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对策
一、前言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它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任务。“解决问题”教学课的必然过程的基本模型应该是:研究问题情况---找出数学问题---找到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解释。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出现的问题
1.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
第一,审题能力不足。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出现的无关条件和重要信息无法进行分辨,提炼不出题中给出的有效信息。例:甲乙两车分别从桥的两端出发,甲车长 28 米,甲乙两车速度比为 5:4,甲车每秒行驶 100 米,5秒后两车正好行驶了全程的五分之三,请问这座桥全长多少米?在此题目中,甲车长度就是无关信息,部分学生在审题时无法剔除无关信息,造成思维混乱,从而无法成功解题。
第二,分析关系的能力较弱。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遇到“多”“倍”“比”“%”等题型无法比较出数量关系。例如,服装店同时卖出了两件衣服,每件衣服各得 120 元,其中一件赚 20%,另一件赔了 20%,请问服装店卖出的两件衣服是赔了还是赚了?这道题中两个 20%的关系问题就是学生解题的关键,若不能理清关系,就无法正确解题。
2.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水平比较低,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也比较少。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开放性问题更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在对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进行分析时,了解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解决问题相对分散,相关解决问题所呈现的教学知识点没有达到完全统一,教师在制定教学模式时,只照搬课本,为了讲题而讲题,为了成绩而练习,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而且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最后,解决问题多是贴近生活的,小学生生活阅历少,欠缺生活常识,在审题方面语言功底不足,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这一点,只是一味地就事论事,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无法理解题意正确解答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1.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教学一直是重点内容,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也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其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由于学生审题不清带来的。由于没有把题目理解清楚,致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一步错,步步错,学生却不自知。学生之所以容易出现这类错误,与他们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有关联。比如在六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一个大棚共480㎡,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四分之一。红萝卜地有多大?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张A4纸来表示“大棚”,先让学生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四分之一,最后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宽思路。
2.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生活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明显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一旦受挫就容易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评价经常会受成绩的影响,考得好了会觉得自己很棒,考得不好就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学得好。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他们逐渐建立起对解决问题学习的自信,让他们建立起来比较稳固的学习兴趣,相信自己的能力。为了避免抽象的解决问题给学生造成的学习认知方面的困难,教师就要注重结合他们熟悉的、直观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首先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因为直观的数学实例学生能够理解,学生在解题中也有思路。其次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进一步发现数学的用处,且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将数学的抽象概念原理等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所以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伴随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当前我们所用的数学教材,其实学生活化的实例是比较充足和丰富的,涉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一方面要把教材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也要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结合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背景进行相应的补充,并进行运用题目的创编。
3.学生根据实例出题
除了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以外,让学生自己出题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出题,然后同学之间交换进行解题,评价题目的规范度和内涵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出题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在题中避免出现过多的已知条件,尽量隐藏一些关系式,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比如,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1)学生独立读题后,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2)分析与解答。①找单位“1”。提问:题目中的是把谁看作单位“1”?(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②画线段图进行分析。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学生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学生可以在出题中体验出题人的用意,对解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4.让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解题步骤
掌握规范、正确、科学的解题步骤,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由于步骤不规范造成的一些低级错误。这也提醒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解题步骤的训练,让学生规范解题,再加上认真审题,学生失分的几率就会有效降低。最好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解题步骤的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规范的解题步骤的书写方法,从而有效降低他们出错的概率。一般来说,不同的题型解题步骤会有一些变化,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解题步骤的训练,并逐渐向学生渗透一些解题技巧,例如,检查完之后,让学生把答案带回到题目中,如果答案与已知的条件相矛盾,说明解题错误。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目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让小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建立起兴趣,掌握其中的方法,结合一些现实生活的实例,并采取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对于题目的理解,降低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难度,有效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洪振华.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对策初探[J].新课程·上旬,2019,(7):248-249.
[2]颜小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1):83-84.
[3]朱祖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困境和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3):943.
论文作者:杨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解决问题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