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校 达州 635000)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追求。本文初步探讨了自学辅导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就其实施过程进行了描述,并用具体事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学辅导法
关于教学,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在教学中,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灵活应用学到的方法去获取新知,从而让自己的学习持续下去。但也人并不认可,认为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也缺乏独立的学习意识,很难对他们开展教授学法的教学。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情感远远地大于理智,还不能适时克制自己的行为。但另一方面,立自主地学习更应该是一种学习习惯,而不仅仅是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学是有可能且有必要的,不过,需要教师的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鉴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完全自主的自学行为显然难以推行,也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培训学习方法的好时候,所以教师不应该过这样的机会,应该抓住良好时机,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此,我们提出自学辅导法的概念,就是要通过教师耐心、有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和技能。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懂得,学习主要靠自己。现在,在许多地方,一些教师开始尝试“无师课堂”,主要就是让学生自学和互学,教师很少到教室去打扰学生。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无师课堂是学生逐渐习得学习习惯、养成自学精神的结果,是从有师到无师的过程。无师课堂需要特定的环境,甚至需要当地的大教育环境,也不见得能够成为可以推广的样板。但是,让学生自学的初衷是正确的,是有成效的。在尚未取得建设无师课堂的条件前,我们是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学的。在这种背景下,尝试自学辅导法就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自学辅导法的实施
所谓的自学辅导法,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教师通过引导和科学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以培训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为追求,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以及学生学习反馈来重新组织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来说,一节课45分钟,让学生用半个小时来自学,并完成练习和自我检测,是可行的,留给教师点拨讲解的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课题。未必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使用自学辅导法,该教师讲的时候教师就要讲,而不该用任何理论将自己“绑架”。教学内容要选择中等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在授课时,可以直接导入,也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要自学的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列出提纲,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自学,并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让学生自主学习,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教师可以采取巡视的方式为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这些指导和帮助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选用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测,一般的方法是各小组根据学习目标出题,然后小组间互换测试题进行解答,并由出题小组负责阅卷和讲解。再次,答疑解难。在经过各小组之间的互测和互答后,教师就要上场了。对于各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教师无需再讲,只有比较集中问题拿来讲才有意义。而且,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传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答疑之后,还要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巩固所学内容。最后,要进行及时总结。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补救,还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独立作业,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
三、案例分析
自学辅导法能够刺激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更快地发掘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下面举例说明是如何实施的。在引导学生进行这些思考后,就要逐渐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前进,让学生观察两个比例,然后说出比例的意义。不仅要让学生说,还要让学生做,让学生将比例以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借以引导学生通过加、减、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释疑惑的基础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获得知识,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探索,知道每一步都是自己用脚踩过来的,那么获得的知识自然是印象深刻的。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自学辅导法要避免放任自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其自学,引导其自学,甚至是指导其自学,都不意味着放羊式的散养。使用这种教法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更多、更细、更深的功夫。
论文作者:王 娅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6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比例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方法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6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