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位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养成。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地组织教学,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兴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知识化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尤其是新版教材的编排,每课时前都有教学情境图,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入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展开教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训练实现的。所以,我每天坚持课前3分钟口算,效果非常不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再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注意正确率。当然,让学生识记一些特殊算式十分必要,如:25×4、25×8、125×4、125×8等算式。通过长期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要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四、注重反思,在错误中提高计算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加强练习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就是背错乘法口诀,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认真反思改正错题,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把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
论文作者:金力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口算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习惯论文; 错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