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第三乐章曲式分析论文_贺洋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奏鸣曲式是以对比和统一的哲学思维为基础的一种大型曲式结构,展现了对于展开音乐材料和表现音乐内容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本文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第三乐章入手,分析音乐的中各个要素,从而得出对比和统一这一哲学思维在实际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第三乐章;曲式结构;创作思维

一、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本作品的结构为一个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是一种奏鸣曲式的特殊类型,在这种趋势中根本不存在展开部,呈示部之后立即便是再现部[1]。由于音乐主要材料的性质不需要展开和发展,所以无需专门的展开部。常出现在组曲中的非第一乐章的其他乐之中章中。

二、曲式结构

(一)呈示部

由于是《舍赫拉查德》组曲的第三乐章,本乐章没有引子。主部主题开门见山,主部是一个对比双句体的乐段,结构方整,调性G大调,弦乐组呈示主部主题。第一句a由一提和二提在D弦演奏,共8小节,结束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对比的第二句b依旧由一提和二提担任旋律声部,共8小节,结束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主要的对比体现在调性和音色方面,b的主要动机依旧由一提和二提担任旋律声部,不同的是旋律从调式的六级音开始,暗示了e自然小调的主和弦,一提与二提在G弦上呈示主要旋律,在音色上比a更为深沉阴郁,无形中增强了两句调性上对比。主部首次呈示结束后,有四个小节的补充,这四个小节的补充转至降A利底亚调式,由单簧管solo呈示,在调式和调性上与主部对比明显,也契合了整个组曲的神话主题。总体上来看,主部对比的两句a和b加之乐段结束后链接性质的补充,在调性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a与b大小调的对比手法,也为之后的调性安排买下伏笔。

在主部第一次呈示结束后,是主部整个乐段的重复,调性D大调。结构上和主部首次呈示完全一致,但是这次重复在音色和调性上都与首次呈示有所不同。

从音色方面上说,a1是由双簧管声部和中提琴声部呈示,b1的乐器声部在a1的基础上加入了英国管声部,本句在音色上的安排与主部首次呈示第二句的音色安排异曲同工,英国管也是为了增强大调与小调色彩上的对比。由于作品主部与副部主题的对比并不像古典时期奏鸣曲主部与副部之间的对比那样明显,本次重复在不同音色上的主题呈示,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主部主题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充分的发挥了管弦乐队在音色多样化方面的优势。

从调性方面上说,这次重复的调性安排非常考究,传统奏鸣曲主部与副部主调与属调的调性安排主要是为了增强主副部之间戏剧性的对比,但是由于本作品副部主题动机属于主部主题动机的派生,所以在材料上就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对比不足,而且,作品副部的调性安排也有别于传统奏鸣曲式。这次主部再属调上的重复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调性上的对比没用由呈示部和副部承担,而是由在音色上有所区别的两次主部承担,采用这样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即保持了奏鸣曲式主属关系的调性安排,也保证了整部作品的各个部分在对比程度上的统一性,即做到了有一定的对比,又保证了每次对比之间的差别不至于太大。

连接部的导入使用主部主题a句和补充的材料组成,延续了大调于中古调式的对比,由弦乐组和木管组交替呈示,作音色上的对质,共14小节。之后是6小节降B大调属和弦准备。

副部是一个开放式的多句体乐段,共有六句,由两小节小军鼓滚奏的引子引出副部主题,副部主题是主部主题的派生,依旧保持了主部8小节一句的基本句法结构。副部第一乐句c旋律声部由单簧管呈示,共8小节,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连接部的属准备明确指示了副部的调性,但是作曲家依旧沿用了主部大调与小调对比的手段,本乐句结束时已经转至g和声小调,并结束在g小调的属和弦上。第二句c2结构和调性与第一句一致,旋律声部由长笛和单簧管作8度叠至,共8小节,结束在g小调的属和弦上。第三句到第五句,旋律声部分别由弦乐组、木管组和乐队齐奏承担,小军鼓贯穿始终,第四句合第六句为了使音乐陈述更有张力,有四个小节的扩充,调性分别是f和声小调、降b和声小调、第五第六句为g和声小调,四个乐句均结束在相应调式的属和弦上。像本作品这样调性变化如此之多、材料对比并不鲜明、中心调性和曲式结构并不明确的副部并不常见。本作品的副部事实上更像是一个乐句方整的、有调性暗示的、单一材料展开的、类似展开部的写法的副部,这也避免了本作品由于无展开部导致的音乐情绪推动力不足的出现,使整个正处在乐章中间部分的副部一气呵成,即有对比,也使得音乐情绪自然的延续到再现部。

(二)再现部

主部再次出现的调性回归到G大调,但是结构变为了单句体乐段,共35小节,整个乐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15小节是主部动机的呈示,之后插入的5小节小提琴solo是组曲中公主形象的旋律,与前两个乐章相互呼应,最后的11小节是主部动机的分裂,结束在G大调主和弦之后,有4小节舒缓音乐情绪的扩充。12小节的连接与主部材料一致。副部保持了再现部主部单句体乐段的结构,调性G大调,调性的服从体现了本乐曲的奏鸣原则,乐句共24小节,结束在G大调的主和弦上。再现部最后8个小节在结构上出现了一个主部并没有出现的结束,使用了呈示部主部第二乐句b的材料,这也使得整个作品在材料、逻辑性和统一性上提升了一个高度。伴着最后4小节尾声,组曲的第三乐章结束。

三、创作思维的体现

本作品在材料使用、调式调性、展开手法、乐队写法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对比和统一这一哲学思维,使得奏鸣曲式这一曲式结构所能表现和展示的音乐内容更加富有哲理和深度,再现部中副部的调性回归也是奏鸣曲式这一曲式结构中的核心,也是对比和统一这一哲学思维的集中体现。

总而言之,奏鸣曲式作为最富哲理性的大型曲式结构,在历经了历史的洗礼之后,无论从音乐表现的方面还是从音乐内容的方面,都值得后人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从而更为了解音乐的本质,提升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与鉴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10.

作者简介:贺洋(1989.06—),男,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西安音乐学院 710061,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配器。

论文作者:贺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  ;  ;  ;  ;  ;  ;  ;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第三乐章曲式分析论文_贺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