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论析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标准论文,数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数学教育目的分析
回顾我国数学教育目的,基本上是沿着
见下图目标示意图:〔3〕
图中辐射性目标分析:
基调——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核心——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二、我国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一)经比较1949年以来我国颁布的教学大纲(初中阶段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特点:〔4〕
(1)精简传统数学内容,如精简了传统数学的四则运算、 多项式和根式等内容;删除了诸多较难学的平面几何内容。
(2)保留了部分传统内容,如整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和运算,数量和度量等内容。
(3)增加集合、统计初步等近现代数学知识。
(4)平面几何仍然保存较完整的欧式体系,如1992年大纲, 平面几何的教学时数相对于代数课时略有提高。
总的而言,近50年来我国在数学内容上没有从体系上进行大的调整,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删减增加,内容体系基本未变。
(二)就我国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看存在的弊端
(1)课程目标比较狭窄〔5〕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算术、几何、代数和三角,一些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还未进入中小学数学课程。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提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实际上偏重运算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猜想的意识与能力,不重视培养应用能力、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忽视了数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能发挥的作用。
(2)内容陈旧,大多数内容设置, 仅限于纯形式的逻辑思维训练内容。〔6〕在中小学数学的传统内容中,有部分内容正在失去应用价值,应当删减。
(3)过分追求内容、体系的形式化。 学生对形式化的教材缺乏兴趣,不喜欢学,甚至厌学。〔7〕
(4)知识面窄。由于多次删减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造成“深挖洞”的局面。浪费了广大师生的大量精力去钻研偏难题。如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形成了“两个最”,即从中国历史纵向看是最低的,从世界范围横向看是最陈旧的。〔8〕
(5)数学课程结构单一。〔9〕考什么,教什么形成了只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和活动课。
(6)内容要求划一,缺乏弹性。 如教学内容形成了知识点+教学层次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局面,就某一内容的教学缺乏弹性,教师只能按步就班执行,缺乏教学的创造性。〔10〕
(7)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 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的训练和题型教学。虽然我国的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便茫然失措,不知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1〕
(三)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
(1)有统一的全国数学教学大纲,有利于整体水平提高。
(2)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解题能力强。
(3)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中, 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4)普遍盛行的解题教学与研究, 无疑也提高了师生数学基础的训练水平。
(5)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我国通过集训方式在世界奥赛中成绩显著,中国人在较为抽象的数学领域,产生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数学家。数学竞赛无疑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英才”教育,数学竞赛活动仍在一些省市坚持开展。
(6)全国各地数学教育杂志,从过去比较单一的解题研究, 逐步转到教育思想、学法、教法的传播,无疑对转变教师观念起到积极的作用。
(7)我国有一支数学教育研究的队伍。从高师研究人员, 到各省、市、地、县各级数学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中小学数学教师,形成了数学教育研究的风气,数学教育研究要服务于基层的思想,正逐步为人们重视。
(8)我国有一支无私奉献、兢兢业业、 刻苦钻研的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
总之,只要我们克服不足,发扬长处,我国就能成为“21世纪数学大国”,〔12〕数学教育应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三、对我国新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的几点思考
(一)数学教育本质的确定
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的多元化将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13〕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应从当代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学习和数学文化等多方面论述数学的本质。使数学教育能够在多维度的层面上展开,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从四个层面论述了数学的意义:〔14〕(1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2)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3)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学化过程;(4 )数学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修养必不可少的,数学是机遇和职业的关键。〔15〕这些论述扩充了数学不仅仅是数与形的研究,这必将对我国数学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数学课程目标的总体确定
数学课程目标要以数学素质教育为核心,包括数学意识(知识观念层面)、问题解决(创造力层面)、逻辑推理(思维品质层面)、信息交流(科学语言层面)〔16〕和数学文化(历史社会层面)。
(三)数学学习内容的确定
内容的确定采取广而有用,广深结合,教学内容应有弹性,体现区分化。知识内容安排应打破学科界限,整体处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不平衡,作为国家数学课程,应体现全国统一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我国数学水平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制定较高水平要求,教学内容的论述应以方法思想为主线,知识内容为基础的方式,让课程体现“保底不封顶”的思想,体现区别化。教学内容水平层次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数学思想的三个层面要求,即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方法。〔17〕二是从知识内容入手有两个层面:(1 )知识点+教学要求+数学思想+个性品质培养(明确具体,可作为基本要求,体现我国总体数学水平);(2)知识项目+数学思想+个性品质培养, 这部分内容弹性较大,各地可以根据各自情况选用。
教学内容层次化,有利于一纲多本课程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统一性与多样化,有利于体现教学的区别化,有利于“英才”教育的实施(有数学天赋的人不因数学课程的设置影响其才能的发展)。总之,有利于“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大众数学思想的贯彻。〔18〕
就目前我国数学教学而言,应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知道知识及方法的来龙去脉,即注重数学过程;删减形式化的内容,增加概率、统计等实用知识内容;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着眼学生的学习,转“教师教为主”变学生“会学”为主。即“强调、删减、增加、强化、着眼”的原则。
(四)课程内容设置与考试制度有机结合
在我国考试的选拔功能将长期存在,虽然人们对考试带来的弊端深恶痛绝,但由于它作为较为公平的选拔手段仍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什么、教什么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三年高中课程两年完成,一年备考已成为事实。课程内容设置如不考虑我国考试文化的影响必将导致课程标准设置的失败。素质教育并不是取消考试,课程设置应对考试的影响有足够的重视。总之,课程设置不是为考试制度服务,而是考试制度的确定要有利于课程方案的实施。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关系。
(五)教材体系的建立
课程标准的建立只是开始,要体现新的课程标准思想还必须通过教材的编写,教材是师生教学的蓝本。教材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应鼓励依据课程标准最能体现其思想的单位编写教材,可以是专门编写机构或以省为单位或其它研究机构等。
(六)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师资培训
我国新世纪数学课程将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叙述模式,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9〕这有利于克服以“教师讲为中心”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能否实现这一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很重要,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是新课程方案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