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多?难不难?累不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多论文,调查研究论文,中小学生论文,不累论文,课业负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4)04-0042-08 本文采用我们开发的“农村学生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全国10个省(东部2省、中部5省、西部3省)20个市(县)的中小学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调研组共计调查初中学校69所,小学110所。鉴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和认知水平有限,问卷从三年级开始做起,每一年级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作答,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由调研人员和班主任做适当的辅助工作。本次调研共计发放学生问卷22 955份,回收22 955份,在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共计有效问卷20 153份,有效率为87.8%。在有效问卷中,女生占48.96%,小学生和初中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1.43%和38.57%。 一、中小学生课业的多寡程度 课业学习时间是衡量学生课业负担多少的最直接指标。现实的情况是,学校课堂教学时间基本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全面执行和安排,而学生家庭作业时间差异较大。因此,我们选择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作为学生课业负担多少的衡量指标。本文对家庭作业时间的调查采用让学生直接填写的方式,获得学生真实的、第一手的家庭作业时间数据。为了明晰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与年级、城乡和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我们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以“半小时”为单位进行了等级划分,以方便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与年级、城乡以及学习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0.112和0.082),这表明:(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逐渐增多;(2)从村屯到城市,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逐渐增加;(3)从学困生到学优生,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逐渐增长。为了详尽地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城镇化水平学校学生(城乡维度)和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进行了具体比较分析。 (一)家庭作业时间的年级差异分析 表1统计了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的总体情况,初中学生的作业时间明显多于小学学生,这一趋向与日常经验假设是一致的。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规定:初中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小学学生不超过60分钟。但我们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超出这一规定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初中比小学的情况更为严重。在初中,有四成的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超出这一政策规定,小学也有接近三成的学生超出这一政策规定。(见表1) 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一个更为明晰的趋势。总体而言,学生的作业时间在年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作业时间越来越长,并且总体上超出教育部规定时间的比例越来越大。小学各年级作业时间超出教育部规定的学生所占比例均在30%以内,而进入初中后,这一比例则逐渐升高,到初三年级时,已经有超过45%的学生作业时间超出规定。(见表2) (二)家庭作业时间的城乡差异分析 方差分析显示,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p<0.01)。进一步的均值比较发现,从村屯到乡镇、县城和城市学校,学生作业时间呈递增趋势,城市学校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最长,日均作业时间为70.89分钟,村屯学校学生的日均作业时间最短,比城市学生少20分钟。当然,由于村屯学校样本均为小学,小学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较短是容易理解的。即便如此,在样本构成具有同质性的乡镇、县城和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明显多于县城和乡镇学校学生。城乡比较的维度提供给我们的一个信号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多寡在城乡间是不均衡的。因此,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思路构建中,应该对此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见表2) (三)家庭作业时间的学习水平差异分析 惯常的认知是,学生学习越好,其完成作业的时间会越短。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然否定了这一认知。调查显示,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作业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但学习较好学生的作业时间明显多于学习较差学生,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日均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别为71.34分钟、64.95分钟和56.53分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如此情形的出现呢?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学习好的学生未必是完成作业速度快的学生,这一情况在小学表现更为明显;当然也可能是学习较好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拓展学习的结果,但各种原因学生所占具体比例尚待进一步实证研究。(见表2) 二、中小学生课业的难易程度 课业的难易程度,最直观的理解是学生个体对课程难易程度的感受。因此,本文采用学生对课程的难度感受作为衡量中小学生课业难易程度的指标。调查问卷采用“非常简单、比较简单、还可以、比较难、非常难”五级评定表达个体对每门课程的难度感受,分别记为1到5,在考虑了中小学课程的通约性,以及课程的基础性等方面后,我们选取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课程考查学生对课程的难度感受,将个体学生对此三门课程的难度感受得分汇总,得出一个总的难度感受分值,这一分值介于3-15,然后依据课程的总体难度正态分布情况,将此区间数值重新划分为从“非常简单”到“非常难”的五级,记为1到5。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中小学生对课程难度的感受与学生所在年级呈显著正相关,与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化水平相关性并不显著,而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对课程的难度感受越来越强烈;(2)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化水平与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不存在明显关系;(3)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其对课程的难度感受越低(见表3)。