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和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
1高校图书馆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以和为贵”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在诸多文化经典中都阐述了“和”的思想。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不管是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还是各民族内部的交往,都倡导要和平共处求同存异。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的构成越来越多元化,除了汉族学生,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学生。高校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有利于宣传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增强各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族的团结,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2有利于形成仁义道德人文精神学校氛围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思想的总体表征,倡导传承和宣传传统文化,主要是为了宣传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利用传统道德观念、思想体系实现教育的目的。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宣传传统文化,能够在高校营造仁义道德的校园氛围,为大学生树立传统社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抵御权力和金钱的诱惑,提高大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此外,作为大学生教育和成长的精神家园。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基础。
1.3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了汉族文化,而且还包括少数民族文化。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这些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忽视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文化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抛弃了传统文化,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也会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力。因此,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提供丰沃的土壤,能够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而且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能给其他文化提供生存发展的借鉴,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2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2.1做好阅读推广工作
2.1.1多方联动,促进大学生阅读推广
大学生阅读推广是一项全校性质的工作,单靠图书馆的力量,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只有加强图书馆与高校各部门、院系等阅读推广主体之间的联动与协调,统筹全校的资源、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加强与校领导的联动,把阅读推广活动放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中,使阅读推广活动受到重视;二是加强与学生会、团委、各院系的联动,与他们一起组织、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同时,利用各院系的专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三是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联动,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合作或交换举办文化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动协作,打破时空的限制,进一步延伸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范围,建立阅读推广共享体系,实现交流共享。四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阅读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以保证阅读推广工作取得成效。
2.1.2成立专门的阅读推广部,建立长效机制
阅读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应成立以图书馆为主体的专门的阅读推广部门来抓这项工作,并联合宣传部、各院系、大学社团等相关部门,在各系部成立阅读分会,了解学生信息需求、策划各种阅读活动、收集反馈各种数据信息、定期检查阅读情况等,同时建立阅读评价机制,把评价指标纳入学生的学习考核中,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长期开展。
2.1.3推进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
倡导大学生重读经典,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典作品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价值观念等,阅读经典作品,不仅能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通过阅读经典,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抵御庸俗文化的侵袭,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使自己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打造校园文化中心
2.2.1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熏陶育人功能
环境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充满人文氛围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规范,客观的价值取向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因此,图书馆要重视和加强人文景观建设,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图书馆文化环境,积极创造富有教育性、拓展性、藝术性的环境,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品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2.2.2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以图书馆为平台,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开发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抓住各种传统节日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纪念日的有利时机,开展生动、具体、形象的教育活动。如:利用国庆节、长征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特殊日子,举办摄影展、专题讲座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民风教育活动,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二是和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联合开展有关书法、篆刻、戏曲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举办诗词诵读活动,在欣赏历代文化经典与诗文名篇的过程中升华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开展各类文化沙龙、演讲比赛、刺绣和剪纸等民族手工艺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相融合,通过微电影、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喜爱的现代媒介形式,实现传统文化信息的有效推送与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人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确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三是借助国学网、高校联盟等网络平台,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结论
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上,关键要解决思想上和认识上的问题,即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高校图书馆既有丰富海量的传统文化图书典籍,又有功能完备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图书馆应该成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闫琳琳,孙浩宇.试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7):140-142.
[2]韩春平等.数字环境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阅读——以高校图书馆为语境[J].图书与情报,2013(4):124-126.
论文作者:杨洪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图书馆论文; 大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传统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