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改编,一片值得珍藏的审美绿洲--电视连续剧“世界第一层”的启示_天下第一楼论文

经典的改编,一片值得珍藏的审美绿洲--电视连续剧“世界第一层”的启示_天下第一楼论文

经典改编,值得格外珍视的审美绿洲——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视连续剧论文,一楼论文,绿洲论文,启示论文,经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同名话剧改编的32集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前一段时间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媒体赞誉有加,网民好评如潮。

《天下第一楼》此次的改编,有这样几个特别之处:其一,改编的主要剧作者何冀平是原话剧作者;其二,电视剧导演夏钢是原同名话剧的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艺术家夏淳的公子;其三,电视剧中的主要演员班子大多仍出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可以看出,这三个有趣的事实决不是巧合,人们不难玩味出其中的奥妙。无论如何,人们可以从这样的组合一望而知其对改编的倾向性影响:此次改编是尽力忠实于原著精神的。

对待经典作品的改编,历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简称“忠实派”和“改造派”。前者强调忠实于原著的精神;“改造派”美其名又称“创造派”,主张对原著进行“戏说”,或“颠覆”。当前影视改编中的问题盖出于此

对待经典作品的改编,历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简称“忠实派”和“改造派”。前

者强调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对原著要慎重,不轻易对其伤筋动骨。可以适度虚构,但有

两点限度:一是不能违背原著的精神;二是根据德国剧评家莱辛的观点,凡虚构的人与

事,应符合原著规定的生活逻辑与性格逻辑的可能性。“改造派”美其名又称“创造派

”,它大致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将原著从精神到故事完全推翻,并采取游戏的

态度,对原著进行“戏说”。另一种是没有读懂或故意篡改名著的精神,在表面忠实的

背后,原著的精神实质已不存在,或代之于符合改编者需要的某种“变化”。

当然,“忠实派”也需要创造。戏剧、小说与影视作品完全是不同的艺术。从一种艺术形式到另一种艺术形式的转变,原著的许多方面在这种新形式中必然要发生改变甚至巨大的改变。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从情节到人物都带有这样的改变,特别是它添加了众多话剧中所没有的情节和人物,但关键是原著的精神没有改变,不少人甚至还认为,原著的精神在同名电视剧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掘和深化。

与同名话剧相比,应该说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不仅在题旨上尽得前者神韵,而且非常具有屏幕观赏性,非常电视化。这样的改编结果显然是因为它遵循了非常明确的改编宗旨。夏钢与何冀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就此表达过相关的意思,那就是舞台剧的内涵在改编时将丝毫不变,电视剧的主题将仍然是通过乡间小子卢孟实创办老字号烧鸭店“福聚德”的命运变迁,表现那个时代的国人要想做一番事的艰难,由此引起人们更复杂的思考。但另一方面,话剧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电视剧中比比皆是。例如为了适应电视剧的艺术规律,情节、细节和矛盾冲突应该更加丰富,空间场景应该更加变化多样,生活色调和时代具像应该更加斑斓多彩的,电视剧不仅增加了女扮男装、由暗恋到明恋卢孟实的皇宫御厨刘金锭的形象,还将原剧中的次要人物修鼎新调整为主要人物,增加了花鼻子和瑞英这两个形象。并在原剧卢孟实与唐家二位少主人的矛盾冲突主线之外,添加了他与同样经营烧鸭生意的商业竞争对手“适意居”的另一条矛盾冲突主线,这后一条矛盾冲突主线的分量甚至常常重于前者。而在情感线上,则调整丰富出原剧中所没有的卢孟实与玉雏和刘金锭及结发妻子三个女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与同样爱着玉雏的瑞英和修鼎新的情爱纠葛。在戏的开始阶段,卢孟实因受到“适意居”掌柜“花鼻子”和店东瑞英的羞辱与挤兑,又恰逢面临风雨飘摇局面的“福聚德”老掌柜唐德源寻才托孤。卢孟实遂一夜之间跳槽到“福聚德”执掌大权,从此为实现自己荣登“八抬大轿”的梦想而殚精竭虑,直至忽略了友情、亲情和爱情,沦为孤家寡人、众叛亲离,复隐于乡间而终无所踪。其大起于失意而大落于得意的命运,令人击节慨叹而深思良久。

