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娟 赵瑞芳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甘肃 天水74102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接纳静脉采血后的健康体检者施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的112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56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护理干预的56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健康体检者的总体满意率、晕针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好于A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在对接纳静脉采血后的健康体检者施予护理干预后,能够减少患者晕针发生的几率,并增强其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率。
【关键词】健康体检者;效果;护理干预;静脉采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90-02
静脉采血为十分普遍的体检内容,而因为其为具备过多刺激的侵袭性操作,在实施采血期间,体检者大多会产生焦躁、惧怕,甚至是晕针等相关表现,不单会使得采血无法顺畅实施,还会对体检者带来伤害。为此,医护人员就应对患者施予高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其由于晕针而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促使体检得以顺畅开展[1]。鉴于此,本研究为了分析对接纳静脉采血后的健康体检者施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选出本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的112例健康体检者,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的112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56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护理干预的56例作为B组。A组男性健康体检者、女性健康体检者占据29例、27例;健康体检者的年龄<64岁且>9岁,年龄均值(36±12.47)岁。B组男性健康体检者、女性健康体检者占据32例、24例;健康体检者的年龄<66岁且>10岁,年龄均值(38±14.55)岁。对比两组相关资料,其结果显示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
1.2 方法
A组健康体检者施予常规的护理:辅助清除体检者产生的各类负性心理、随时把握体检者产生疼痛感的相关情况等。B组健康体检者施予护理干预:
1.2.1注重施予健康方面的宣讲 在开展采血以前,医护人员要对体检者施予健康方面的宣讲,特别是对于在采血进程中会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应全方位实施解释,清除体检者不够准确的认识,并舒缓其各类负性心理。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对体检者分发宣讲册子,让其把握采血监测的各类目标、方式与所需注重的事项等。
1.2.2构建优良、舒服、干净的采血条件与环境 干净、舒服且优良的采血条件与环境能够为体检者给予舒服感与安全感。为此,医护人员要保障采血操作台中的干净,标准消毒进程,保障采血的成效与质量。
1.2.3健全各类监测 在开展采血以前,医护人员要全方位把握体检者自身的身心状态与具备药品过敏史、晕针史与否,以具备针对性地施予护理干预,防范体检者产生各类不良反应。
1.2.4心理方面的干预 在开展采血以前,医护人员要增多与体检者开展交谈,告诉其采血的关键性,让体检者知晓采血不会对自己的身体带来危害,以减弱体检者自身身心方面的压力,并舒缓其负性心理。
1.2.5静脉采血方面的护理 (1)在实施穿刺以前,医护人员要全方位监测采集设施的运用期限,明确采集针头中产生了堵塞与否,立即换置极有可能产生问题的采集设施,以全方位保障采集的成效与质量;(2)在开展穿刺期间,要分配具备充实经验与技巧、言语平和的医护人员对顾虑疼痛感、尤为紧张的体检者施予采血。对于在实施采血期间尤为焦躁的体检者来说,医护人员要辅助其维持平静的心态,并微微提升采血的速率;(3)在穿刺结束后,体检者应对穿刺位置施予准确的按压,时间总共5min,防范在拔除针头后产生渗血、水肿等相关情况;(4)医护人员应尽力借助直刺法对体检者施予穿刺,而借助“三指按压法”辅助体检者拔除针头。在拔除针头后,医护人员应引领体检者实施定位按压,体检者借助自身的食指、中指、无名指顺着血管朝向竖起以对处于血管与皮肤中的针眼一同实施按压,时间总共5min,在开展按压期间,应微微用劲,防范对穿刺位置进行搓揉。
1.3 指标观察
1.3.1总体满意率 估计对比A、B两组健康体检者的总体满意率,分数总共是100分,十分满意:总分85~100分,满意:总分65~84分,不满意:总分0~64分;总体满意率:十分满意率与满意率相加。
1.3.2晕针的发生率 估计对比A、B两组健康体检者晕针的发生率:在开展采血期间,体检者产生头晕、无法视物,从而脸部苍白、神志不清,即晕针。
1.3.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估计对比A、B两组健康体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了疼痛感、心理紧张、穿刺位置水肿。
1.4 数据分析处理
此次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总体满意率、晕针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时,选(%)代表。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数据,结果有差距,表明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结果
2.1 比照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07%,B组为5.36%,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详情如表1。
3.讨论
晕针为在实施静脉采血期间十分普遍的不良反应,对于体检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与相关操作的顺畅实施都产生了影响。所以,借助高效的护理干预对体检者施予护理尤为关键。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干预护理的B组,在护理结束后总体满意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晕针的发生率,好于常规护理的A组,P<0.05。其原因是:护理干预规定了医护人员要汇编护理规划,并对体检者给予舒服且优良的采血条件与环境[2]。同时,医护人员借助分发宣讲册子对体检者解释采血相关方式、所需注重的事项等,让其有所准备。在实施采血期间,增多与体检者开展交谈,把握其各类需要,并给予激励及抚慰,辅助清除其产生的各类负性心理,进而凭借最优的状态以接纳采血。另外,医护人员保障采血的精准及快速,并引领体检者正确开展按压,能够保障采血得以顺畅开展[3]。最后,对于产生晕针的体检者来说,应暂停实施采血,并辅助其处于平卧位,施予吸氧,以舒缓体检者的不舒服感。
总之,在对接纳静脉采血后的健康体检者施予护理干预后,能够减少患者晕针发生的几率,并增强其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率。
【参考文献】
[1]代莉,苏适.应用血清分离胶与肝素锂血浆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标本对急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2):100-102.
[2]郭妮,郝晓柯,刘云云,等.一次性针眼贴在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按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966-2967.
[3]刘育红.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中的应用及护理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2):224-226.
论文作者:欧文娟,赵瑞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健康体检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静脉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施予论文; 满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