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分析论文_张贵彦,李欢,于银龙

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分析论文_张贵彦,李欢,于银龙

河南泰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开封市 475100

摘要: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建设项目,因而如何让土地使用体现出最大化的结果就成了关键所在。但是实际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自身的承载力,施工质量和合理的结构,对于当前的工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有必要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建筑物进行检查,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关键词:无损检测;建筑工程;工程检测

1 引言

当前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居住和生活环境方面要求也更为严格,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质量需要,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呈现出明显的无损化、电子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无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声、光、热等方式,不需要对钢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能够重复性检测与混凝土性能有关的各项物理量,以此判断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同时明确钢筋直径以及锈蚀等情况,当前发达国家无损检测技术有广泛应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相对较晚,具备有广阔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2 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特征

2.1 无损性

无损检测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会对建筑工程中的检测项目造成损坏,主要原因就是这类的技术大多数属于能量体技术,能量体自身自重有限,所以即便在接触检测目标后也不会出现明显冲击。同时能量体还可以对建筑结构的穿透,有效进行目标内部的检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效、高精准度的优势,这也侧面说明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2.2 远距离工作

在现代技术发展过程中,无损检测已经实现了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有效推进了无损检测技术的远距离工作。在对这项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只需要在检测工作的检测位置和接收位置进行信息采集设备的安装即可,在进行检测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接受,同时,信息采集设备也会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直接转移到信息接受设备中,实现了数据和终端设备的调整。在这过程中,人工可以直接进行计算机信息的查看,实现对检测结果的直接掌握。同时,在进行远距离作业的同时,计算机的信息数据解读作用也将实现进一步发挥。

2.3 效率优势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检测技术在工作中也将实现实时解读,防止在传输过程中对信息的反复分析,在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还将实现对检测效率的稳定提升。此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进行多次检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进传统检测技术缺陷,要想体现可靠性的提升,还可以有效进行检测流程的重复,这对于工程检测的效率提升也有着重要影响。

3 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中常用无损检测技术

3.1 涡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对建筑工程的检测,分析电磁感应涡流变化,判断建筑工程内部十分存在缺陷或者性能方面问题。涡流检测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线圈形式,能够较为准确的完成检测任务。相比于其他检测方式,涡流检测技术检测速度快,方便操作,同时检测成本低廉,能够利用不同线圈形式,明确工作对象等。当前涡流检测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筑材料的电磁反应,分析其密度、硬度以及内部构成等,明确其中存在的缺陷。同时利用线圈检查,能够准确检测金属制品和钢铁等导电材料,能够准确检测到建筑材料在更深层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材料质量评估全面性和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超声波检测技术

在进行工程建筑项目混凝土材料基本强度检测过程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混凝土材料避免的快速质量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借助声波传输的速度、振幅以及住频率等信息对建筑物中混凝土材料强度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并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参数模型对材料结构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如果存在曲线的情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物结构内的传输速度就会随之发生改变,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声波变化判断建筑结构内部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尽管能够对建筑物混凝土表面进行相应的强度检测,但是如果工程项目的混凝土厚度偏大,那么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将不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强度的准确检测,此时应当使用超声波回弹技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应当选择超声波无损检测以及超声回弹无损检测相结合的检测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建筑项目检测的准确度,其形成的数据信息报告资料也能够作为后期工程评价验收的质量检测依据。除此之外针对混凝土机构的焊接位置进行质量检测要使用超声直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于上述检测技术,超声直射无损检测技术对于混凝土焊缝接触位置的影响最小,并且不会影响焊接处表面的水平,在保证检测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将检测工作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降至最低。具体检测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检测探头移动位置大于0.75P,同时探头移动过程中还要控制好探头移动的速度以及探伤过程的灵敏度,保证探头的灵敏度值要大于工作标准数值。在调整探头移动的位置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角度偏移,但是要尽可能地保证对混凝土材料焊接内部检测工作的全面性。如果超声直射无损检测设备出现收集信号与标准信号不一致的问题时要及时查看检测钢板表面,找出并确定钢板表面裂缝位置,判断检测的波形特点,结合超声直射无损检测技术确保钢板结构的焊接质量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

3.3 红外测定法

红外测定法,是运用红外成像的原理对混凝土内热流和热量进行测定,以明确混凝土的品质。一般来说,红外测定时,检测区域所显示的红色范围越大,说明物质品质越好。如,某建筑工程中就应用了红外测定法,对混凝土资源进行检测,初步检测后发现检测区域中有80%为红外覆盖区域,这一测定结果也说明红外资源测定方式,可以对混凝土资源现有品质进行测定。

3.4 磁粉探测技术

在无损检测技术中,磁粉探测技术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这项技术主要是根据建筑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分布形式进行检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磁化设置,之后将磁粉均匀有效的洒在金属材料上,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磁粉可以均匀吸附在材料上,说明这个材料性能正常,如果磁粉吸附出现断续,意味着这一阶段的材料有裂缝。因为出现裂缝的金属材料在磁化后,其裂缝位置的磁化程度会与正常材料的磁化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在磁粉吸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磁粉探测技术更适合应用在细微的金属裂缝检测过程中,其实施方便、节约成本的优势可以为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更显著的积极影响。

4 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中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够保证工程的建筑施工质量,同时对建筑物本身的影响很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评价和验收中要注意对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为建筑物质量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东军.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探析[J].安徽建筑,2018,24(06):98-99.

[2]王炜,袁奇,顾俊杰,邰能灵.X射线无损探伤技术在检测输电线路压接金具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52(10):1189-1194.

[3]赵祥.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3):58-59.

[4]全志强.浅析道桥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10):48.

论文作者:张贵彦,李欢,于银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分析论文_张贵彦,李欢,于银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