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大疱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卢森

胸腔镜手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大疱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卢森

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 卢森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大疱患者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大疱患者共计30例,均采取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分析手术前和手术后半年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术后半年全体患者的FEV1/FVC、FVC、PaO2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RV/TLC术后半年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大疱患者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关键词:肺大疱;慢性阻塞性肺病;胸腔镜;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6-WYP

临床上,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大疱疾病的患者通常存在较为严重的肺功能损害情况,其肺部的储备功能严重削弱,患者机体对应激的适应调节能力极差,采取内科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因为患者的身体耐受力差,大部分均难以开展胸肺减容手术,容易发生进行性恶化[1]。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大疱患者,开展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大疱患者共计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在37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60.41±3.59)岁。有19例肺大疱位于上叶,11例位于下叶,10例为单侧弥漫性分布,5例为双侧弥漫性分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腔插管方法进行全身麻醉,患者保持健侧卧体位,且保证患者仅使用单肺通气。

术前需做胸腔镜观察孔,选在腋中线第7肋间,做2.0cm的切口。手术操作孔的位置不宜离病灶较远,腋前线的第4肋间与腋后线的第5肋间为其常用位置,切口直径为2.0cm,然后将 troear 及抓钳从操作孔置入,抓持住肺叶,对胸腔情况进行观察。

胸腔内粘连程度不高,肺大疱数量不多,较为分散的患者有22例。对其实施完全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先使用电钩来将患者的肺、壁层胸膜进行分离,在确认肺大疱的位置后,使用45mm可旋转的内镜切割缝合器或者是直线切割缝合器来对肺大疱进行切除或者丝线结扎。临床一般将缝合区域做成“U”型,这样对于有助于减少术后残腔形成[2]。胸内粘粘程度高,肺大疱数量多,发布均匀的患者同样有22例,对其实施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胸腔情况后,需要1个切口置入1个小撑开器来辅助手术,第4肋间的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为常用位置,以5~7cm为宜。然后用以上相同方法进行手术。如果肺大疱组织巨大,出现疱性改变,造成萎陷,对手术造成影响。则将肺大疱剪开并反折,缝合与肺大疱沟通的肺部组织,贴覆奈维补片[3]。对于处于肺叶边缘,且肺大疱直径<0.1cm,需要使用肽夹来将其夹闭、结扎,或者使用电凝的方法来将其融合,再贴覆奈维补片。如果出现了针眼、钉眼,有漏气现象,先要将生物蛋白胶喷到那里,再使用奈维补片进行贴覆处理。最后进行机械摩擦。在手术完成后,将两根胸管放到指定位置进行引流。进行手术时,视情况选择在患者上胸腔放置1根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将高渗葡萄糖、纤维蛋白胶等物质导入患者胸腔,以此来促进其粘连,防止漏气[4]。

1.3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前和手术后半年患者的VC(肺活量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RV/TLC(残气量与肺总量的百分比)、PaO2(动脉血氧分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研究内的数据开展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等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显示术后半年全体患者的FEV1/FVC、FVC、PaO2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RV/TLC术后半年显著低于术前(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时间段 FEV1/FVC VC(%) RV/TLC(%) PaO2(mmHg) 术前(n=30) 28.43±3.43 49.98±7.98 50.76±8.76 73.76±5.21 术后6个月(n=30) 41.76±4.65 69.11±6.98 37.98±3.76 81.65±3.43 t 15.476 12.104 8.993 8.48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大疱患者实施手术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临床医师务必对患者的手术指征、围术期方案和管理都要尽到良好的把握,进而提升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率。相关报道显示肺大疱患者接受持续性的保守治疗难以防范复发,同时也存在有较高的复发率,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一般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大疱是弥漫性病变,如果发现为无功能的压迫周围组织的肺大疱,评估手术切除方案对呼吸困难有所缓解

或实施小范围切除后对肺功能良好的改善时,则视为有手术指征[5]。在评估患者应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与否时,要全面的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CT检查结果进行考量,按照胸腔内情况对具体术式进行选择。适合开展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大疱通常表现为均质分布,主要为Ⅰ型及Ⅱ型,所以手术中需要全面的对术野检查,预防病灶遗漏。本次研究中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大疱患者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半年后期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手术前,证明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大疱患者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珂.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1):146-147,共2页.

[2]刘宗良. 基层医院胸腔镜手术与腋窝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的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25(30):57-59.

[3]李春, 刘召, 王立.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 40(1):40-43.

[4]陈春雨, 陶立伟, 朱叶青, DENG . 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比较[J]. 临床肺科杂志, 2019, 24(01):58-61.

[5]付明磊.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与缝扎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对比[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10):1507-1509.

论文作者:卢森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  ;  ;  ;  ;  ;  ;  ;  

胸腔镜手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大疱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卢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