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如何驶入快车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快车道论文,债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弱势现状
从筹资规模上看,200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包括增发)154只,配股162只,筹资总额为1499亿元。在债券市场,虽然2000年国债和金融债券分别发行4657亿元和1645亿元,但真正代表社会融资行为的企业债券市场却依然十分低迷,全年筹资额不足100亿元,A股可以转换债券也只有28.5亿元。
再从二级市场上市情况分析,截至今年8月,境内上市公司家数为1151家,流通股份为1273.36亿股。而在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到目前,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债品种只有12个,上市总额仅为282.5亿元,发债主体仅6个,日成交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交投很不活跃。
以上数据反映出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市场结构的畸形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我国资本市场股强债弱的状况导致在股市风险较大时储蓄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意愿下降,有效引导储蓄分流的难度增加。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居民储蓄已突破7万亿元大关,其中到8月份,定期储蓄增加3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这种储蓄不能有效分流状况,对资本市场来说,入市增量资金的减少将直接引发或加剧行情低迷,使企业再融资变得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对银行来说,资金过分集中,将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最终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国债市场的建议
我国今后应允许可流通国债既可在银行间市场流通转让,又可在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
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市场的分割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同,导致各个市场形成的利率相差较大。今年6月份财政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15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4.69%,而7月份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20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仅为4.26%。这种市场分割的状况不利于国债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再看二个数字200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达到16321.69亿元,而去年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国债现券流通量仅为880亿元。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经获得长足发展,在债券品种和数量上占有相对优势,交易量也将赶超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从性质上讲,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一个与货币市场紧密联系的市场,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定位更趋向于资本市场,所以两个市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共存。不过从趋势上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发达国家债券市场其交易主要在场外,我国今后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允许可流通国债既可在银行间市场流通转让,又可在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接纳相同的市场参与主体,实现债券的自由转托管,最终形成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相互联结的全国统一的国债市场,这也是发达国家债券市场发展的普遍规律。
国债的功能应从政府的筹资工具转向金融市场的基础性产品,成为市场化利率的基准
今年之前我国发行的长期记帐式国债大多数是浮动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国债是在中央银行制定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基点,通过投标机制来形成国债利率。由于没有长期固定的利率,导致在我国债券市场上很难计算收益率曲线,市场利率没有相对基准。
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国债不仅是政府的筹资工具,更多的扮演金融市场基础性产品的角色。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中央银行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理,而是通过间接手段调控和影响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实现利率的平稳运行。在这里,以国债为工具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调控手段,长期固定利率国债的缺乏将使这种间接调控趋于形式。发行长期固定利率国债可丰富和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而债券收益率曲线显示了市场对未来经济运行状况的心理预期,也是未来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国债的功能应从政府的筹资工具转向金融市场的基础性产品,成为市场化利率的基准。
在现阶段发行适量短期国债,可丰富国债品种,提高国债的长短期政策导向作用
2000年以来财政部已经发行了多期中长期国债,这些国债的发行为构筑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提供了可能。但从货币市场发展和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来看,中央政府要建立一个高效率头寸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系统,发行1年期以内的短期国债是十分必要的。从货币政策实施来考虑,短期国债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这在发达国家有例可循。在我国国债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功能正从筹资工具转向金融市场基础性产品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发行适量短期国债,可以丰富国债品种,提高我国国债的长短期政策导向作用。
企业债市场的建议
我国企业债券目前仍采用传统的审批模式,监管部门一直强调审查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这样导致监管部门充当企业债券保证人的角色,政府承担了企业债券的兑付风险,不利于企业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企业债券正从“以地区为对象的切块式额度管理”转向“总量控制下的以企业为对象的市场化管理”。在未来的核准制下,监管部门应主要负责对发行文件进行合规性审查,将企业还本付息能力的评判交给社会中介机构,监督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的规范运作和尽职责任,监督债券托管、交易和结算等服务组织的依法规范运行。同时,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成熟程度远不如股票市场,立即推行核准制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决定了企业债券核准制的推行是一个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首先,加强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设
加快发展我国债券市场不仅要扩大一级市场规模,更要加强二级流通市场建设。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的基础,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的保障,为一级市场提供流通渠道和交易方式。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流通市场严重滞后。
二级市场的滞后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首先是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差使企业债券成为储蓄的替代品。交投不活跃阻碍了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出入,严重制约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使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仅局限于传统的保险公司、农村信用联社等;其次是二级市场的滞后使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不能够有效化解,使其投资风险集中在初始投资者,风险不能社会化,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风险未能社会化也使投资者不能够对企业债券发行人形成有效的制约,使投资风险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加强企业债券流通市场的建设,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将对发行人形成有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及时兑付问题,降低兑付风险,有效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其次,扩大企业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群众
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债券市场也不例外。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合格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保险公司、农村信用社、社保基金和财务公司等,整体数量较少。从国外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扩大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成立债券投资基金是活跃债券市场的重要手段。在目前市场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企业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扩大企业债券的投资群体。
再次,重点研究资产支持债券的开发和实际运作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进行一系列的组合,并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将该组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的技术和过程。资产证券化的最基本功能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它是解决银行贷款流动性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
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加速住房制度改革;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工具,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目前,随着我国资产流动性问题的日渐突出,资产证券化作为解决资产流动性问题和开拓新融资方式的一种途径,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提出年内考虑推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新的业务品种。
资产证券化是以流动性来实现收益与分散风险的,没有一定深度的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就不可能得到顺利实施。为了确保证券化资产的流动性及对其合理定价,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并结合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市场的发展要求,以及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要求,重点研究资产支持债券的开发和实际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