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对外贸易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成为理论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对该问题的讨论大致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讨论。这种讨论致力于区分是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规模的增长带动了出口的增长。第二,对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际测算。这种研究一般承认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测算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的讨论属于后者。
传统方法的缺陷
传统的计算方法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来考察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Y=C+I+G=(X-M)
(1)
其中,Y,C,I,G,X,M分别代表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上式两边分别对时间求导可得:
表1:我国GDP增长率的分解(单位:%)
年
GDP
增长率分解
份
增长率
消费
投资
净出口
1981 5.325.72 -0.96 0.57
1982 12.11
6.79
3.70 1.63
1983 9.526.19
4.07 -0.74
1984 12.38
7.47
5.73 -0.82
1985 11.39
7.62
8.44 -4.67
1986 10.24
5.51
3.33 1.40
1987 10.66
5.41
2.63 2.62
1988 11.26
7.59
4.90 -1.23
1989 2.882.30
0.71 -0.13
1990 5.321.23
0.03 4.06
1991 8.835.19
3.27 0.37
1992 12.68
7.72
6.66 -1.70
1993 16.44
6.43
13.36-3.36
1994 13.95
7.33
3.12 3.50
1995 9.745.31
3.90 0.53
1996 10.25
7.06
2.54 0.65
1997 8.764.74
2.00 2.01
1998 8.105.31
2.43 0.36
1999 6.725.59
2.08-0.95
2000 8.565.68
3.08-0.19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数据计算得出。从名义GDP到实际GDP的折算使用的价格指数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定为1978年。下同。
注:由于使用的是“支出法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应数据,表中计算所得历年经济增长率与直接使用部门法“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比如,按照后者,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按照前者该年增长率则为8.56%。这是因为该年支出法国民生产总值大于部门法国民生产总值。
其中,其余类似。相应地,支出法国民收入恒等式(即(1)式)变为:
Y=C+I+NE
(5)
上述方法是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最常用的方式,也是一种最简便的方式。但是,按照这种方法衡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却存在很大缺陷。其主要缺陷在于,使用这种方法测算的“外贸贡献度”指标有低估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嫌疑。按照表1的数据,1981年-2000年这20年中GDP增长率的简单平均约为9.66%,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即表1中分解到净出口的部分——的简单平均却只有0.19%。按照这种“贡献度”水平,对外贸易的变化似乎不应对整个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影响。但是,对经济运行过程的直接观察却往往得出相反的结论——出口滑坡往往是造成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传统方法的改进
为了正确地测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深入探讨出口和进口两个变量的性质以及出口、进口、消费和投资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必须注意到出口与进口是两个性质迥然不同的变量。与进口相比,出口更多地受到一个经济体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和其他国家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而进口的变动则更多地受到经济体内部因素的影响。
其次,出口和进口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也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进口同时受到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而出口的变化可能同时对国内消费、投资、进口三个变量造成影响。这是因为:(1)出口增长通过增加出口部门就业人员的收入刺激消费增加;(2)出口增加提高出口企业赢利的前景,因而可能直接推动出口企业投资的增加,同时,出口的增加会增加国内消费需求从而间接刺激国内生产企业投资的增加以满足增加了的消费需求;此外,(3)出口的增加造成了中间产品需求的增加从而直接促进进口的增加。在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上,许多出口企业属于来料加工企业并且许多企业需要进口国外先进的资本设备,因此这一影响的作用非常大。当然,出口增加也会通过增加国内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间接地造成进口需求的增加。
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来简单地计算净出口对国民收入影响的方法就不是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适当方法。为了准确地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考虑到如下两个原则:第一,出口和进口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第二,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便全面地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由于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一个外生决定的变量,而进口则主要是一个内生变量,为了考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必须首先弄清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作用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直接影响。按照国民收入恒等式(即式(1)或者式(5),出口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出口的增长必然直接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第二,间接影响。由于出口增加会刺激消费、投资和进口增加,而消费、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则减少国民收入,在考虑出口变动对经济的全部影响时必须综合考虑它通过对消费、投资和进口变量的影响而对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
