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交际的语用分析:一种关联理论的方法

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交际的语用分析:一种关联理论的方法

许婉亭[1]2010年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交际策略的跨文化对比》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趋紧密。国际商务谈判在当今的全球商务活动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谈判中的双赢原则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各利益团体的重视。本文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等语用原则为基础,基于对中国和西方国家商人的面对面国际商务谈判成功或失败案例的分析,探讨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交际策略的运用并对其进行跨文化对比。本文研究发现,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合作、礼貌、间接言语行为、幽默、转移对象等言语交际策略的运用与谈判人员的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运用的言语交际策略往往不同,如果谈判双方不能理解这是彼此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就会产生,谈判可能失败。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言语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有效应用对谈判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差异是谈判人员选择不同言语交际策略的根本原因。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使跨文化商务谈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宋晓婧[2]2016年在《机构话语视角下的教育话语—中小学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机构话语具体类型之一,教育话语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教育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均可被借鉴用来研究教育话语。教育话语在教育机构实现其核心目的“将未成年人社会化”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主要功能:知识传授功能、社会行为规范培养功能和社会价值观念植入功能。从语言学角度,具体来说,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研究教育话语,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语言来阐明教育话语是如何执行上述功能的,进一步讲,通过对教育话语的分析来揭示实现教育机构核心目的过程中的话语方式。目前学界对教育话语的研究集中在教育学领域对宏观教育话语的探讨和语言学领域对课堂话语,尤其是外语课堂师生话语的研究,对课堂之外的课外活动及其课外活动情景中的教育话语的语言学研究相对空缺。基于此,本论文以课外活动情景话语为研究对象,以机构话语分析为研究方法,进行机构话语具体类型——教育话语的分析。机构话语理论为本论文提供了理论框架,语用学是本论文进行话语分析的具体工具。教育话语具有不同于其他机构话语类型的机构特征,而构成教育话语的课外活动情景话语和课堂互动话语因话语主体身份与角色的变化、具体话语目的的不同也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论文采用定性描写法、定量分析法、语用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对课外活动情景话语中话语主体身份与角色的话语表现、对话结构、话语规则、语用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论文由绪论、五章主要内容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概述国内外学界对机构话语、教育话语的研究概况,并对论文的选题动机、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创新与价值进行概述。第一章阐述论文的理论基础,包括话语理论和俄罗斯机构话语研究模式与方法。第二章在机构话语视角下描述教育话语、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的机构性特征。第叁章从称谓方式、言语行为类型两个典型特征入手,分析课外活动情景话语主体身份与角色的话语表现。第四章探讨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的整体结构特征、对话结构特征以及话轮转换特征。第五章研究教育话语目的制约下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的规则(典型的言语行为、仪式性话语、话语公式)及其话语策略(主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促进策略、调节策略)。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局限之处。研究结论为:1.俄罗斯以B.И.Карасик为代表的学者所提出的机构话语理论与研究模式对于机构话语各种具体类型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为国内机构话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2.同其他机构话语相比,教育话语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机构特征;作为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情景中的话语,课外活动情景话语和课堂互动话语有着彼此独立的话语方式。3.课外活动情景中,两大话语主体——教师与学生其身份与角色的话语表现有以下特征:(1)师生话语角色为主,机构角色为辅;(2)师生话语权力不对等程度缩小;(3)师生话语角色对其话语方式、话语权力具有制约作用。4.课外活动情景话语在结构层面的特征有:(1)整体结构上比课堂互动话语更具有多样化;(2)对话以多人互动结构为主;(3)话轮转换过程中学生选择权大于课堂互动。5.受具体目的制约,课外活动情景中言语行为模式与话语规则均不同于课堂互动;话语策略层面,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促进策略、调节策略为主。