不难看出,电视剧《天下第一楼》在人物和剧情上对原话剧所做的较大调整和丰富,旨在对原话剧的主题意旨进行方向一致的更为深入的开掘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单纯提高所谓观赏性的一味出奇与自恋式的“创新”。就像电视剧《雷雨》非要将结尾改成周朴园重复着繁漪的命运,让他坐在轮椅上由别人强令他喝药那样。而恰因如此一来,原剧结尾希腊悲剧式的震撼力也就在这样的改动中消解尽净。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的成功,熔铸了剧作者十六年来在大陆和香港两地作为职业编剧和普通人的双重生活的磨炼后,对历史、人生和民族命运的种种新思考。导演和演员群体的出色的二度创作,也是《天下第一楼》改编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剧本是一剧之本。电视剧《天下第一楼》的成功,首先应得益于剧作者何冀平自1988年其同名话剧首演成功并成为“人艺”经典以来她自己的不断修炼。其实,在时隔16年之后,随着何冀平自己在艺术和思想上的不断求索,她是在借改编电视剧的机会,对自己的成名之作话剧《天下第一楼》进行深入修改。这样的修改,熔铸了作者十六年来在经历了大陆和香港两地作为职业编剧和普通人的双重生活的磨炼后,对历史、人生和民族命运生发的种种新思考。

何冀平1987年创作话剧《天下第一楼》之后,于1989年移居香港。在香港先后创作话剧电影剧本十余部。人们所熟悉的有话剧《德龄与慈禧》、《明月何曾是故乡》、《烟雨红船》,影视作品《新龙门客栈》(徐克导演,为当代新武侠电影的代表作)、《黄飞鸿》、《楚留香》、《西楚霸王》、《新白娘子传奇》等等。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一方面秉承了作者在原话剧中持有的生活气息浓重、人物性格鲜活、冲突错综复杂、主题浑厚凝重的既有的艺术特点,同时结合电视剧的艺术特性和叙事要求,将凝重的美学追求与对观众娱乐需求的考量相照应。目前的电视剧在视觉表现和文化内涵上更加扩大了对那个时代的观照视野,突出了大背景下大大小小各类人物的具体细微的命运变化。风格上更强调庄谐杂陈,悲喜兼容。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民国乱世,无论是瑞英、克五等亡清遗少没落过程中的喜剧式的悲凉;修鼎新这样心比天高的明室贵胄沦落为豪门食客时的既卑且傲的心态;刘金锭这个有着怪异身世的奇女子的

爱情悲剧;卢孟实纵横捭阖大起大落的人生挣扎;还是玉雏这样的美得扑朔迷离的清雅

民女的遁世而去;等等。所有这些人物,鲜活得各有各的质感、味道,各有各的生命依

据和人生况味,他们构成了观众对那个特别的民国乱世的人性化的活的读解。以这样扎

实的人物创造为基础,剧作以丰富的视像手段,丰富的细节表现和情节冲突,让人们看

到了饱满鲜活的旧京人物和生活。与话剧原作相比,改编后的电视剧将张勋复辟、奉军

进京、皖奉之战、溥仪退位等重大事件推向前景,使全剧充满具像的大时代气息,为卢

孟实等一系列形象的个人悲喜剧添加了更加凝重的社会文化的底蕴。

《天下第一楼》情节之引人入胜,主旨之耐人寻味,使其完全可入历史正剧之列。但剧作者何冀平自己却将它归入“戏说”,原因是它百分之九十八的内容属于虚构,尽管“福聚德”的命运变迁中确有京城烤鸭名店“全聚德”的影子。但笔者以为,此处何冀平的将《天下第一楼》指为“戏说”,是有人以为此剧就是“全聚德”的写照这一误解而言。即便如此,《天下第一楼》仍是严肃的历史悲喜剧,决不同于时下影视改编过程中那些不顾原著的生活逻辑、人物性格逻辑和情节发展逻辑的硬性“戏说”。何冀平的所谓“戏说”,是相对于历史教科书而言,强调影视艺术创作应遵循特有的银屏艺术规律,强调兼具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而不是板着面孔抽象说教。

