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针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40例临床观察论文_王振江

(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阳泉 045000)

【摘要】目的:探讨滞针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经西药结合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接受西药联合滞针治疗。两组面瘫患者均每日针灸1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面瘫患者均顺利完成上述相应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滞针治疗可显著提高面瘫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关键词】面瘫;急性期;滞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149-02

面瘫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大多表现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本文为提高面瘫疗效,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均于2015年1-12月期间前来就诊)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滞针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5~67岁、平均(44.26±1.13)岁,病程1~7d、平均(4.06±0.28)d。随机(抽签、就诊序号等方法)将8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n=40),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 (1)经临床检查符合《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面瘫相关诊断标准,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2)本次就诊为首次发病,既往无面瘫发病史及相关治疗史;(3)属于原发性面瘫,排除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炎、糖尿病、中耳炎等疾病继发面瘫者;(4)排除患有血液、免疫、内分泌、精神系统疾病者;(5)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6)排除存在出血倾向者;(7)对本次研究所需各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良好耐受性,无相关禁忌症;(8)排除处于妊娠、产褥、哺乳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面瘫患者;(9)排除存在机体重要器官(心、肝、肾、脑、肺等)严重病变(器质性)者;(10)排除患有亨特氏综合征、面肌痉挛者;(11)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必要时可于研究前指导其签署(独立、不记名)知情同意书(该协议由本院伦理研究会制定)。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面瘫换着经西药结合常规针灸治疗:(1)西药:维生素B1每日口服3次、每次剂量20mg,维生素B12每日肌肉注射50g,强的松每日给药3次、每次口服10mg,若患者伴病毒感染则提供阿昔洛韦每日3次、每次口服200mg;(2)针灸:主穴取颊车穴、阳白穴、牵正穴、攒竹穴、风池穴、鱼腰穴、地仓穴、合谷穴,其中除合谷穴为双侧外其余均为患侧,配穴需根据面瘫患者实际表现选取,如人中沟平坦者配人中,闭幕不全者配瞳子缪、睛明、承泣,气血虚亏配气海、关元、双侧足三里,耳后痛者配翳风,每次选取5~8个穴位给予针刺,选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华佗牌,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提供,规格0.3mm×25~75mm),行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min后拔除。研究组面瘫患者接受西药联合滞针治疗,其中西医给药方法同对照组,取穴分两组,其一为迎香透四白、牵正联合健侧合谷、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其二为迎香透颧髎、翳风联合患侧合谷、阳白透丝竹空、颊车透下关,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局部常规消毒(75%乙醇)后选取0.35×40~75mm毫针(品牌、厂商均同对照组)实施针刺,待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利用拇指转动针体由食指末节横纹处沿1个方向搓捻(似搓线)至食指顶端,以针下沉紧有缠绕感为宜,即制造人为滞针效果(轻微),待留针25min后出针,出针时仅需利用拇指对针反向捻转即可。两组面瘫患者均每日针灸1次,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各组临床疗效。

1.2.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断各组面瘫患者临床疗效:(1)治愈:面部肌肉运动、安静状态下临床表现均消失,具有正常的面肌功能;(2)显效:安静、运动状态下面部肌肉临床表现均显著改善,具有正常的示齿、闭目及额纹功能;(3)有效:面部肌肉在安静、运动状态下临床表现均好转,但示齿、闭目及额纹功能仍处于异常情况;(4)无效:面部肌肉安静、运动状态下临床表现未改善甚至加重,面肌功能异常。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中(office 2003),经SPSS 19.0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本文中两组面瘫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所得相关数据均属于计数资料[表示方法n(%)、检验方法χ2],统计学结果P<0.05则提示上述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面瘫患者均顺利完成上述相应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2.50%),提示常规西医联合滞针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医联合常规针灸治疗,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面瘫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口眼歪斜、面部瘫痪,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或脱失是此类疾病主要病理原因。常规西医药物虽可使面瘫症状得到改善,但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经西药治疗后并无法获得满意疗效[2]。

祖国中医理论认为,面瘫属于“口眼涡斜”、“口僻”范畴,发病原因多为正气不足加之脉络虚空,风邪入中阻闭经络气血,治疗应以疏通经络、活血祛瘀为原则。针灸是中医常用的疾病治疗方法,已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有效治疗面瘫[3]。研究表明,通过针灸对局部穴位进行有效刺激从而达到使局部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吸收炎性物质的目的,对治疗面瘫具有积极意义[4]。滞针是在常规针灸基础上对局部加强刺激作用,通过重刺激将风邪引出,其临床作用较常规针灸更强烈。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常规西医联合针灸治疗后总有效率仅为72.50%;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滞针治疗后,该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50%,提示滞针治疗面瘫效果更为理想,此结论与国内相关资料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5]。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滞针治疗可显著提高面瘫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倩,孙兴华,张淼,等. 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1(11):16-18.

[2]林旭明,李丹丹,严杰,等.滞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1003-1004.

[3]杨松柏,梅志刚,蔡三金,等.针刺人迎穴为主配合星状申经节阻滞术治疗周围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J].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3,23(1):15-20,32.

[4]李晓瑜.滞动针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5,29(4):203,205.

[5]杨松柏,梅志刚,蔡三金,等.针刺人迎穴为主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周围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2,32(1): 21-25.

论文作者:王振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滞针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40例临床观察论文_王振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