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为教育话语的研究提供了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方法论基础,尤其为课外活动的研究提供了语言学的阐释。本论文同时为机构话语的其他具体类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谢群[3]2013年在《商务谈判话语互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层次的商务往来频繁。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希望通过商务交往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商务谈判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成败密切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和各自的生存与发展。在谈判活动中,双方都希望通过目的性的协商来达成共识,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经济目的。因此,与法庭话语、医患对话和课堂互动等话语类型相比,商务谈判话语呈现典型的目的性,并受身份和权力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较小,是机构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商务谈判话语,即双方或多方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共识而进行协商所使用的口头表达。本文的语料来自笔者自建的“商务谈判话语语料库”。语料收集的范围涉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和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主委会主办的商务洽谈活动,谈判对象有哈尔滨市友好城市、大型国有企业和个人私有企业的合作等,包括宣传推广、滑雪、教育、高科技、旅游、医药、食品和卫生共8场商务谈判。首先,笔者经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将商务谈判活动的录音文件转写为文字,并对相关话语标记进行标注,建立商务谈判话语语料库。其次,在批判与继承目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商务谈判话语研究的目的协商论框架。再次,分析商务谈判话语互动的结构,以对应结构为切入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最后,本文以话轮为基础研究单位,将其分为前导行为、核心行为与后续行为叁部分,分别对引发语与应答语的组成成分、构成模式以及选择策略进行分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的局限与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构想,为我国商务谈判话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提高我国商务话语的研究与教学水平贡献力量。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七章。各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论。本章首先介绍商务话语、谈判和商务谈判话语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等相关内容,然后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入手,探讨商务谈判话语的互动性、协商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其次,本章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语料、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篇章布局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商务谈判话语研究综述。本章回顾了国内外商务谈判话语的研究概况,剖析了商务话语尤其是商务谈判话语研究的发展历程。同时,在分析现有研究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总结了商务谈判话语研究的发展趋势。第叁章,话语互动的目的协商观。本章以“目的原则”为理论基础,构建本文的理论框架——目的协商观。从哲学上的目的论入手,以目的研究的发展为脉络,论证了目的与话语之间的关系。笔者以相对完善的目的原则为切分点,对其创立前后的相关研究进行反思,并结合商务谈判话语的特点,提出目的协商论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观点。第四章,商务谈判话语互动结构研究。本章借鉴伯明翰学派的话语分析模式,结合语境与发话人目的等社会性因素,对商务谈判话语的互动结构进行研究。根据启动语步行为类型的不同,商务谈判话语的互动结构可以分为诱发对应、告知对应和指示对应叁种。通过对各种对应结构的构成模式进行质性描写与量化统计,我们发现了一些典型的结构和规律性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目的性的阐释。第五章以引发语为切入点,首先区分了引发句、引发语和问话,进而从功能的角度对本文中的引发语进行了界定。随后,根据大小言语行为的切分方法将引发语分为前导行为、核心行为和后续行为叁个子行为。通过对叁种行为的分析,本章力图展现引发语的构成模式及选择策略,揭示发话人如何通过选择引发语来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第六章以应答语为切入点,区分了应答语、应答句和答话,分析了应答语与引发语之间的关系,剖析目的在应答语选择与建构中的主导地位。本文构拟了应答语产生机制与形成过程的图示,进一步揭示了目的协商性在商务谈判话语微观层面的体现。同时,本章分析了应答语的构成模式,归纳与总结了应答语的选择策略,为商务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些话语选择方面的参考与建议。第七章,结语。总结全文,阐明本文的主要观点、主要结论、创新之处、局限与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的贡献与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田野调查收集了一定量的真实语料,自建了商务谈判话语语料库,并采用了语料驱动的方法开展话语互动研究;对目的原则进行反思,提出了适合商务谈判话语研究的目的协商论;扩展了机构话语的研究范围,丰富了汉语机构话语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商务谈判的认识,完善了商务话语研究的维度;本研究的结论对商务实践、商务教学以及话语分析等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启示性。

