋中,并努力促使他们在海洋中学会游泳。英语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不断训练而掌握的,不是教师一教就能学到手的。学习环节中的情景是必须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而设的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具体场景和氛围。这种情景必须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思考,还要动眼观察、动口说话、动耳提取、动手操作,即全身心地感悟学习和创造生活。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真正地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语言,使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真正让学生体会“乐中学,学中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质的飞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 学会提问,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古语道: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表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但在课堂教学中,质疑能力则因学生学的是代表标准的教科书而常常被忽视,其消极后果是学生的创造、好奇和探究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新课程标准”理论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提问的权力不能垄断在教师的手里。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所在: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2. 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来解决问题;3. 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两类问题:1、学会的问题提出来考同学;2、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互相提问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思维的密度,增强思维的广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长远效应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内在需要增强,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自己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自信地迈入新课堂,成功地走出新课堂,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他们的论文; 英语论文;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年第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