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与探讨论文_潘德佳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与探讨论文_潘德佳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 重庆市 405400

【摘 要】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以及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引言

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治疗药物,该类药物是利用中医药理学和现代药理学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有效成分,通过一系列工艺后制成的一种剂型。中药注射剂以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受到了较多的欢迎。然而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比较高。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

1.1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皮肤上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在呼吸系统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喉头水肿等;在循环系统上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心动过速以及寒战、发热、大汗等,在消化系统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呃逆、黄疸以及腹痛、便秘等;在注射部位还可能出现静脉疼痛、脉管炎、静脉炎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肌肉骨骼疼痛、感冒等不良反应。

1.2发生原因

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药物质量、患者机体因素以及药物使用三个方面,其中药物质量因素主要包括药材质量、生产工艺、药物成分、渗透压、pH等;患者机体因素主要包括过敏体质、年龄等方面;药物使用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辨证不当、配伍不当、溶媒不当以及治疗操作不当等。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2.1药物质量因素

(1)由于中药药材的质量会受到种植地的气候、土质、采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产地、批次药材质量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也就导致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不稳定,部分质量较差批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类型均较高。(2)由于目前在中药材炮制上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区的炮制方法和标准不同以及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导致了药物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3)由于中药材中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生物碱、皂苷、多糖、黄酮等多种物质,这些成分在经过煎煮、萃取、提纯等一系列的工艺后,其性状会出现发生改变或者不同成分间发生反应,对注射剂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4)由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项目上也缺乏统一性。(5)由于中药材和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较为复杂,再加上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加入的一些添加剂、稳定剂等,导致药物致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6)由于目前中药注射剂很少进行渗透压和pH的标注,而注射剂渗透压和pH超过人体缓冲能力范围时,就极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静脉血、脉管炎等。(7)目前部分中药注射剂并无明确、详细的说明书,中西医学术用语使用混杂,临床使用依据、药性、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没有明确说明或表述不规范,导致其无法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

2.2机体因素

不同体质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部分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代谢、遗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于药物的反应十分敏感,即使正常剂量或者小于正常剂量的药物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出现休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以及肝肾功能仍在发育,药物敏感性较高,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不断衰退,再加上其他疾病和长期使用药物的影响,导致了儿童和老年人以及部分患有肝肾功能疾病或有过敏史的患者、月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增加。

2.3药物使用因素

(1)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应遵循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然而由于部分医师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不辨寒热虚实,仅仅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用药,“中药西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发热的患者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等。(2)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药物配伍,联合使用时应当特别的注意,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高,且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而导致药物失去质量效果甚至出现毒副作用,例如穿琥宁注射液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配伍使用会出现沉淀;中药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3)部分中药注射剂在被溶媒溶解和稀释时,其不溶性微粒会出现明显增加,例如刺五加注射液在10%葡萄糖溶液中25μm以上直径的微粒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导致药物成分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其中大微粒还会导致血管栓塞,组织缺氧而引发水肿、静脉炎等,(4)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不同的给药途径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静脉注射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在静脉滴注时如果滴速过快也会导致患者应受刺激较大而发生不良反应;部分中药注射剂如果长期使用或者未及时停药都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不断提高。

3.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措施

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使其充分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首先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一方面要改进生产工艺,建立统一的药物质量标准,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理、毒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要在临床上加强对药物质量的检查,一旦发现药物出现浑浊、变色,瓶身漏气、裂纹等现象则禁止使用。同时还要加强对药物上市后的再评价,对中药注射剂的组成、疗效、安全性、药物经济学等进行评估,提高市场准入标准,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

其次,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上,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病史,根据患者的证型和适应症、禁忌症进行合理用药,严格用法用量以及用药疗程,加强对药物配伍的分析,避免重复用药、超量用药等情况发生。针对老人、儿童、妇女等特殊人员要进行个体化用药,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立即停药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此外,还要加强对安全用药的宣传工作,使医生和患者认识到注射剂与传统中药的区别,使其用药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质量因素、患者机体因素以及临床药物使用因素三个方面。要想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就要通过加强对药物质量的控制、规范药物的临床使用、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从而使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谭乐俊,王萌,朱彦.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3889-3898.

[2]李荣,蒋英蓝,曾敬怀,等.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13,35(5):1059-1061.

论文作者:潘德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与探讨论文_潘德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