刘海燕[4]2013年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含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尝试研究一种常见的交际策略——语用含糊策略,旨在帮助谈判者顺利进行商务谈判。语用含糊是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故意使用含糊语言的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含糊广泛出现在各种语言领域,例如日常交际、外交、新闻、广告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促使笔者着力研究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含糊策略。那么,国际商务谈判中语用含糊策略背后支撑的理论框架是什么呢?这是本文要极力研究的问题。在分析了关联理论,顺应理论,关联顺应模式等相关理论的优缺点后,本论文选择了分析较为全面的顺应关联模式作为理论框架,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含糊策略进行分析,从而验证顺应关联模式对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含糊策略的分析的可行性。顺应关联模式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顺应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而通过对国际商务谈判中语用含糊策略的研究后发现,该策略的选择与使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顺应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该论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收集法和例子分析法。顺应关联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言语交际的领域,但鲜有人用此理论来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含糊策略。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丰富了语用含糊研究领域的同时,也扩大了顺应关联模式被运用的广度。

李婷[5]2015年在《中美商务谈判言语交际策略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与其他国家商务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增进了跨国商务的发展与传播。本文以文化价值观与语用学的相关原则为理论指导,结合文献研究、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中美商务谈判的言语交际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发现文化因素与言语交际策略的合理运用对谈判成败所起的关键作用。本文分别从双赢谈判与输赢谈判的实际案例中对具体语料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言语交际策略对促成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从文化价值观视角对相关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寻求导致不同谈判结果的文化成因;最后,本文针对双方谈判时所运用的言语交际策略提出有效建议。

邓曼英[6]2013年在《会展谈判中的语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会展业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国际会展谈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会展谈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交际活动,谈判双方需要灵活运用谈判技巧和语用策略来建立业务关系、完成业务谈判,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效果,研究以广交会为代表的会展谈判语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广交会会展谈判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了会展谈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国外的语用研究者往往侧重于语用原则及策略的一般性应用,较少涉及具体领域的语用策略研究;国内的研究更多的是注重商务谈判的语用策略研究,或会展策划及管理研究,对在会展谈判实践中如何合理使用语用策略涉及很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会展谈判和语用策略方面的前期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广交会会展谈判中谈判双方使用什么语用策略才能实现谈判双赢的目的?本文旨在彰显语用策略对会展谈判实现双赢局面的重要指导作用。本文结合会展谈判的背景和功能,总结归纳了会展谈判的语言特点;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模糊语言理论为基础,选取历届广交会会展中的谈判案例为研究语料,探索如何在广交会会展谈判中巧妙运用礼貌策略、合作策略及语言模糊策略,促使会展谈判顺利进行。本文指出礼貌策略、合作策略、语言模糊策略的互通、互融、互补为会展谈判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语用策略引导,为会展双方实现长远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语用策略协助,实现了谈判双方的双赢局面,达到会展谈判的目的。

单曦[7]2008年在《商务汉语教材中的谈判会话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理论,从会话交际功能、会话毗邻对结构、会话话轮交接、会话话轮长度等方面对选取的8部商务汉语教材的谈判会话部分进行分析与考察,做出实证性研究,并结合与真实汉语口语语料或一般通用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总结出教材谈判会话的一系列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教材商务谈判会话的交际功能:总结出教材商务谈判会话的交际过程,参照《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的121种功能类型,总结出58种教材谈判会话的交际功能类型及每种功能在教材谈判会话所有功能中所占的比重,并把这些微观功能归入《大纲》划分的7大类功能,发现教材谈判会话所具有的3类的主要功能为:客观与理性表达、使令性表达和交际策略的表达。在会话毗邻对类型方面,本文对8部商务汉语会话教材中的谈判会话毗邻对形式结构类型和内部语义关系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教材谈判会话毗邻对在形式结构类型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套环式毗邻双步式和毗邻多步式结构大大超过日常会话与通用汉语教材中的会话,作者建议该特点可以作为判断课文难点、设计会话技巧练习、测试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依据。教材谈判会话毗邻对在内部语义关系上有12种类型。其中,6种常用毗邻对类型的使用频率非常集中,占98.8%强。会话话轮交接具有3种规则,谈判话轮交接的主要体现了前两种规则。同时,本文也注意到教材会话在话轮转换位置缺乏缺乏“反馈项目”和“重迭”,影响了会话的真实性,并对此提出建议。最后,作者注意到教材话轮长度与真实交际之间的差别,对教材谈判会话的话轮内部的语法结构做出统计,分析了教材会话话轮结构较复杂、长度较长的原因。其合理的部分可以被教学采纳,用于引导学生说出较长、较复杂的话轮;同时,建议教材编写者注意到教材中某些不符合真实性要求的复杂话轮,并做出改进。作者希望本文结论可以促进对教材谈判会话的认识,促进谈判会话教学与学习的效果,并为今后的商务汉语教材会话的编写提供参考。当然,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所限,作者只能对教材已经展示出的会话特点作出总结,未能对真实谈判会话做出分析,故本文结论不代表真实谈判会话的情况,教材会话与真实会话的比较还有待后来者进行研究。