为进一步探究这些关系,我们需要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一)课程难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以年级为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1),均值比较的结果显示了更为明晰的年级间课程难度感受变化趋向,从三年级到初三,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呈递增趋势,三年级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为3.25±1.03,而初三学生的这一数值为3.82±0.79。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面临的课业难度压力越来越大。(见表4) (二)课程难度的城乡差异分析 尽管等级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小学生课程难度感受与学生的城乡分布并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以城乡作为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却揭露出城乡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存在显著差异(p<0.01)。为进一步探寻这种差异,我们进行了LSD检验,结果显示,乡镇、村屯学校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与城市和县城学校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合表4的分析,我们发现,乡镇学校学生对课程的难度感受是城乡学生中最高的,之后依次是县城、城市(见表5)。而之所以村屯学校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最低,原因在于,调研样本中的屯村学校均为小学,小学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普遍低于初中学生。对小学阶段城乡学生课程难度的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城乡学校学生对课程的难度感受存在显著差异(F=13.27,p<0.01),乡镇和村屯学校学生对课程的难度感受明显高于县城和城市学校学生。 (三)课程难度的学习水平差异分析 学习成绩越差,学生感觉课程的难度越大,这一常识性认知得到了量化数据的充分印证。以学生学习水平为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学生的课程难度感受与学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对课程难度感受的均值分别为3.21、3.48、3.79,各难度等级百分比的统计在这一趋向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感到课程“比较难”的学生中,从学优生到学困生依此呈递增趋势,感觉课程“非常难”的学困生比例高达20.13%,而学优生的这一比例则只有7.39%。(见表4) 三、中小学生完成课业的劳累程度 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的疲劳程度可以作为学生课业劳累程度的最直观衡量指标。本文对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后的劳累程度采用五级评定来考察。从“非常轻松”到“非常累”,分别赋值为1—5。等级相关性分析发现,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后的劳累程度与年级及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则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完成课业的劳累程度越来越重;(2)从村屯到城市,学生完成课业的劳累程度感受逐渐加重;(3)从学习成绩低的学生到学习成绩高的学生,学生完成课业的劳累程度逐渐减轻(见表6)。下面就此三个方面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作业后疲劳程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总体而言,学生在家庭作业后的疲劳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p<0.01),年级越高,学生在家庭作业后的疲劳感越明显,初中学生的疲劳感明显比小学高。疲劳程度的等级百分比统计显示,初一到初三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感到累(包括比较累和非常累)的比例均超过30%,而小学学生的这一比例则均在25%以下。(见表7) (二)作业后疲劳程度的城乡差异分析 方差分析显示,中小学生在家庭作业后的疲劳程度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p<0.01),城市学校学生的疲劳感高于县域内学生,在县域内,村屯学校学生的疲劳感最低,这与村屯学校样本均为小学有关,但乡镇学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的疲劳感略高于县城学校学生,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则尚待进一步研究的解释。(见表7) (三)作业后疲劳程度的学习水平差异分析 从学习水平的维度看,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会感到家庭作业负担越小,其在完成家庭作业后的疲劳感会越轻,这一认知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调查显示,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的疲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感到疲劳的程度逐次加深。这说明,面对同一份家庭作业,学习水平不同学生的劳累程度感受是不同的。(见表7) 四、结论与建议 中小学课业负担调查为认识学生负担提供了实证支持,在这些实证支持之下,可以得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律性认识和结论。这些认识和结论对于落实和改进现有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政策,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意义。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结论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非整体性的重或者轻的问题,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城镇化水平学校学生,或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所面临的课业负担是不尽相同的。本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存在明显的学段、城乡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并表现出一定的趋向。(见表8) 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逐渐增多,课业难度感受以及课业劳累程度明显加重 学生课业的多少、难易以及完成课业的劳累程度均与学生的年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业量、难度以及劳累程度都明显加重。具体表现在:(1)学生年级越高,其家庭作业时间越多,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明显比小学阶段更多,40%的初中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超过教育部规定的90分钟时限;(2)课程难度感知方面,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感觉所学课程难的比例逐渐增大,40%以上的小学学生感觉课业内容较难或很难,而初中学生感觉课业内容较难或很难的比例则达到60%以上;(3)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在完成课业内容后的疲劳感逐渐加重,小学各年级学生在完成课业内容后感到疲劳的比例均在25%以下,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这一比例则都在30%以上,有接近40%的初三学生在完成课业内容后感到比较累和非常累。 