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疆新能发展巴里坤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哈密 83900)
摘要:文章结合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目标,分析了降损管理的主要措施;对开展配电网络节能降损试点项目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电能质量;优化;节能降损;指标
1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目标描述
1.1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是供电企业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提高供电电压合格率及功率因数等电能质量指标的根本需要, 同时也是供电企业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表现。
1.2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范围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各项要求,研究制定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制定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有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流程;组织制定直供区综合电压合格率、10kV 配电线路线损率的指标目标值;监测、分析和发布管辖范围内配电网络节能降损指标完成情况,组织制定相关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负责对配网线路节能降损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组织召开配网线路节能管理专业工作会,总结交流经验和先进技术。
1.2.2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目标
公司结合直供直管各供电区域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实际情况, 开展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专项行动,通过强化线损管理,加强智能配网建设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配电网络节能降损指标,确保各项指标达到电力监管的要求,真正实现电力优质生产、优质服务的社会承诺,以及公司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
1.3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建立健全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工作机制,建设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系统。
2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主要措施
2.1提高供电服务意识。
供电电压合格率是配网线路节能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公司各有关单位通过会议宣贯、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大力营造供电电压水平提升和配网节能降损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供电服务意识。
2.2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无功电压和节能降损等专业培训,开展技术讲座、经验交流、论文评选和普调考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配电网络节能降损专家团队,组织开展标准修编、 课题研究等工作, 提升公司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创新能力。
2.3 管理措施
2.3.1 建立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的责任包保体系
1)加强配电网络节能降损专业化管理,统一管理标准,规范技术原则,建立健全配网线路节能管理体系。
2)各组织部门对梳理发现的影响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的各类问题, 明确责任分工, 细化治理措施,将整改任务和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和具体岗位,分管领导挂靠部室,部室帮包基层,形成了贯穿全年、覆盖全局的责任包保体系。
2.3.2 建立配电网络节能降损分析制度
定期开展供电电压质量和线路损耗普测,认真做好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整理,分线分台区进行分析,查找问题,针对性地制定提升措施。开展 10kV 配电线路的电压质量和线路损耗分析,重点查找较长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导线线径、无功补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制定提升措施。
2.4 技术措施
2.4.1 进行智能配网建设和改造,优化配网网架结构
1)加快配电网规划建设与技术改造,优化配网结构,采取配变增容或新增配变布点,升级改造低压配电线路,缩短供电半径,有效解决能量流不均衡、线路锈蚀老化等问题。
2)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重点推广使用低损耗环保节能型非晶体合金变压器和采用复合开关自动投切的低压无功动态补偿装置。
3)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有效降低线路损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加强后台支撑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提高数据挖掘能力,实现智能配网信息系统互动与优化运行功能,为配电降损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2.4.2 科学配置调容型无功设备,提高配网无功补偿度
1)对供电线路较长、功率因数较低的 10kV 线路,加装调容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和末端电压。
2)在充分调研、分析配电台区负荷特点基础上,根据无功补偿“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科学决策无功补偿方式,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改善配电台区公用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3)严格执行新用户并网无功补偿能力的强制性标准, 同时采用市场机制引导用户进行无功分散补偿,提高用户侧功率因数。
2.4.3 多种技术并用,解决低电压问题
1)对于末端电压质量较差的超长线路,在 10kV 配电线路中后段加装馈线自动调压装置,改善末端供电用户的低电压问题。
2)依据台区负荷空间分布特点,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原则,科学决策配变布点,缩小低压供电半径,提高电压合格率。
3)基于时间滚动原则对各配电台区负荷性质和电压运行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动态制定配变分接头调整计划,保证配电变压器和低压负荷运行在最佳工况。
4)注重网、站、线、台区四级联动、协调控制的电压质量综合治理。
5)推广应用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装置,有效治理低压用户负荷不均衡造成的低电压和高损耗问题。
2.4.4 利用主网 AVC 系统及供电电压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及时调整配网电压合格率及功率因数
1)充分发挥主网 AVC 系统及供电电压质量在线监测系统, 采取自动调整与手动调整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调整配网电压合格率及功率因数;
2)推广应用具有 GPRS 远传功能的电压监测仪,建立规范统一的供电电压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实现电压监测数据的在线监测和分析;
3)认真做好设备基础数据和供电负荷统计,建立完善 10kV 及以下用户档案,按照全面反映供电电压质量的要求合理设置电压监测点,并随负荷及客户数量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3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试点项目的效果分析
3.1 开展配电网络节能降损试点项目
3.1.1 选择配电网络节能降损试点方案
针对农村配电网络电压低、功率因数低、电压合格率低,供电半径长,部分配电变压器、线路锈蚀老化及重载运行的现状,选定一 10kV 农村配电网络,制定优化网架结构、分段改造 10kV 配电线路等改造方案。
3.1.2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试点方案的具体措施
a)优化网架结构,将某 10kV 主线#30、主线#40 上 213.6kW 负荷转至珠江路Ⅰ线,减轻了供电负荷,缩短了供电半径,缓解了某 10kV 线路长期重载运行的情况,有效降低了线损率。
b)某 10kV 配电线路变压器累计增容、更换节能型变压器 6 台次,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变压器重载、能耗高的突出问题,保证了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了变压器损耗。
c) 在 10kV 配电线路#165 杆上加装 DWZT 型电压调节装置,使调压范围 0~20%内调整,安装后电压合格率达到 100%。
d)安装低压电压提升装置.
通过对某 10kV 配电网络综合改造前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比, 发现改造后供电质量提升明显,节能效果显著。
4 总结
进行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时,在上述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协同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跟踪分析全市配电网络节能降损情况,识别无功电压调控的薄弱环节,加快配电网络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推广应用疆南10kV 配电网络节能降损试点方案综合改造的成功经验,对提高配电网络节能降损管理水平与电能质量指标,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绍禹主编,《风力发电机设计与运行维护》,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叶杭冶主编,《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芮晓明主编,《风力发电机组装置技术参数》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俞平1,姜涛2,张春玲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节能论文; 电压论文; 网络论文; 线路论文; 功率因数论文; 质量论文; 合格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