注:(1)数据时间跨度为1979年-2000年,因此样本观测值n=22。
(2)简单回归结果表明各个方程都存在扰动项自相关现象,因此假定自相关性质为AR(1)然后依次估计自相关系数ρ和解释变量系数直到迭代过程收敛。上述结果即为迭代过程的最终结果。
按照上述思路,须首先考察出口变动与GDP变动之间的关系。为此设计了一个回归模型。该模型的特点如下:
(1)在模型中,出口被当作一个主要的外生变量来处理,而进口(和消费、投资变量)则是系统中的内生变量;
(2)根据上面的讨论,该模型为一个联立方程组模型。模型包括四个方程,即国民收入恒等式和消费、投资、进口函数。
(3)对于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进口函数的设定,基本上采用标准的设定方法。三个函数的设定方法大致如下:
消费函数:假定消费决定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并假定居民对持久收入的预期按照适应性预期的方式进行调整。以表示居民的持久收入,则:
投资函数:关于投资函数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困难也最有争议的部分。从理论上说,投资决定与企业家对企业经营前景的预期密切相关。但是,迄今为止的经济理论仍然未能够很好地将这种预期模型化。因此,本文采用一种最简单的假设,即经济中投资的规模决定于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利率水平。同样采用一个线性模型来描述投资函数,即,
由于未考虑出口与进口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同作用及经济变量间相互影响关系,传统衡量方法低估了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度。
改进后的估计
现在,按照上部分给出的模型采用1978年-2000年间的相应数据来进行估计。数据来源大致如下:GDP、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并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名义值转化为实际值;利率数据来自历年《中国金融年鉴》的一年期固定资产贷款利率数据,并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其转化为真实利率水平。汇率采用人民币的多边实际有效汇率,其计算方法参照了魏巍贤(1999)。
在估计方法上,使用了多种联立方程组估计方法,包括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两段最小二乘法(2SLS)、三段最小二乘法(3SLS)、似不相关估计(SUR)、有限信息最小二乘法(LIML)和完全信息最小二乘法(FIML)。目的是根据不同估计方法估计结果所提供的信息来判定最佳的估计方法。
首先按照上部分所给出的方程组进行估计(以下称作“估计1”)。估计结果表明,结构式中的各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各个方程的F值和R2也都比较理想。对方程扰动项的dw检验结果因估计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多数估计都比较理想(见表3)
表3:“估计1”的简化式结果
估计
简化式估计结果
OLSY=-1262.66+1.57C[,-1]-79.11R+1.14X+4.13ER
2SLS
Y=-697.43+1.54C[,-1]-30.25R+1.06X+2.28ER
LIML
Y=-699.80+1.54C[,-1]-29.98R+1.05X+2.26ER
3SLS
Y=-968.20+1.59C[,-1]-40.66R+0.97X+2.84ER
SURY=-1531.27+1.63C[,-1]-73.01R+1.01X+4.43ER
注:(1)由于篇幅关系,仅列出简化式估计结果的第一个方程。
(2)SAS估计结果表明FIML估计的迭代过程没有在规定的步数内收敛,所以不再列出其估计结果。(下同。)
对表3的考察发现,多数估计方法所得结果中dY/dX都大于1。这一估计可能有夸大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嫌疑。对结构式估计结果的考察发现,“估计1”结果中进口函数中消费变量的系数都是负值。这显然是与经济理论的预测方向相反的。因此,检查了该函数回归矩阵的性质,发现其条件数为43.86,即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这样,表3所给出的估计结果就是不可靠的。
为得到准确的估计结果,必须适当地处理回归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先放弃对多重共线性问题的直接处理,转而去估计两个新的方程组。这两个方程组与原有方程组的差别在于,将其中的进口函数分别设定为:
显然,如果原方程组的设定是正确的,使用式(12)或(13)替换原方程组中的进口函数会得到有偏的回归结果。〔这里不妨称使用式(12)替代后的回归结果为“估计2”,相应地,使用式(13)替代后的回归结果为“估计3”。〕但是,可以预计,“估计2”会夸大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估计3”则可能低估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因为:(1)按照前面的分析,出口对进口的影响越大,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小;(2)从理论上说,在出口方程中,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对进口的影响都是正向的,而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则是负向的。如果在模型中剔除具有正向影响的消费和投资变量,回归结果就可能把这两个变量的影响算做出口的影响,因此高估出口变化对进口的影响;相反,如果在模型中剔除具有负向影响的汇率因素,则可能低估出口变化对进口的影响。
为了最终确定真实值的大致区间,还要在OLS、2SLS、LIML、3SLS、SUR五种估计方法之间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对于小样本情况下的联立方程组估计,2SLS可能比3SLS更为可取。一些孟特卡罗实验的结果也已经表明,小样本下的SUR估计未必比OLS效率更高。(参见高惠璇等,1998,第512页。)
按照表3、4、5并结合上述讨论,将dY/dX的真实值确定在0.52到0.77之间。现在不妨假定dY/dX=0.54——即“估计3”中2SLS的估计结果,并根据前文给出的方法来计算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见表6)。
