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骄
玉溪市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本文结合云南地区2009—2012年连续四年干旱的情况,对抚仙湖蓄水量及水质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抚仙湖蓄水量;运行水位;干旱;蓄水量
1抚仙湖水位历史运行情况
根据1953年至2012年60年的水文资料分析,期间共有25 年最低运行水位低于《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07)规定的最低运行水位1720.80米,其中:历史最低运行水位出现在1990年,为1720.04米;期间共有3年最高运行水位超过《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07)规定的最高运行水位1722.50米,其中:历史最高运行水位出现在2007年,为1722.60米。在60年中,年平均水位在1720.80米至1722.50米之间运行的年份有50年。年平均水位低于1720.80米的年份有10年,最低年平均水位出现在1989年,为1720.49米。
2近年来抚仙湖水位下降趋势及原因分析
自2009年以来,抚仙湖运行水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尤其自2012年1月29日至2013年1月14日,抚仙湖水位由1720.79下降至1720.25m,降幅0.54m,年平均水位、最低水位都已跌破法定最低水位,蓄水量由202.49亿m3减少至201.56亿m3,减幅0.93亿m3。随着枯水期的延续,2013年4月份可能达年内最低,跌破1990年1720.04米的最低水位。
图1 1995年至2012年年内最高、最低水位、平均水位变化趋势线
结合水文气象及2009年以来云南省四年旱情分析,抚仙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降雨减少造成流域径流量减少
抚仙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800~1100mm,全年80~90%的雨量集中在5~10月份的雨季,一旦雨季降雨不足,则容易造成全年干旱。抚仙湖陆面多年平均径流量1.62亿m3,
湖面降水量1.92亿m3,多年平均入湖水量3.54亿m3,自2009年秋季以来连续3年出现大面积干旱,降雨量大幅减少,加上2011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提前了1个月,这也是导致大旱的其中一个原因。据统计,2010年至2012年4
年间的平均降雨量为692.33 mm,比多年平均降雨量951.4 mm,减少259.08mm,用《云南省玉溪地区水文手册》进行查算,年径流量约为1.18亿 m3,湖面降水量1.42亿m3,入湖总量2.6亿m3,比正常年每年减少0.94亿m3。
2.2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加
据云南气象局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区域平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尤其是2001年~2006年间,云南区域气温增幅达到0.64℃,升温的幅度要大于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抚仙湖径流区常年平均气温15.5℃,蒸发量一般大于降雨量,在1200~1900mm之间,日照时数为2000~2400小时,正常年每年湖面蒸发量约2.88亿m3。通过对抚仙湖流域海口水文站近20年的蒸发数据损失的水量约为0.22亿m3。
进行统计,抚仙湖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为1306 mm,而2010年~2012年间平均蒸发量为1402 mm,比多年平均蒸发量增加106mm,因蒸发量增大每年比常年多
按照上述种植结构及种植比例计算(灌溉保证率75%),正常年灌溉径流区内82354亩耕地,每年需灌溉用水约4700万m3,但由于近年来的干旱影响,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大部分水库干枯,大约只能满足一半的用水,沿湖乡镇只能通过泵站从抚仙湖提水抗旱,保障民生。据初步统计,每年旱季从抚仙湖提水抗旱的水量约为1100万m3。
综上所述,因干旱造成抚仙湖每年比正常年减少的水量约为 1.27亿m3(上述三项合计),四年干旱使抚仙湖比正常年共减少水量5.08亿m3,因此,干旱是造成抚仙湖水位下降的直接原因。
3水位下降以后抚仙湖水质变化情况
根据抚仙湖2010年至2015年水质监测结果,抚仙湖水质监测项目共27项,频次为每月监测一次。各项监测指标波动小,水质稳定,水质保持I类。根据玉溪市环境监测站近五年的监测数据,主要污染指标TP、TN、CODMn、BOD5、CODCr和NH3-N六项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见图1.3.1-1。从抚仙湖近五年的水质数据可以看出,抚仙湖综合水质为Ⅰ类。
