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训练重点,扎实进行训练——小学语文第十册[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文论文,小学语文论文,扎实论文,课文内容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明确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第一单元承担了“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训练任务,训练的重点是“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要借助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色,把“话”变“画儿”,也可以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想象,把“画儿”变成“话”表达出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读写的实践中去,使读写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二.精心设计训练过程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讲读课文《桂林山水》、《火烧云》、《古诗四首》,一篇阅读课文《“天鹅嫂”》以及《听说读写训练1》。 下面就三篇讲读课文,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参考。
1.《桂林山水》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首篇。这篇抒情散文运用总——分——总的构篇方法,描写了桂林山水奇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读为主线,可安排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范读课文,图文对照,进入情境。
教师可配音范读或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文、边想象,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进入意境,初步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查查字典,初步知道课文四个自然段的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思路: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水独具特色(静、清、绿)→桂林的山别具一格(奇、秀、险)→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3)重点讲读,指导自学,融情于境。
第二、三自然段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是全文的重点。两段的写法基本相同,即首先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强调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接着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教学时可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设问:①默读全段,边读边想象漓江的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②既然写漓江水,为什么课文还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③请你边读边想象,体会漓江水的美。通过读、议、品词句,反复吟诵,让学生领会文章是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漓江水的特点。文中的排比句要着力指导学生读好第一个分句,以便让学生触类旁通,读好第二、三句,读出赞美之情。
第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总结全文,熟读成诵。
2.《火烧云》
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教学时、可根据课文描写细致、想象丰富、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品味词句来感受和欣赏火烧云的美,以此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方法。
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深入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作者所描写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例如:
教学第一段(1~2自然段),紧扣“变”、“烧”两个词,让学生思考①什么变了,变成什么样子,为什么变了,读文想象当时景色的奇异,体会火烧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生活情趣。②你是怎样理解“烧”的?读句,联系上下文。
教学第二段(3~7自然段),这段文学浅显易懂,抓住“火烧云的变化极多”这句话以读代讲,用读促理解。可以安排三次有层次的读:①自由读全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②默读思考: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后分组讨论,全班评议。在议论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读句、理解、想象等结合起来。③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天空中火烧云瞬息万变的情景,有重点地指导背诵。在这段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最后回归整体。只有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才有一幅完整的、美丽的、活动的画面,而不是单摆浮搁的景物。
3.《古诗四首》
本课包括《少年行》、《马》、《游园不值》、《横溪堂春晓》四首诗,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情。教学古诗,应按照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下两层功夫——“第一,在于透彻地了解字句;第二,在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的要求及“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力”的主张。可做如下设计:
(1)解题。诗的标题一般揭示出诗的主要内容。因此, 教学时要先简介作者,然后引导学生弄清标题含义。
(2)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古诗大都“一字一词,字词一体”。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借助书上的注释,了解部分字义词义;借助字典,结合诗句弄懂既无注释又不懂的字词,再初步弄懂句子的意思,了解诗的大意。
(3)启发想象,引入意境,领悟情感。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里活动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尽力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少年行》一诗重点抓住“虏骑千重只似无”,让学生想象异族骑兵层层包围、气势汹汹的情景,以及少年不当回事,沉着应战、英勇杀敌的形象,从而产生对少年的敬佩之情。
《马》一诗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的画面: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辽阔的原野……通过学生的描述就会感到这样的环境可以奋足奔腾。再理解后两句,学生就能较好地体会作者想为国家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
《游园不值》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观赏”满园鲜花竞相开放,一枝红杏笑容可鞠地把脸探过墙来的优美意境,感受到春天旺盛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欣喜之情。
《横溪堂春晓》一诗,在学后两句时,让学生看插图,想象:雨雾弥漫中,一望无际的秧田里绿油油的秧苗茁壮生长,白鹭飞过无处落脚的优美画面,来体会“染尽”的含义及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春的气息。
(4)熟读成诵。古诗教学一定要在朗读上下功夫, 直至熟读会背。
三.注意训练过程的几个问题
1.注意训练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默读是小学阶段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自学能力。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为落实教学大纲对默读训练的要求,安排了“学习默读课文”这个训练任务,在三个年级编排了5 个阅读训练重点。二年级第二学期: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默读,一边想。三年级第二学期:带着问题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五年级第二学期: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从训练系列看,本单元“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是在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也是为下一个训练重点作铺垫。注意到训练重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中才能既做到突出训练重点,又做到引导学生运用已具备的能力去学习新的知识,使能力进一步提高。
2.注意进一步培养默读能力
默读有朗读不可代替的优点:适应范围广,读速快,有助于理解和思考。学生具备了默读的能力,终生受益。
默读训练虽然在前三个年级已经进行了,但不等于到了五年级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仍要注意对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提高默读质量。进行默读训练时,应注意纠正学生动唇、指读的不良习惯;应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足时间,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去思考,不走过场,逐步提高默读速度。
3.注意整体性
这里指的整体性有两方面:
一是单元的整体性。本单元包括三篇讲读、一篇阅读、一个听说读写训练。讲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要扎实到位。阅读课文是为了巩固讲读课文学到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放手让学生凭借“思考练习”自己阅读。听说读写训练是巩固、验证训练重点,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指导读写实践。注意了这个整体,训练重点才能落到实处。
二是教学的整体性。教学时,要在对语言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了解整体的背景下讲读课文。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训练,然后再回归到整体。这样能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整段文字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如果不遵循这个阅读规律,教学环节支离破碎,学生就不会感受到文章描述的整体美,也不会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