王雪玲[8]2008年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认知语境构建》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商务谈判日益成为我国对外经贸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作为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形式,国际商务谈判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为有助于谈判双方对话语的有效理解,本文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认知语境构建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胡玥[9]2015年在《商务谈判口译中语用失误的认知语境视角研究》文中提出商务谈判是跨文化贸易往来的重要环节。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能否准确把握谈判双方的语用意图。文化差异和译员个人素质等因素往往会使商务谈判口译中出现语用失误。这方面的研究过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讨论,也取得了诸多共识,但是语用失误的原因以及相应翻译的策略,仍然是学界关注的对象,特别是鲜有研究从译员对谈判双方心理状态的认知角度去探讨这些问题。认知语境是语用因素已经被概念化和图示化了的知识结构。其中,着重剖析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过程是认知语境的首要特质。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去探讨以上问题,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商务谈判口译语用失误的成因中有哪些认知因素?(2)可以采取什么翻译策略去避免商务谈判口译中的语用失误?本文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以上问题,语料以商务谈判口译现场的真实对话文本为观察语料。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1)商务谈判中语用失误的成因包括缺少沟通时必要的认知语境、新的认知语境的建构失败和认知语境的搭配失误;(2)避免语用失误的翻译策略包括培养语境认知能力和实现语言选择和语境的动态顺应。本文从认知语境视角探讨了商务谈判语用失误的成因以及相应的口译策略,一方面对商务谈判口译有一定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认知语境理论的应用范围。

杨燕[10]2007年在《基于国际商务谈判会话的关联—顺应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普通语言学的一支,语用学越来越成为哲学家和语言家们研究的热门问题。概而言之,语用学研究的是社会条件限制下人类交际的语言使用。本论文对最新提出的言语交际模式,即关联一顺应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理论分析,并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对话进行了较为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语言生成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有效地证明了关联一顺应模式在研究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充分合理性和强大解释力。选择国际商务谈判作为研究语料是因为入世以来国际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愈来愈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而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又始终离不开谈判。从某种意义来说,谈判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较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博弈和战争中,仅掌握谈判规则、贸易流程和法规已远远不够。为了在商务谈判中占据主动权,始终保持王者地位,谈判者必须深谙谈判语言使用技巧和策略,既能读出对方字里行间的意义从而对对方意图了如指掌又能运用强大的语言力量于谈笑间即可赢得谈判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文章以关联—顺应模式为指导框架,从叁个不同的方面(语境的动态性,语言结构和语境成分之间的相互顺应以及意义的动态生成)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对话进行了分析。语境的动态性是正确认识话语生成和理解的前提,语言结构和语境成分的相互顺应反应了话语生成和理解的具体过程,意义的动态生成则是话语交际的结果。一言以蔽之,本文采用实证性研究拟通过对国际商务谈判中具体对话的分析来证明关联—顺应模式理论的可行性和实际指导价值,从而也为国际商务谈判的深入研究提供新鲜的理论血液。

参考文献:

[1]. 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交际策略的跨文化对比[D]. 许婉亭. 黑龙江大学. 2010

[2]. 机构话语视角下的教育话语—中小学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研究[D]. 宋晓婧.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3]. 商务谈判话语互动研究[D]. 谢群.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含糊研究[D]. 刘海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 中美商务谈判言语交际策略的对比研究[D]. 李婷. 黑龙江大学. 2015

[6]. 会展谈判中的语用策略研究[D]. 邓曼英. 湖南农业大学. 2013

[7]. 商务汉语教材中的谈判会话分析[D]. 单曦. 北京语言大学. 2008

[8].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认知语境构建[J]. 王雪玲. 商场现代化. 2008

[9]. 商务谈判口译中语用失误的认知语境视角研究[D]. 胡玥. 内蒙古大学. 2015

[10]. 基于国际商务谈判会话的关联—顺应模式研究[D]. 杨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标签:;  ;  ;  

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交际的语用分析:一种关联理论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