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矫正儿童的构音异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异常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构音异常的孩子说话口齿不清,轻者令他人常常听不清某些词语,重者则不解其意,难以沟通。对于这种构音异常的孩子,需要进行构音的矫正。
在矫正前,先要弄清楚什么年龄会发哪些音,然后才能判断儿童是否有构音问题。我国汉语拼音有元音和辅音两种,儿童对元音如: a、o、e、i、u等的发音比辅音早,而辅音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儿童在3~4岁时,b、p、m、g、k、h、d、t、n、l音已完全发展, 从4岁到5岁,j、q、x、 z、c、s也会继续发展,接着要发展的音是zh、ch、sh、r。 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些发音的发展过程后,就能客观地看待儿童的发育问题。
儿童在每一年龄阶段的发音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牙牙学语阶段,幼儿的发音有很多是不标准的,譬如“裤子”说成“兔子”,“公公”说成“东东”,“哥哥”说成“多多”。这些话常常让人感到很有童趣。但是,按照上述的发音规律,如果4~5岁的小儿仍旧维持这种不标准的发音时,就属于构音的问题了。
异常构音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矫正构音的问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配合,还要有儿童的刻苦练习,否则就不易奏效。
治疗开始时,当儿童同时存在几个发音不准的现象,治疗师往往选择儿童最易发,而且大多数儿童能较早掌握的那个音入手,新选择的音称为目标音。
治疗的第一步是帮助儿童认识正确发音的明显特征。所谓认识,即让儿童看发音时的口形,特别是听发音时的声音,然后将目标音和另一个儿童已能正确发的音进行辨别。例如,治疗师依次交替发两个不同的音,每次发音后让儿童指出放在面前的发音卡片,或者利用录音机听目标音和另一个会发的音,以建立儿童对目标音是否确立正确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治疗师又将儿童原先错误的发音和现在作为目标音的发音进行比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过去这个音发错了。正确发音听上去与自己的错误发音是不一样的,如果儿童能够分得很清楚的话,那么可以说,对目标音的标准发音有了肯定的感知。
第二步是准备学习新的发音。新的发音的教学是通过逐步接近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儿童把t音发成k音,如果我们简单地让儿童学着发t音,儿童往往始终发不出t音来。这时,治疗师要仔细琢磨和观察口舌运动中与t音接近并且容易过渡的发音, 观察这个儿童哪些音已能发得很准确,然后选择合适的过渡发音。于是我们选择“an”音,先教儿童发“an”音,由此过渡至t音。同时,在儿童练习发t音时,知道口唇、舌头、下颌的位置,气流的变化及声带振动情况,使儿童最终能正确学得新的发音。
巩固新的发音是治疗的第三步。一个新的发音往往是脆弱而不稳定的,它需要尽快地强化。强化一个新发音的有效方法是让儿童尝试把这个音先放在音节中,然后放在短语中,最后放在句子中。如果在这三个不同水平的表达中,儿童的发音均正确无误,那么就能进入最后一步的治疗阶段。
第四步是构音的自我控制。方法是在儿童应用新的发音方法说话的过程中,蒙住他的两个耳朵,或者在其耳边播放噪音,去除儿童依靠自己的听觉判断所发出的音,让儿童凭借自身的口腔运动、发音器官的动觉和触觉,监测自己发音的正确性。
从以上四个步骤来看,儿童的构音矫正是弃旧立新的治疗程序,假如对于一个发音不正确的儿童不予以治疗的话,那么,时间久了,旧的不标准发音形成了习惯,矫正起来就会困难得多,而新的正确的发音学习也会受到干扰。因此,我们建议儿童在入学之前早早治疗,及时矫正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矫正治疗必须有家庭的积极参与,光靠治疗人员的矫正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父母学会治疗的方法,每次带回家庭作业,有的放矢地训练孩子,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样才会使构音的治疗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