计算结果表明,在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对出口变动的弹性数值大致在0.1左右(平均值0.105),即出口每增长10%可以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近1个百分点。该弹性的数值在80年代则相对较低。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增长的趋势(见图1)。80年代早期,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低于10%(比如1979年为5.1%),90年代后期则基本上稳定在20%左右(比如2000年为22.9%)。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增加必然增加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
表4:“估计2”的简化式结果
方法简化式估计结果
OLSY=-2548.25+1.77C[,-1]-173.90R-0.93X+7.30ER
2SLS
Y=-2241.00+1.80C[,-1]-142.22R+0.77X+6.03ER
LIML
Y=-2227.00+1.80C[,-1]-140.75R+0.76X+5.97ER
3SLS
Y=-2002.62+1.80C[,-1]-92.83R+0.66X+4.95ER
SURY=-2297.93+1.74C[,-1]-120.40R+0.91X+6.44ER
表5:“估计3”的简化式结果
估计方法简化式估计结果
OLSY=-785.08+1.77C[,-1]-173.91R+0.65X
2SLSY=-784.28+1.80C[,-1]-142.22R+0.54X
LIMLY=-786.05+1.80C[,-1]-140.75R+0.53X
3SLSY=-773.38+1.79C[,-1]-102.35R+0.52X
SUR Y=-707.13+1.73C[,-1]-129.28R+0.70X
最后,为了与传统的计算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相比较,可以根据前面的讨论来重新定义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便全面地反映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里,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新定义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加上出口通过引致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而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其公式为:
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计算方法由于考虑了出口增长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所以在出口增加的年份将得到一个比传统方法更大的贡献率数值。比如,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1999年和2000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是负值。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两个年份进口都有大幅度增长且增长幅度超过出口。比如与1998年相比,1999年出口增加8.51%,而进口则增加20.89%。这表明存在出口之外的其他因素(比如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的内需增加)刺激了进口的增加。按照改进后的测算方法,虽然1999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为负值(-0.43%),但其负面影响的程度则大大小于旧方法所得数值(-0.95%)。新方法所计算的2000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与传统方法所得数值(-0.19%)相反为一个正值(1.48%)。由于2000年进口的增加虽然超过30%,但出口增加则接近27%,考虑到出口增加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作用,2000年外贸对经济增长有一个正的贡献率的计算结果还是比较可信的。
表6:按照改进后的方法测算的出口贡献率和外贸贡献率
(单位:%)
年
GDP出口 出口 外贸
份 增长率 增长率
贡献率 贡献率
19815.32
32.561.051.19
198212.11 12.690.511.93
19839.52
4.80 0.20-0.63
198412.38 26.241.02-0.21
198511.39 26.481.16-3.98
198610.24 27.961.392.22
198710.66 29.261.693.62
198811.26 7.16 0.48-0.95
19892.88
1.72 0.11-0.07
19905.32
44.502.855.75
19918.83
20.091.771.42
199212.68 13.281.29-0.94
199316.44 -1.35-0.13
-3.44
199413.95 64.565.34 6.67
19959.74
5.57 0.67 0.92
199610.25 -4.65-0.530.33
19978.76
19.62 1.953.17
19988.10
2.95 0.320.55
19996.72
8.51 0.89-0.43
20008.56
26.59 2.811.48
图1:历年中出口占GDP的比例(%)
结语
传统的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出口与进口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同作用以及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所以倾向于低估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本文对传统方法所做改进的核心在于:必须考虑出口对国民收入恒等式中消费和投资两个部分的影响,只有这样才可能全面地认识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应当指出,本文的讨论并非只是一种数字游戏。认识的不同可能会反映到经济政策的层面。对于扩大内需的政策考虑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并不矛盾,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又与我国能否按照自己经济的比较优势来调整产业结构有重大关系。
由于改进后的衡量方法需要通过计量分析来确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模型的设定和估计方法的选择就可能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方面,本文的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可能都不能算做最理想的,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标签:贡献率论文; 国民收入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