2.从村屯到乡镇、县城和城市,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逐渐增多,劳累程度逐渐加深,但在课业的难易程度方面,乡镇学校学生的难度感受高于其他地域 城市学生面临的课业负担较县域内学生更重,不论在课业的多寡,还是课业完成后的劳累程度方面,城市学生均高于县域内学生。具体表现在:(1)城市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较县域内学生更长,城市、县城、乡镇和村屯学校学生的日均家庭作业时间分别为70.89分钟、61.87分钟、60.54分钟和50.69分钟,城市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较最短的村屯学生多出20分钟;(2)城市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后的劳累程度高于县域内学生,有接近30%的城市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感到疲劳,而县域内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感到疲劳的比例比城市学生低5个百分点;(3)在课业的难度程度感受方面,城乡学生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乡镇学校学生的课业难度感受高于其他地域的学生,其次为县城、城市学校学生,村屯学校学生的课业难度感受最低,这与村屯学生为小学有关。 3.从学困生到中等生、学优生,学生完成课业的时间逐渐增多,在课业难度和劳累程度维度上负担逐渐减轻 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学习水平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学习较好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更长,并且,学习较好学生对课业的难度感受,以及完成课业的劳累程度方面均低于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习较好学生在家庭作业上花费的时间明显高于学习较差学生,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日均家庭作业时间分别为71.34分钟、64.95分钟和56.53分钟;(2)学习较差学生对课业的难度感受较学习较好学生更明显,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对课程的难度感受值分别为3.21、3.48和3.79,学困生的课程难度感受值明显高于学优生和中等生;(3)学习较差学生完成课业任务后的疲劳感更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完成课业任务后的疲劳感程度分别为2.71、2.84和2.98,学困生的疲劳感更强。 (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建议 关于中小学课业负担的研究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在相关研究和政策的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家庭可以通过协同努力,有效减轻和控制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依据相关政策有效控制作业时间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需要依据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学生课业负担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学生负担原理,纠正或尽量完善一些家庭作业布置方法。如2008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规定小学3-6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但是,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为学生留相同的作业,如果一份家庭作业小学生平均可以60分钟完成,那就一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超过60分钟。因此,可以考虑这样留作业,读某篇课文X分钟;或进行分层作业,分成必做作业、拓展作业、选做作业,必做作业要保证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能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必做作业可以顺次去做拓展作业和选做作业。 2.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缩短教学时间 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从绝对量上看,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课业任务。但是,相同的课业任务并不一定在各个指标上都产生相同的负担。通过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有效降低课业负担指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首先,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可降低学生在课业学习上的难度感受;其次,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减少课堂学习时间。当课堂教学时间缩短后,学生的部分家庭作业可以在学校内完成。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少学生疲劳 尊重学习科学,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疲劳程度。学习科学研究显示,小学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为20-25分钟,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为30分钟。当前,小学和初中的课堂教学时间都超过了小学和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如果利用学习科学研究成果,有效调整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穿插必要的课堂活动,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疲劳程度。 4.各界协同控制特定人群课业负担 相同的课业任务对不同学生群体产生的课业负担是不同的。在整体上制定控制学生负担政策的同时,学校和教师应重点关注特定人群的课业负担。目前,城市学生、学困生的课业负担普遍比其他学生群体更重。城市学生课业负担重,其原因非常复杂,这与城市家长可能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和要求更高、城市学校间的竞争以及校内教师之间的竞争更激烈都不无关系。因此,家长、学校、教师、社会要协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城市学生课业负担。学困生也是需要给予关注的特定人群,家长、教师、学校要全面共享学困生在课业学习方面和其他相关方面的信息。在充分共享信息基础上,家长、教师、学校有序规划学困生学习活动,努力确保课业负担不对学困生身心造成伤害。 5.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定期监控制度 控制学生课业负担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且有时候教师、家长和学校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了,等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后他们才逐渐知晓,后悔莫及。为了让教师、家长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状况,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控制度,定期向各种利益相关主体发布学生课业负担情况。有很多吗?很难吗?你累吗?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研究_家庭作业论文
有很多吗?很难吗?你累吗?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研究_家庭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