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础安全性能的既有房屋增层改造研究论文_马青

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03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既有房屋加固及增层改造工程在建筑领域方面有着越发广泛的应用。而增层改造对原结构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基础方面。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增层方案对原基础的影响程度,最终确定最优增层方案;亦可供同类工程增层改造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加固;改造;增层;基础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对旧有房屋进行增层改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期待。旧有房屋推到重建故然很好,但一则成本巨大;二则建设期间不能使用,损失较大。而选择房屋增层的方法对原有的房屋结构进行改造,不仅不新占地,投资少,见效快,而且不影响原建筑的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快捷和适用的现代建房目标,尤其受到建设单位的欢迎。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地上为南、北两栋塔楼。北楼为地下1 层、地上28 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地下1 层层高为5.0m,地上1 层层高为5.0m、地上2 层层高为7.0m、标准层(3~28 层)层高为3.1m;南楼为地下2 层、地上28 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地下2 层层高为3.7m、地下1 层层高为5.0m,地上1 层层高为5.0m、地上2 层层高为7.0m、标准层(3~28 层)层高为3.1m。南、北塔楼地面以上部分相同。以北楼为例,见图1。

南、北楼均采用桩基+筏板的基础结构形式,桩型为预应力管桩,桩型PHC-AB1,管桩外径600mm、壁厚100mm,桩端持力层为7-1 层砂质粉土层,设计桩长32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2600kN,筏板厚2000mm。

2 结构分析

2.1 常见增层类型

(1)利用原建筑的结构潜力直接加层(2)架空梁法(3)外套框架结构法(4)采用轻墙增层(5)采用轻钢结构增层(6)在大跨度框架结构上进行加层本工程拟采用第一种:利用原建筑的结构潜力直接加层。

2.2地基承载力评估

在房屋加层改造工程中,必然要遇到地基基础问题。对于直接在原建筑物上加层的工程,如何确定地基承载力成为关键工作。从直观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附加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地基土中空隙水得以排出,地基土得到压密,从而可以提高地基的容许承载力;而对于桩基础建筑物,由于长期荷载的作用,桩基与承台共同下沉,承台下土被压密,桩周土固结,

图1 北楼原始模型

桩周摩阻也应有所提高,这几个因素,均提高了原有地基的承载能力。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可比原承载力提高10%~30%,在设计中一般取20%左右。这种土的压密过程与基础压力的大小、基础宽度、房屋建成的时间、土体本身的性质及渗透性、排水条件等有关。通常情况下,可选择原位测试方法或者取样化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确定其实际的承载力。本工程由于周边建筑密集,改造幅度、难度均较大,故未考虑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按原单桩承载力设计值2600kN来核算。

2.3 地基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建筑方案拟作以下改造(1)在顶部直接加层(2)将77.1米以上标准层平面外围8处角部各增补一跨,作为客厅或者卧室,见图2、图3所示:(图中阴影区为增补的板跨)

2.3.2 只在角部加层

2.3.5 各种工况下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除了加层改造外,在南、北塔楼周围还会新开挖两层地库,把南、北楼地库连通。因此还要验算在开挖基坑的施工过程中,把基坑所在范围内地下水排尽时,完全没有水浮力工况下的桩基承载力。因此分为“考虑抗浮”和“不考虑抗浮”这两大类型。

分析表1、表2、表3可知,直接加层所增加的荷载,远远超过角部加层所增加的荷载;

分析表4可知,角部柱下桩的承载力富余量较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1节:

基础底面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pk≤fa (5.2.1-1)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满足式(5.2.1-1)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规定 pkmax≤1.2fa (5.2.1-2)

表1中,“顶部加两层”时,在不考虑水浮力工况下,反力与承载力之比为1.032,而“顶部加三层”时,

力比为1.054,我们希望把力比控制在1.05倍以内,因为确定顶部加层方案为“加两层”;

表3中,根据力比控制在1.05倍的原则,我们确定顶部加两层的同时,角部加四层,此时力比1.049。

再看表4,在“顶部加两层,角部加四层”时,单桩承载力的力比为1.065,满足pkmax≤1.2fa。

综合考虑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工程最终确定加层改造方案为:顶部加两层,角部加四层。在完全不考虑抗浮的工况下,安全性可控。

3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的增层改造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原有房屋的使用年限、可变因数以及房屋复杂的实际情况等等;在对房屋加固及增层改造进行设计时,不能简单地套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或规程,必须考虑全面,通过详细的计算模型来对改造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从而在满足房屋加固及增层改造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房屋改造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8]《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 116-2009

[1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JGJ123-2012

[11]《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2010

[12]《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BJ08-9-2013

[13]《上海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G/TJ08-40-2010

论文作者:马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基于基础安全性能的既有房屋增层改造研究论文_马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