总磷2010年—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005mg/L、0.005mg/L、0.005mg/L、0.007mg/L和0.007mg/L,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15年有所下降,为未检出。“十二五”期间波动范围为0.0001 mg/L一0.009 mg/L,均在Ⅰ类标准限值以下,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1月和2014年8月,为0.009mg/L。
总氮总体有一定变化幅度,近五年内波动范围为0.13mg/L—0.19 mg/L,均在Ⅰ类标准限值以下,但监测值已经接近I类上限。2010年一2015年平均值分别为0.18mg/L、0.17mg/L、0.15mg/L、0.16mg/L、0.15mg/L和0.16mg/L。按月统计,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3月、9月,为0.19mg/L。
高锰酸盐指数2010年—2015年平均值分别为1.06mg/L、1.03mg/L、0.93mg/L、1.26mg/L、1.39mg/L和1.49mg/L,总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近五年内波动范围为0.7mg/L一1.86mg/L,均在Ⅰ类标准限值以下,按月统计,最大值出现在2014年12月,为1.86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总体波动较小,近五年内波动范围为0.51mg/L一1.88mgL,均在Ⅰ类标准限值以下。2010年—2015年平均值分别为1.69mg/L、1.71mg/L、1.72mg/L、1.01mg/L、0.82mg/L和1.10mg/L,2013年起下降比较明显,按月统计,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1月,为1.88mg/L。
化学需氧量总体有一定波动,均在Ⅰ类标准限值以下,2010年—2015年平均值分别为10mg/L、8mg/L、7mg/L、8.17mg/L、9mg/L和8.7mg/L,按月统计,近五年内波动范围为4mg/L一12mg/L。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1月、8月、11月和2011年2月,为12mg/L。
氨氮2010年—2015年平均值分别为0.037 mg/L、0.044mg/L、0.045mg/L、0.045mg/L、0.048mg/L和0.052mg/L,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均在Ⅰ类标准限值以下,按月统计,近五年内波动范围为0.019mg/L—0.059 mg/L,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8月,为0.075mg/L。
抚仙湖水位下降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风险初步分析
(一)可能加剧了水质富营养化风险。水位下降必将导致抚仙湖水体体积减少,从而可能产生浓缩效应,使TN、TP浓度增高,加剧水质的富营养化发展趋势。
(二)可能造成湖滨缓冲带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若水位持续降低,将导致湖面面积逐步缩小,湖滩面积逐步扩大,湖滨带生物群落的分布范围及数量严重减少。
(三)湖滩大面积裸露,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增加。一是湖滩的大面积裸露,增加了人类活动与抚仙湖的接触面积,沿湖污水、垃圾产生量增加,另外一些沿湖居民出现了利用湖滩私搭乱建、复耕的念头,抚仙湖综合执法面临新的挑战。
(四)一旦丰水年来临,大量污染物随径流入湖。由于干旱少雨,大量污染物滞留于岸上,一旦降雨充沛,大量污染物将被冲刷入湖,导致入湖污染物总量增加,引起水质下降。
4结语
抚仙湖水位持续下降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玉溪市委、市政府也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完成节水15%的工作目标;二是加大环境卫生管理督促力度,将每月一次的督促检查缩短为每半月开展一次督查;三是加大巡查力度,排查污染隐患;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及时整改;五是抓好项目建设,有效削减污染入湖;六是根据通知要求,暂停了对取用抚仙湖水的经营性项目的前置审批,直到抚仙湖恢复至法定水位以上;七是多方面筹措资金,对径流区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使水利化程度大大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有由以前的0.5提高到0.7,有效降低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浪费现象。通过进一步加强抚仙湖的保护治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杜绝风险的发生,确保抚仙湖长期稳定保持Ⅰ类水质。
论文作者:尹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水位论文; 湖水论文; 出现在论文; 干旱论文; 水质论文; 径流论文; 五年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期论文;