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文化的数学教学研究论文_乐晓梅

渗透文化的数学教学研究论文_乐晓梅

乐晓梅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1102

摘 要: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一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能力的培养。这种观念基于把数学定位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用工具,偏重数学的功利性价值。然而,纵观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不可忽略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教育应纳入到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中去审视,也就是要把传统的数学教育提高到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层次。

关键词: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废、死。忽视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精神、数学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2.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和应试教育的枷锁迫使学生非学不可。传统封闭的、机械的、呆板的数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自主意识,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挖掘和发挥,也完全背离了数学教育思想、方法、精神、品质培养的基本精神。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数学教育偏重于数学的功利性,过分强调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数学的文化价值。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因此,有必要对渗透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二、在日常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文化

由于数学文化对学生行为、观念、态度、精神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个专题的教学就能出成效的,故在我们正常教学过程中要把这种渗透放到局部环节上去做,而且要经常这样做。渗透的内容应该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教材的要求比较接近,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材适时地进行,以便学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

1.将数学背景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将数学背景资料,如数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等,融入教学内容中是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在数学家们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刻苦钻研科学精神的鼓舞下,正确规划自己成才的蓝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对我国古代数学史的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和他们对数学发展立下的不朽功绩,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的激情,以及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豪情,从而体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

在新知识的引入、复习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将相关的背景资料插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导数及其应用”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在“二项式定理”中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杨辉三角,等等。教师应注意搜集与数学有关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背景资料,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在讲到相关内容、和学生进行交流,适时对学生进行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

2.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思想方法有公理化的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归纳与演绎的思想、分析与综合的思想,等等。正是这些从具体的内容中抽象总结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才使得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该对重要的思想方法具有初步的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地体会这些思想方法的内涵及其应用。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相关的教学内容上升到数学思想的高度,利用这些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目的。

3.在日常教学中展现数学内容产生、发展的过程。数学并不是少数人凭空臆造出的智力游戏,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以自身的需求和实际应用的需要为原动力的。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虽然只是人类数学知识中很少的一部分,教师也应该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内容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也正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另外,数学总是追求更科学更合理的解答,数学中的批判精神是推动数学进步也是推动一切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如鼓励一题多解,对一个事实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现象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或论证解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不唯书、不盲从的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开展渗透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对于提高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数学素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数学教学改变枯燥乏味又艰深的旧貌,使其成为充满美感、蕴含人格魅力的教育学科。

参考文献

[1]郑毓信 王宪昌 蔡仲 数学文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齐民友 数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3]克莱因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台北:九章出版社。

论文作者:乐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渗透文化的数学教学研究论文_乐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