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血糖;妊娠结局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等多因素影响,妊娠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此疾病与围产期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如胎儿畸形、死胎、酮症酸中毒、妊娠高血压、巨大儿、早产等,母婴健康和安全均受严重影响。为此,临床孕产科医护人员对此加大了重视和关注,已有不少学者认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1],可显著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但仍有部分学者对此质疑。现纳入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组讨论此点: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治疗方式分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孕周时间27-40周,平均为(32.6±1.2)周,年龄21-42岁,平均为(27.6±1.1)岁,经产妇14例,初产妇16例;研究组:孕周时间27.5-40周,平均为(32.8±1.1)周,年龄21-41岁,平均为(27.8±1.2)岁,经产妇13例,初产妇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未接受规范化治疗,孕检时,由责任医生或护士向其讲解饮食方案、注意事项等即可。研究组接受规范化治疗:
①全面系统的妊娠糖尿病知识宣教:确诊后,对孕妇和其家属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告知妊娠糖尿病发病原因、对母婴的影响,以及保持正确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可发放相应疾病知识资料辅助宣教。
②饮食控制:按照孕妇BMI指数计算其每日所需脂肪(30%)、蛋白质(20-25%)、碳水化合物(45-55%)等,并根据结果选择食物,合理分配三小餐、三大餐,早中晚热量占比为10%、30%、30%,指导孕妇自行进行食物等值交换和食物交换的概念。
③自我监测血糖:指导孕妇自行监测血糖,定期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尿常规检查,避免发生饥饿性酮症。
④运动治疗:指导其餐后可适量适宜运动,每次20-30min则可,心率<120次/min,勿剧烈运动,若合并并发症或先兆流产症状则不适宜运动。
⑤胰岛素治疗:按照血糖指标确定其是否需给予胰岛素治疗,即发生饥饿性酮症、餐后血糖≥6.7mmol/L、餐前血糖≥5.8mmol/L、夜间血糖≥5.6mmol/L时,给药剂量需从小剂量开始,并按照其个体敏感性和血糖水平调整给药剂量,直至控制血糖满意则可。
1.3 指标判定
治疗前、治疗后测定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记录产妇妊娠结局。
1.4统计学方法
妊娠结局(计数资料,%)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计量数据,±s),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中,用X2、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妊娠并发症
研究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50%(P<0.05),见表1:
2.2 血糖指标
治疗前组间血糖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妊娠糖尿病会增厚病变微血管毛细血管基底膜,官腔变窄,进而诱发妊娠高血压。母体高血糖状况下,胎儿胎尿排出量增多,进而增多羊水,加大羊膜腔压力,易造成早产、胎膜早破等症状[2]。此类症状均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密切关系,通过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密切监控血糖,对母婴结局有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中采用规范化治疗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妊娠并发症、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规范化治疗干预可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发挥更大作用。其原因为饮食控制属于基础干预,按照个体差异指导其饮食,让其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建立饮食结构,利于控制血糖,满足胎儿和孕妇能量需求,严格限制摄入碳水化合物,避免出现饥饿性酮症[3]。运动干预可提升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糖代谢,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外加胰岛素治疗,保护胰岛素细胞,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综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控制孕妇血糖指标,并对妊娠结局改善有利。
【参考文献】
[1]杨玉环. 妊娠期糖尿病(GDM)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3):73-75.
[2]李娜, 李春玲. 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 3(7):69-70.
[3]郑燕. 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3):21-22.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血糖论文; 妊娠期论文; 糖尿病论文; 结局论文; 孕妇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