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无锡 214002)
【摘 要】目的:针对老年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产生焦虑情绪以及并发症进行心理护理的实际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从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每组60例,其中参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模式。综合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情况来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患者在焦虑情绪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实验组为3.33%,参照组为16.67%,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针对在临床中对老年骨折患者行以常规护理模式同心理护理模式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以及并发症都有非常良性的影响,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中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患者;骨折术后;焦虑;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39-02
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具有强烈的突发性的躯体伤害,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于外伤造成,很容易就会造成人体非常激烈的应激反应,其中心理反应尤甚。如果这种应激反应过于强烈,那么患者在接受骨折手术之后的康复过程当中,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焦虑情绪以及很可能会产生并发症,严重者可能会造成精神障碍等。尽管在心理学上焦虑情绪属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异常活动,但是严重的话,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到患者伤口的愈合以及带来感染,因此,对于骨折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渐渐的变成了医护工作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环[1]。本文针对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发生了骨折的老年患者当中随机抽取的120例患者进行对比和分析,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结果,如下具体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发生了骨折的老年患者,从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已经经过外科诊室确诊骨折,并且患者的年龄全部都在65岁以上,另外,在这些患者当中均已经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以及没有主观意识的重症患者等,并且在参与本次研究之前,都已经经过患者本人以及其家属的同意。
1.2方法
1.2.1分组
首先,按照随机的方式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每组60例,其中实验组当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是(71.32±6.21)岁;参照组当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是(70.93±6.1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具备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可以进行对比。
1.2.2方法
针对参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模式,即在入院初期就开始进行一定的床上如厕的训练,并且在手术之前进行一定的皮肤护理,在手术结束之后进行随时跟踪检测以及饮食方面的护理,另外还要注意并发症,协助患者复健等。
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模式,主要包括在入院的初期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使用焦虑自我评价量表,即SAS表来进行测评)、心理干预(在手术之前以及之后,倾听患者的倾诉以及对院方的诉求,进行耐心的劝解;帮助患者纾解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的家属也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保证患者能够始终保持非常乐观的形态来对抗疾病;如果是针对焦虑情绪比较严重的重症焦虑的患者,医护人员则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护理,在必要的时候,行以抗焦虑类的药物或者及时进行心理治疗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综合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情况来进行对比。
使用焦虑评价量表,即SAS表进行测评,SAS分值超过50分则认定为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实验组的发生概率为3.33%,参照组的发生概率为16.67%,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具体数值如下表(表1):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的发生概率为3.33%,参照组的发生概率为16.67%;另外,两组患者在焦虑情绪上同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在临床治疗骨折的老年患者过程中,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同心理护理的模式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焦虑情绪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上是具有比较好的效果的,这一研究成果也与马蓝[2]老师等在其著作当中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在人体进入了老年阶段之后,各项身体机能都会开始逐渐的衰弱,这种状态本身就可能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由于他们基本上都已经不会在社会当中扮演什么职业角色,大多都退休在家休养,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就会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加之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马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相对又比较差,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造成骨折伤害,在这种时期,这种来自外界的严重伤害,很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比较剧烈的心理情绪变化甚至是严重的刺激,因此,各种情绪上的障碍就会接踵而至。
另外,骨折在术后恢复阶段都会经历一段相对较长的疗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大多都需要静养,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骨骼状态也都远远不如年轻人,因此愈合也相对比较慢,这种时候老年患者很可能会感到更加的忧虑和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严重者甚至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在这种时候,临床医护人员就必须要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重视,让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尽早恢复健康[3]。
大量的临床经验都表明,大部分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的情绪变化与手术之后的并发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4],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情绪稳定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在术后康复阶段保持比较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更好的接受治疗。
心理护理模式不但能让老年人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还能帮助其建立起恢复健康的自信,及时纾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5]。
造成老年患者在骨折手术之后出现负面的情绪是有很多的因素的,各个地区经济水平以及医疗条件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患者的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也是有很多种的。通常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骨折的程度、能否正确认知疾病、患者性格、家庭社会环境、经济能力等[6]。正是因为造成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才有比较高的要求,在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拥有非常高度的职业素质以及非常优秀的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专门护理,并且及时进行落实,才有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7]。
只有掌握了老年患者的各方面需求以及特殊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做到在护理身体的同时也关注心灵,做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的工作,才能保证患者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能全面的康复,保证整体护理能够贯彻落实,进而帮助老年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提升日常生活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说,对于在临床中对老年骨折患者行以常规护理模式同心理护理模式相结合的护理方法,可以对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以及并发症形成非常良性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中值得进行更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国英,张玲.心理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2):114-115.
[2]马蓝,莫凤莲,邓带欢,陈翠萍,莫丽华.心理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26-127.
[3]岳文莉.心理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焦虑情绪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03):490-492.
[4]卢玫瑰,林志红,吴新宝.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126-128.
[5]范侠晖.老年骨折患者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05):642-643.
[6]康瑞芳,周云.老年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调查与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38(12):1396-1397.
[7]杨建红,陈薇.针对性心理护理对骨折急诊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3,33(06):449-451.
作者简介:
沈蔚俊,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省无锡市中山路68号214002)
通讯作者:
荣晓旭,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省无锡市中山路68号 214002)
论文作者:沈蔚俊1,荣晓旭(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患者论文; 情绪论文; 焦虑论文; 并发症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