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刘晓锋

充分发挥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刘晓锋

刘晓锋

摘要:本文阐述了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和如何展现其魅力所在,旨在与各位同仁分享。

关键词:演示实验;兴趣;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善于引入、设置、创新各种各样的演示实验,来展示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魅力,以下笔者就从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目前大部分学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教师观念、特别是实验器材陈旧,演示实验效果不佳导致“课堂演示实验”演变成了“空手说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实验步骤的讲述,动手操作较少;重视结论的总结,对于实验过程过于轻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只是重复机械化的训练,而不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质体验。《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窗口,能帮助学生直接获取物理信息、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教学而言,有利于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实验为基础,增大学生的实验比例,在教学形式上,更多地采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自己课堂实验教学的一些感想和认识。

一、善于引入悬疑、新奇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课本上的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物理概念的本身,忽略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没有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理论就很难充分理解,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物理课堂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中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要使其能提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就得想方设法地让其先喜欢上物理这一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好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其趣味性和新颖性,就能把一堆枯燥的概念、规律变为生动有趣的内容。演示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新鲜刺激,其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实验活动1导入:将两本书的书页依次交叠在一起,压一下书后,请两男生尽其力拉两书背,也不能将两书拉开。在书页之间存在着一种力,这种力正在阻碍两书拉开。(实验活动2加深理解)让学生们拿出手来,手掌下压桌面,将手掌前推,问有何感受。(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可以感受到有一种阻碍手掌起动的力,这种力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我们把它叫做静摩擦力。随着手掌起动后,又可感受到一种阻碍手掌运动的力,这种力产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叫滑动摩擦力。又如在“机械能守恒”教学时,进行“铅球碰鼻”实验,3公斤重的铅球自某学生鼻尖无初速度释放再摆回,看学生怕不怕铁球碰伤鼻子,惊险刺激。再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在一重物下放一毛刷,然后放在台秤上,当施加一个斜向上拉力时,让学生观察毛刷形状的改变和台秤读数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到个斜向上拉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水平向前拉物体,二是竖直向上提物体。说明斜向上拉力就可以沿着这两个方向进行分解。最后教师可以毛刷法判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先将一只毛刷的刷毛向下地放在粗糙的平面上,用手水平地推刷子,观察刷毛向什么方向弯曲,即为刷子相对于平面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此时的刷子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之相反;把刷子翻一个身,使刷毛向上,将另一个刷子刷毛向下,使两只刷子的刷毛相对地放在一起,推上面的刷子,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观察刷毛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能够对物理知识起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通过实物的演示,能更方便教师对所授知识的讲解,做到有物可凭,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善于设置探究性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演示实验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来探求新知识,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许多实验可以搬到太空中进行。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没有压力,在这种环境下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教师可以提出这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去设计实验方案。又如在讲“超重和失重”时可以用下边的演示实验加以说明:在一矿泉水瓶一侧开个小孔,当瓶内装满水时水将从小孔喷出,而当让装满水的瓶自由下落时,小孔中却没有水喷出。由此可引导学生思考,得到失重的现象、概念。教师还可以准备一块木板,上面较近的放置了两块异名磁极相对的磁体,教师提出问题:木板如何运动可以让磁体吸引在一起?教师让学生亲自演示并引导解释缘由,学生最终发现当磁体处于失重状态时,木板对磁体的支持力减小,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当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磁体间吸引力时,两磁体在木板上滑动并吸引在一起。再如,在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首先将完全相同的8个“6V、0.3A”小灯泡分成两组分别并联在6V的蓄电池和6V的干电池两端,并在电源两端并联电压表监视电路电压,让学生猜想,接通电源后,两个电路的电压是否相同?两组小灯泡是否一样亮?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寻找两电路的不同,查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发现对电路的研究必须考虑电源内阻,引出考虑电源内阻的全电路欧姆定律。

探究性实验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获得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从课堂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分析中归纳出结论,是培养高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善于改进和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需要灵感、直觉和想象。现在的课本上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的科学性不强、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易于观察、实验操作复杂等等问题。朱正元教授曾倡导:“要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制作教具的材料一般是日常生活常见或废弃物品,利用这些身边常见材料制作教具,会使学生觉得物理离自己更近,容易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自制演示实验装置不仅能充实教学仪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力更生精神与能力,是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创实验,自制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课堂知识,自己制作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发现创作的乐趣,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内在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实验中,笔者认为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小车直接放在木板上,很难保证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可以使用铝合金轨道,选用有轮缘的小车从而保证小车做直线运动;其次由于小车质量太小,当加多条橡皮筋时,小车受力较大,加速获得的速度也较大,纸带上打出的点过少,因而造成无法测出小车末速度;最后由于很难橡皮筋拉力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实验时会出现小车跳跃的情况,因此实验时应在小车前端加一些砝码。再比如课本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中,两次利用光的反射“放大”了光线的微小变动,但该实验调整装置很费时,若将氦氖激光器放在桌面上,使它的光直接射向较远的屏幕上,向桌面施加压力时会观察到光点移动,就使得该演示实验简捷高效,现象直观清晰,会很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可以设计低成本小实验和制作喷泉之类的简易教具进行实践,比如;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之后,研究反冲运动,用可口可乐瓶制作水火箭,用废日光灯启动器加入少量酒精密封制作小火箭,用泡沫塑料做船体、通过气球向后喷气为动力制作喷气船等。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善于使用课堂演示实验,加大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展现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中学434318)

论文作者:刘晓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充分发挥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刘晓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