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湘平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422000)

摘要:目的 观察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02例产妇,遵循抽签原则随机分组,将102例产妇分为A组、B组,每组均为51例。A组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B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B组比较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评分、新生儿照看能力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护理满意度,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促使产妇及早适应母亲的角色,提高照看新生儿的能力,存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护理效果

母婴同室,即为新生儿娩出后24h和母亲同处一个房室,新生儿每日和母亲分隔时间<60min[1]。这种护理模式,为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可加强新生儿和母亲间的接触,确保母婴身体健康。同时,还能使得产妇及早适应母亲的角色,提高照看新生儿能力。故此,本次研究重点观察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常规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9月收治102例产妇,按照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将102例产妇分为A组和B组,各51例。研究前,所有产妇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年龄范围为22~28岁,中位年龄(25.4±2.2)岁;孕周范围为40~42周,中位孕周(41.3±4.4)周。包括剖宫产者、阴道分娩者各30例、21例。B组年龄范围为20~28岁,中位年龄(24.6±2.1)岁;孕周范围为39~41周,中位孕周(39.6±4.2)周。包括剖宫产者、阴道分娩者各28例、23例。A组和B组产妇临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学意义不突出,P>0.05。

1.2方法

1.2.1 B组实施常规护理,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方法,并实行分娩后健康教育。

1.2.2 A组实施共同参与式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构建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护理方案,根据科室具体状况,制定新生儿安全护理计划,加强对新生儿的检测力度,针对可能会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提早做好相关防范工作,防止出现安全隐患问题。与此同时,应规范产妇、新生儿家属的操作行为,以此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制定新生儿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措施,因护理人员数量比较有限,时而无法及时照顾到所有的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此,应安排专业护理人员,为产妇实行母乳喂养指导,教会产妇、产妇家属为新生儿拍背方法,以及皮肤护理、受凉、发热护理方法。在医院公告栏例,张贴相关新生儿护理知识,定期组织产妇、产妇家属参与到新生儿方面知识的健康讲座中,从而促使产妇及早适应母亲角色,掌握新生儿照顾的相关技巧。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整体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并经考核方式对护理人员掌握情况加以了解。以此,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整体水平,切实做好新生儿日常护理工作。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新生儿安全性问题实行分析、交流,旨在找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完善各项护理工作。

做好感染防控护理工作,为确保母婴健康,需经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构成感染防控小组。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抗感染方面知识。针对临床经验匮乏的护理人员,应实行重点培训,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理论专业知识,使护理人员能严格按照无菌要求和流程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评分、新生儿照看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

1.3.2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实行评判,评判等级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3.3 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评分、新生儿照看能力评分,评分范围为0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产妇越适应母亲的角色、产妇照看新生儿的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产妇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通过例数n表示;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评分、新生儿照看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均使用均数差±、率%方式表示,经t、X2进行统计学检验、处理。如果两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则代表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反之,两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则代表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临床相关评分情况的对比

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及新生儿照看能力评分情况比较,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新生儿娩出后,因身体各器官处于发育状态,抗病毒能力较弱。所以,对环境、护理无菌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以此降低感染情况的发生[2]。常规护理的实施,新生儿经专科护理人员照看,母婴间的接触较少,并且产妇对于新生儿照看、母亲角色的适应能力均较差[3]。这对于母婴健康,无疑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减少了母婴接触的时间。本次研究,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了共同参与式护理,这种护理模式能有效扭转常规护理工作的弊端,使产妇、新生儿同处一室,延长母婴的接触时间,加强母婴间的接触[4—5]。这种护理模式,还可可规范护理人员新生儿护理操作行为,使其提高护理意识、责任意识,严格实行无菌操作,防止产生不良事件。定期通过培训、学习相关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水平[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评分、新生儿照看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P<0.05。

总之,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应用,护理效果较佳,并且能提高产妇、产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确保母婴健康、产妇掌握新生儿照看技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护理模式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3):158-159.

[2]刘瑞香,郝建花.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5):152-154.

[3]朱玲艳.综合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及新生儿的干预作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5):3401-3402.

[4]李雪玲,周乐山,麦淑珠.护理安全策略预防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4):123-126.

[5]叶成燕,童丽.协同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4):1843-1844.

[6]周建芳.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3):400-402.

论文作者:王湘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湘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