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教的生命自主观

论道教的生命自主观

林雪燕[1]2002年在《论道教的生命自主观》文中指出众所周知,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实生命的宗教。基于对死亡的焦虑和对生命的诚挚热爱之情,道教喊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这个口号集中体现了道教的生命自主观。围绕这个主题,本文分叁章展开讨论。 第一章:道教生成论与生命转化。首先论述道教关于生命起源的理论——生命起源于道(炁),然后以此为基点,详细论述了道教在承认宇宙和生命顺向演化的前提下,试图通过逆炼使生命形态复归于生化的起点——道(炁)的生命转化理论。 第二章:道教形神论与生命控制。文章追溯前道教史上有关形神论的思想,概述道教形神论的基本论点,并分析与形神论密切相关的魂魄论。文章继而阐述了道教力图摆脱时空对个体生命限制的生命自我控制理论,包括生命控制的基本原则、生命控制的方法以及生命控制的境界。 第叁章:道教心性论与生命超越。通过对心与道、心与神、性与心、性神道成对范畴的分析,把握道教心、性概念的基本内涵。接着论述道教追求心灵的空虚闲放,做真正自由意志人的生命超越理论,指出道性是其生命超越的内在根据,说明生命超越的途径。

白瀚生[2]2012年在《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们在享受优越舒适的同时,也在忍受着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命健康遭受着无形的摧残。在这种背景下,从社会到个人逐步开始重视人性,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在学术界,生命观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也逐渐兴起,但是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仍然处于起初阶段,本文采取历史追溯、文本分析、史论结合等研究方法辩证分析,去伪存真进行写作,试图系统阐述这个问题。本文按照以下思路框架进行写作。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以及本文的逻辑框架。其次系统阐释了道教生命观的内涵,其具体表现为贵人重生的生命价值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生命超越观和性命双修的生命修养观。系统梳理了道教生命观的理论渊源,认为生命观是继承了中国神话中的生命观念,《周易》的生命解说和道儒佛叁家生命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接着对道教生命观进行哲学审视。最后一章着重从促进养生,引导人们珍爱生命,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医药学与科技的发展和有助于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五大方面介绍了道教生命观的现代价值。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典型代表,道教生命观对我们安身立命、养生健身、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论道教的生命自主观[D]. 林雪燕. 厦门大学. 2002

[2]. 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D]. 白瀚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标签:;  ;  ;  ;  ;  

论道教的生命自主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