导演和演员群体的出色的二度创作,则是《天下第一楼》从经典话剧改编为荧屏杰作的第二大因素。导演夏钢和演员班子强调对上世纪初北京人文市井生活的“人艺式”再现。而“人艺式”再现的定位,指的是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一辈艺术家焦菊隐、于是之、夏淳、蓝天野等多年实践形成的强调建立在京味特色基础上的自然真实,其核心则是性格的鲜活。这种地域特色的真实,可以通过剧中两个小人物及其性格细节与这种京味儿形成的巨大差异或“接近”而反观出来。其一是剧中玉雏的丈夫阿根,他是个一路从江南追踪到北京来寻找玉雏的无赖。这个寡廉鲜耻的坏蛋,一口江南官话,行事下作无比。将与玉雏有交往的卢孟实、瑞英、修鼎新等人,全看作欢场常客。而他毫不掩饰他的老鸨角色,无耻到公开为玉雏拉皮条搜罗钱财。而恰恰是阿根的从语言到肢体动作的非京味儿“做派”,反衬出京味儿的难以言喻的特别的审美和文化魅力。这样的魅力又因不同人物的性格与待人接物的方式,而显出不同的层次与色调来,让观众产生一种近乎于炫目般的着迷。剧中为卢孟实看病的德国人范大夫竟然说着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自然,这口京片子中还是能够让你觉出里面夹着一丝洋味儿。但这样的陌生化效果更加奇妙,更让观众觉得由语言、习俗、动作和“做派”构成的京味儿的魅力。人艺风格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角色不分大小,个个各有光彩。首先当然还是剧本扎实,为演员的体现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视剧《天下第一楼》注定会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一批经典人物,会比迄今为止任何一部长度相等的已有的经典改编电视剧能为人们留下的经典人物都要多。北京人艺长期以来流传一句话,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而电视剧《天下第一楼》里出现了多少这样耀眼夺目的“小角色”啊?!常贵、唐茂昌、唐茂盛、“花鼻子”、克五、罗大头、玉雏、阿根、瑞英、余老板,扮演这些小人物的演员哪个没有露出绝活?这些小人物的性格中哪个没有令人着迷的魅力和光彩?!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的改编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可以在尊重和慎重对待经典作品及其精神的前提下,努力丰富、深化并升华经典,而绝不能急功近利乃至糟蹋了经典

由此,我们不妨大胆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电视剧《天下第一楼》演员群体的表演是近年来经典改编剧中水平最整齐且水准最高的。扮演卢孟实、刘金锭、修鼎新、王子西、罗大头的巍子、王姬、濮存昕、修宗迪、韩善续这些腕儿们的演技自不必说。扮演常贵、唐茂昌、唐茂盛、“花鼻子”、克五、玉雏、阿根、瑞英、余老板等人的那些演员,也无不具有夺目的光彩。这是耐人寻味并值得研究的。影视创作中常见的现象是,好演员常常碰不到好角色。这是演员的不幸。而合适的角色对于演员的意义是,成名的好演员能得其所哉,发挥所长,获得更大的社会赞誉,事业上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观众对他/她会产生更高的期盼。对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演员来说,好作品中适合他/她的角色能挖掘其表演潜力,展示其不为人知的表演才能,让观众从其表演艺术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电视剧《天下第一楼》成就了上述一大批原先还没广为人知的演员。我们之所以在此谈到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中演员的表演成就,是因为在经典改编过程中,导致表演成败的原因,根本上仍肇源于对经典改编的态度和倾向。表演学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是“信念”。简单说是指演员相信他/她所扮演人物的真实性,并对这种真实性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这样的情形下,演员的表演才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而在糟糕的改编中,经典原有的人物性格或多或少被割裂了,破坏了,逻辑不顺了。演员已无法把握自己的角色,找不到对人物的信念和感觉,心中缺乏底气。总之就是觉得哪儿出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话剧经典《雷雨》、《日出》等在电视剧改编创作中虽然也延请了许多著名演员来塑造人物,但却没有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由于经典作品具有宝贵的先在价值,相对大多属于“文化快餐”的电视剧作品来说,经典改编是影视创作中值得我们格外珍视的审美绿洲。经典作品的内在精神是不容破坏的。因为经典的创作大多属于“十年磨一剑”的艰苦过程,得来不易。所以改编时对经典的内涵和与其相关的人物性格如果进行心血来潮的篡改是轻率而不明智的。

经典改编好比是在茫茫无垠的沙漠上发现绿洲并经营绿洲的过程。经典的原有精神好比是保持这块绿洲长绿不衰的深深的水源。经典中的人物形象,则是与这深深的水源息息相关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一株株绿树,两者缺一不可。电视剧《天下第一楼》的改编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可以在尊重和慎重对待经典作品及其精神的前提下,努力去丰富、深化和升华经典。而绝不能急功近利乃至糟蹋了经典。

标签:;  ;  ;  ;  ;  ;  ;  

经典的改编,一片值得珍藏的审美绿洲--电视连续剧“世界第一层”的启示_天下第一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