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兰华

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兰华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心内一科 河北邯郸 056000

【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的心衰生活质量评分表MLHFQ的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护患沟通和信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88-01

Analysis o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We select our hospital in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our hospital 6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3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32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give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different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quality of life scale MLHFQ grading result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fter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USES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bad moo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crease communication, nurses and patients increased the patient to the nurse's familiarity and trust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e quality of life; Impact

心衰竭是一个复杂的症候群,其心脏无法搏出足够血液给体内周围组织以进行新陈代谢的需要[1]。心脏衰竭病人所耗费的医疗资源庞大,除对本身经济造成负担外,更造成家庭及国家医疗财政的负担,是一个照护专业人员需关注的议题。心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右心衰竭会影响右心房及右心室的压力,导致血液回流至静脉腔,致使静脉血液淤积而引发下肢肢体、足踝水肿情形;左心衰竭为心室无法博出正常该有的心输出量,而致血液回流至肺脏引发呼吸短促、咳嗽情形,综观心衰竭症状包括有:呼吸困难、疲惫、运动耐受力减退、体内体液淤积导致周边水肿、肺水肿[2]。选取本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配合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2±3.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6.9±3.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的心衰生活质量评分表MLHFQ的评分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着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护理方法

2.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食欲、尿量、体重、皮肤和粘膜等变化,原有症状有无加重或减轻,有无新的症状出现,早期发现并发症。左心衰竭易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应注意加强夜间巡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评估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询问并观察患者有无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疼痛、压痛或沉重感等相关表现。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应观察患者有无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和胸痛等表现,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

2.2生活护理 向患者解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措施,包括体力和精神休息,以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根据患者目前的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2.3对症护理 为缓解呼吸困难,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使膈肌下移,以利于呼吸。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为2~4 L/min。补液时控制输液量和速度,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其重要性,以免加重心力衰竭。水肿患者应限制钠、水摄入量,并注意皮肤护理,床铺要平整、干燥,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在心功能改善后,应鼓励患者尽早适量活动,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4心理护理 因焦虑可使心率增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并可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心脏负荷,所以应缓解患者精神紧张,稳定情绪。对高度紧张、焦虑、精神不易放松的患者除借助小剂量镇静剂外,更需要的是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医护人员应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处处为患者着想,态度亲切和蔼,给患者以安慰,为患者提供一切方便和积极的心理支持,以调适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护心脏功能。(2)教育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等,育龄妇女应注意避孕。(3)根据心功能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活动量要适宜,以不出现心悸、气急为原则。适当活动有利于提高心脏储备力和活动耐力,建议患者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睡眠要充足。(4)坚持合理饮食,宜清淡、低盐、易消化、富营养、含适量纤维素饮食,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戒烟酒。(5)严格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服用洋地黄者应会识别中毒反应并及时就诊。

3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MLHFQ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MLHFQ评分情况比较

4 讨论

心衰竭异常的理学检查结果包括血压上升、不正常的心杂音、身体水肿、颈静脉压上升、肺部呼吸音呈啰音、出现第三心音,然而心衰竭早期可能无症状,相关研究建议应治疗控制无症状之心衰竭以延迟衰竭症状的发生并改善存活率[3]。许多原因会导致心衰竭,包括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毒性物质的使用、高血脂、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跳速率快、冠状动脉疾病及瓣膜性疾病等,且抽烟、喝酒、肥胖、进食高胆固醇与高脂肪食物及缺乏运动皆为危险因子、故预防这些潜在导因可有效控制心衰竭的发生[4,6]。心衰竭的药物治疗主要有几个目标,包括改善存活率、减轻症状、改善日常活动功能的能力、预防相关的合并症、提升生活品质,研究也显示透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可预防心室问题[7]。生活品质是好的生活,是个人对于幸福的感受,是个人对生活事件中自觉健康影响重要部分的满意程度,他们也将生活品质分为健康与功能、社会经济、心理灵性与家庭四大范围[8]。综合上述可发现,生活品质为一多层面的概念,是个人对于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方面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受程度,并可客观的测量出生活品质的特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生活品质是心脏衰竭最重要的健康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护患沟通和信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先进,韩冰,蒋树中,等.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11:944-947.

[2]王劲红,孙刚. 心衰宁对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613-2614.

[3]陈贵艳,张秀义,勾建强,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2:313-314.

[4]魏梅,刘水升,陈洁,等.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6:1509-1510.

[5]殷德平,李欣欣,鹿中高,等.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紊乱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4:860-861+870.

[6]余秀琼,李锦,唐炯,等. 社区医生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不同培训方法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32:88-91.

[7]高子任,隋殿军,李坤. 补益强心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1:298-301.

[8]杨长春,杨贵荣,李凯,等. 慢性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39-1141.

论文作者:张兰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张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